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提起阿伊泉,不得不提2011年央視大劇《辛亥革命》。作為阿伊泉首部電視劇,拿下它應屬不易。作為一家山東民營影視公司,怎樣的考量讓您一定要拍這部劇?
鄭巧:當時阿伊泉有兩部劇在商討,一部農村題材劇,一部宮廷劇。聽到《辛亥革命》的消息后我馬上前往北京與主創人員會面,并幸運和順利地參與制作了這部劇。
當然,幸運的背后還有其他因素,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山東人身上所具備的特質,坦誠、直率、真誠,以及做事的能力。
作為一個新的民營影視公司,阿伊泉的目標和理念就是在現代劇和商業劇充斥熒幕的今天,作為行業一員,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傳遞更多正向的、美好的信念給觀者。這是我們努力拿下《辛亥革命》的原因。

王茜:阿伊泉從成立之初就明確定位在主旋律大劇和本土劇上,因何選擇這兩個看上去最不商業的影視方向作為主攻之所?
鄭巧:行業市場熱衷于商業片的同時,阿伊泉選擇了主旋律市場,有人會將此理解為“唱高調”,但是,有多少人甘心和情愿拿錢投資這一市場?因此,我不乞求得到所有人理解,因為我不但沒有妨礙市場、沒有高調宣揚,相反,我用我自己的力量為社會傳遞了美好和正能量。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原則和理想,何樂而不為?
王茜:阿伊泉投資的大部分劇中都有女性角色的突出表現,比如《永遠的雪山草地》中的苦妹子。作為女性電影人,您怎么看待這些女性角色和如今的年輕人?
鄭巧:題材和背景不一樣,劇中每個女性的選擇也不一樣,但是她們卻有一個共同點:相對單純,為信仰犧牲,信念堅定并折射出女性光輝。苦妹子就是這樣一個角色,令我十分感動。
這類弘揚主旋律題材的影片從年齡層和受眾群上有劃分,但我認為從思想層面上沒有任何界限。這部電影我們敢于起用年輕演員,并表現出那個年代年輕人的張力。時勢造英雄,任何一個年代的年輕人都有清晰的性格,不可一概而論地否定當代年輕人,比如現代年輕人身上所具備的創新思維就是那個特定年代所不具備的。
王茜:在商業利潤和社會責任的較量中,您和阿伊泉更看重電影所傳達出的正能量和社會責任感。對于如今電影市場那些票房很高但爭議不斷的商業電影,您怎么看?

鄭巧:傳媒人擔當著不同階層、不同修養的受眾需求,這是一種文化繁榮的現象。
選擇什么樣的影片也是由觀者的精神需求決定。但是,文化產業引領精神需求,正是因為受眾需求是多方面的,就更需要正面的、美好的影片出現。比如,一朵花的成長需要有營養的水,當它足夠飽滿時,才能融化外界一些有毒的東西。
對那些受爭議的商業電影,作為一個觀眾來看,我認為這類電影滿足了“自我需求”,從商業角度看,抓住了部分人的獵奇心理。復雜的社會環境不可回避地出現浮躁,這種現象很正常,但我認為年輕人是有識別和分析能力的,更重要的是他們要有足夠強大的、美好的信仰。
王茜:您提到的“美好的信仰”,它從何而來?
鄭巧:我是一個特別幸運的人。很多人擁有美貌卻擁有不了財富,擁有了財富卻缺少幸福,而我同時擁有融洽的大家庭、熱愛的事業、一雙兒女……對于一個女人來說,我擁有了太多,于是我十分感恩并堅信美好。如何擁有這一切?一句話,當你想擁有,你一定會擁有。
很多人也喜好美好,卻又難以做到,因為缺少意志力和自律性。舉個簡單有趣的例子,女性產后最關注的莫過于恢復身材,很多人羨慕地問我,你是怎么恢復的?我為什么恢復不了?我會回答,你肯定不想恢復,因為如果你真的想恢復,你一定能做到。這就是美好的信仰。
王茜:女性從商,難免會面對家庭與事業的平衡,作為企業掌門,又會面對另一種格局,請問,您如何實現這些角色的互換和平衡?
鄭巧:我自認為是一個十分傳統的女人,沒有太大的事業野心,更重視家庭和諧。古典文學和哲學傳遞給了我很多傳統的家庭觀念。我認為,女人永遠做好女人該做的事,男人也永遠做好男人該做的事,遵循自然規律,世界就會美好循環,家庭才會平衡,事業才會有保障。而我也一直在自我認識的過程中強化自己,努力將妻子、母親、女兒這些角色做好。回到管理者的角色,我認為,有價值的員工是不會負賬的,而沒有能力的員工卻是白白支付的,因此,我會毫不吝嗇地支付比正常待遇多的薪資來為員工加薪,這由其價值決定。
無論是家庭還是企業,都有其格局。家庭有它的格局,每個員工的發展也有其格局,掌握了這個格局,就掌握了生命線。在其中,我更重視未雨綢繆,如此,才會游刃有余。

王茜:作為母親,又作為女性電影人,更作為熱愛慈善的企業家,您應有一套獨特的教育方式。請問,您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鄭巧:大禹治水,疏而不堵,教育亦是如此。對待孩子的問題,應該是面對而不是逃避。我有一個朋友都難以理解的方式——鼓勵孩子哭。
比如,孩子上學前我給孩子剪頭發,女孩愛美,剪短后她哭了。店員說,哄哄孩子吧。我說,她現在不開心剪頭發,她想哭,為什么不讓她哭?一會兒我先生領她出去,她覺得沒意思就不會哭了。
我也不鼓勵孩子在6歲之前接受特長教育,特長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有優越感,并產生自信。而我的兩個孩子都很有自信,這就夠了,孩子6歲前的主要任務就是玩兒。
王茜:阿伊泉,維語中意為圣潔、美好。它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公司名稱,也代表了您事業和生活的態度。在阿伊泉成立五年后,這個名字對您來說又意味著什么?
鄭巧:分享一件有意思的事:前幾天泉水節時,有市民問我,阿伊泉是哪個泉?第七十三名泉?其實,“阿伊泉”在新疆語里意為月亮灣神灘,為童話美好之意。我開玩笑地回答他,我們也愿意把它打造成“第七十三名泉”。
取之為公司名稱,首先,我是一位女性,再者,濟南是泉城,三則因為她的美好意味符合我創辦影視公司的初衷,我志在我的能力范圍之內傳遞足夠多的美好信仰。
最初成立阿伊泉,僅僅因為我個人的熱愛和理想。隨著影片不斷拍攝、員工不斷增加,我慢慢找到了我的崗位職責,公司運營成了我更大的責任。而現在,我對公司發展又有了新的目標和使命——做大阿伊泉這個平臺。
目前我有兩個規劃,一是做集團公司。前段時間,我有幸獲得了“影響濟南最佳創新人物”獎,并有機會去貴州參加助教義行活動。在那里我看到了完全不同的人和環境,深受感動,因為萌生了做助教基金的想法。這個平臺對我來說是對傳遞美好的集中和融會;二是擴大阿伊泉,成立文化產業園或者影視基地,其中包括影視學校。這是阿伊泉的下一步“五年計劃”。
而我這些計劃和理想,一定是朋友、家人、員工和所有支持我的人的共同成就,是他們創造了這個美好的平臺,并成就了本是“自然人”的我。
我在此再次感謝我的朋友,是他們共同成就了阿伊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