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頂尖MBA名校——“哈佛”及“沃頓”還指出,培養人才的方向,除了要有全面的知識,還要有自信心、創造力、溝通技能、領導技能等軟技能。
這些都不約而同地告訴我們,二十一世紀所需要的人才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廣闊的全球化視野、出色的創造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及領導才能。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也說明了起跑早晚的重要性。科學研究證明,8歲以前的學習經歷對一個人的人生發展而言非常關鍵,而3-6歲更是至關重要的黃金時期。
著名早教專家、教育心理學家Eric Jensen、Dr. Benjamin Bloom、Dr. Mel Levine和Howard Gardner提出:3-6歲是腦細胞“連接成形”的關鍵時期,如果希望孩子的潛能得以完全開發,就決不應錯過這個被稱為“機會之窗”的寶貴時期。而且孩子在年幼時,不會有和成年人一樣過多的害羞、恐懼、尷尬等心理障礙,因此在自信心、溝通能力、創造力及語言學習能力等方面的成長速度會非常驚人。
為了解泉城早教現狀,我們訪問了國際早期教育協會ACER理事、著名早期教育院長High Q Baby濟南旗艦店的負責人李真女士。李女士之前在濟南外國語學校做過英文教師,之后訪問了英國、法國等國家,對國際上先進的早期教育理念一直非常關注,現于北京師范大學就讀學前教育研究生。她給我們介紹了High Q Baby的課程特色,是在于促進0-3歲孩子敏感期的關鍵能力發展,以及3-8歲孩子的情商開發和學習閱讀興趣的培養。另外李女士特別向我們提到了家庭育兒微環境提升和潛能開發親子繪本館兩方面。
“我們之所以成立這家寶貝成長中心,就是想要彌補一般早教機構僅僅提供課程,解決不了家庭育兒根本問題的缺憾,給家長們更多更好的育兒幫扶。家庭是育兒的主體,要做到讓孩子更好地成長,不是靠每周的幾節早教課程。”
李女士告訴我們,High Q Baby有專門的會員服務部,對孩子和家長的表現進行觀察和記錄,如果發現了教育方面的問題,會與家長進行細致耐心的溝通。另外有定期的育兒資訊,回訪電話,每月的面對面專家育兒交流會,以及微環境提升家訪。李女士希望通過帶動家庭,共同實現“用關愛促進寶貝成長”的品牌理想。
對于市面上大量出現的親子繪本館,李女士表示,這是個好現象,說明家長的親子閱讀意識逐步增強。但是目前的繪本館提供的閱讀平臺較為單一,也不夠高端。好的親子繪本館,應將親子閱讀與高端的早教課程相融合,幫助孩子養成好的閱讀習慣,培養閱讀興趣,在閱讀中實現多元潛能的發展,促進安全的親子依戀。
訪問的最后,就幾個常見的親子閱讀問題,李女士給予了解答,供家長參考。

親子閱讀應該從幾歲開始,有什么作用?
親子閱讀應該從0歲,甚至可以從胎兒開始。寶寶學會說話之前已經在學語言,他會用聽覺捕捉大量的語言信息,這些語言儲存在寶寶的大腦里,形成一定規模的積累,等到發音器官成熟后,寶寶就會突然講起話來。因此,前期聽到的語言質量會直接影響到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剛出生的寶寶雖然還不會說話,但一出生就對人的聲音很敏感,6個月左右已經相當明白大人們說話的含義和語氣。語言是人類進行思維表達和溝通的工具,而語言操作能力的質量和品位同樣會對人的思維能力的質量和品位產生影響。在寶寶準備說話時,讓他聽到大量的有品位的語言對他今后語言能力甚至思維能力的發展都會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
為什么要親子共同閱讀?
通過親子閱讀,寶寶能體會到“語言就是交流的工具,只要學會語言就能與喜歡的人交流”這一道理。寶寶學會說話之前已經開始跟家長交流,跟他說話時,他就笑嘻嘻地看著你,尿布濕了就哭起來告訴你……在這種交流的快感的基礎上,接觸到他人對自己說的話或別人之間的會話時,他會逐步了解到語言就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工具,只要學會說話,就能夠跟親愛的家人進行更豐富的交流。這樣,他學會說話的欲望會進一步增強。
父母邊看書,邊講故事給寶寶聽,寶寶會朦朦朧朧地覺察到故事和那些密密麻麻的符號有關系,加上同時看到跟父母說的話相關的畫面,寶寶就慢慢了解到書是一種特別的東西,它包含著很多有趣的故事,也會在與最親愛的父母一起分享的快樂中,認識到“書”這一特別的東西,是能帶給自己無窮快樂的寶貝……這種體驗慢慢積累下來,寶寶就會把快樂的記憶與書結合在一起,對書產生興趣,而這正是伴隨寶寶一生閱讀生活的幸福開端。
親子閱讀是學習認字嗎?
成年人的閱讀是自己看文字來進行,因此,會有種錯覺認為閱讀的基礎就是識字。那只要識字就能閱讀嗎?許多研究已證明,識字不等于讀書能力。讀書能力的基礎不僅是識字,還是語言能力和想象力。識字問題有許多說法,總的來說,是能夠讓寶寶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地識字,那從0歲開始也未必早,相反不管從幾歲開始,要是識字對寶寶來說是枯燥的苦業,那他會厭煩文字,他對閱讀的興趣也難免打很大折扣。在好奇寶貝,以作為閱讀基礎的語言能力的問題為主,探討如何通過快樂的親子閱讀,培養寶寶對閱讀的興趣、愛好,如何培養親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種追求快樂的親子閱讀會帶來什么附帶成果,給寶寶的語言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為什么許多早教機構親子閱讀要加入國學詩詞?是要讓孩子背誦嗎?
傳統詩詞經過幾千年的沉淀與檢驗,詞句優美、音韻和諧、節奏動聽,無疑是讓寶寶的語言能力打下良好基礎的語言精品。但是如果意圖讓寶寶學著背或理解意思,那是較荒唐的事情,不過為了寶寶更加豐富的語言儲存背起來代替搖籃歌,那是很有意義的。
電視、電腦、故事機能代替親子閱讀嗎?
如今,一打開電視或DVD,就有專業播音員用標準的普通話講故事,有職業歌手用熟練的歌聲唱歌,很多家長認為比自己不標準的語言或音癡般的歌聲好得多。其實不是的。電子媒體播出的聲音再專業,也遠不如家長專門為自己的寶寶誠心誠意講的故事、唱的歌曲。而且,聽的過程中寶寶有什么反應,電子媒體無法顧及,只是一味地講下去、唱下去。因此,要是讓寶寶整天看電視,就算內容再好,也無法有效地發展寶寶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