有些婦女每次月經來潮前就會出現皮膚和口腔黏膜潰瘍,月經過后大多自然愈合,下次月經來潮時又復發。年復一年,甚是煩惱,這種皮膚黏膜病變在醫學上稱之為“月經疹”。此病好發于每年的秋冬春季,發病年齡以14~35歲最多。
一、癥狀表現
月經性口腔潰瘍除了以口腔潰瘍為主要表現外,還會出現精神癥狀,如失眠、煩躁、困憊不堪、終日打哈欠等;有的出現乳房脹痛,眼瞼、唇、舌、踝部及手指等部位腫脹;有的患頭痛,皮膚上的表現有紅斑、瘀斑等。
病理學認為:月經疹是一種變態反應性(即過敏性)皮膚病。月經來潮時,體內雌激素水平低下,皮膚、黏膜因缺乏雌激素的保護,較為敏感,易發生過敏反應而受損。月經前發病,其發病機制為對體內黃體酮及其代謝產物發生的一種自身免疫性反應,故又稱“自身過敏性黃體酮皮炎”。
二、發病原因
“月經性口腔潰瘍”發病的主要原因:①與月經周期中女性雌激素的變化密切相關;②與內分泌失調有關。
三、防治措施
藥物治療:①口腔潰瘍的藥物治療。將制霉菌素一粒研成末與碳酸氫鈉混勻涂搽在患處; 或用氟康唑1片與4%碳酸氫鈉配成溶液,外涂患處;或用西瓜霜噴霧劑噴霧,加口服葡萄糖酸鋅。②常年口服施爾康,內含10多種微量元素和10多種維生素。此法短期內很難生效,要三四個月才能生效。但長服可有效地防止復發性口腔潰瘍。③潰瘍面上點口腔潰瘍散,或六神丸(壓碎),或用云南白藥外敷潰瘍面。
日常生活中各方面的綜合調理:①生活起居要注意,生活要有規律,保持足夠的睡眠,多鍛煉身體,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精神愉快,克服與口腔潰瘍有關的不良習慣。②飲食應清淡,多飲水,不吃辛辣、油膩和發味類食品。③少食味精和雞精等,因為這些會使鋅多排泄而產生缺乏,從而致病。補鋅主要應由飲食補充,食物中含鋅量多的食物有牡蠣和海魚、麥芽、魚類和海產品(紫菜、海蜇等),還有瘦肉和動物肝臟、牛奶、核桃、花生、芝麻等。④保持心情愉快,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堅持按療程服藥。
(無錫市人民醫院 主任藥師 陸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