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深”這四個一線城市,一直以來都是高收入、高品質生活的代名詞,曾讓無數國人心向往之,也是一線品牌、大公司在中國的市場核心重鎮。然而,這些光芒萬丈的大都市如今卻正在褪色。
居高不下的房價、擁堵的交通、太過激烈的競爭,不僅讓越來越多的人對這些一線城市望而卻步,甚至使得許多原本身處其中的人開始逃離。而對于那些一線品牌和大公司而言,日趨飽和的市場以及發掘殆盡的潛力,也讓它們將視線投向了“北上廣深”之外……
那么,有哪些城市能夠繼“北上廣深”之后,為一線品牌和大公司所青睞?又有哪些城市能夠如同“北上廣深”那樣,吸引到大量人才與資金投入,成為中國新興的財富與商業“重鎮”?今年,在媒體的報道與人們的討論中,一個詞開始漸漸流行起來,那就是“新一線”。所謂“新一線”,指的就是那些在人均收入、消費水平等方面與一線城市較為接近甚至相差無幾,同時富有經濟活力的城市。它們具有成為“一線”市場的潛力,將會在“北上廣深”之后,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與新機會。
而在中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幾個沿海省份與地區,很多傳統意義上的二三線城市,如今被越來越多的人公認已經或是正在成為“新一線”城市。例如,國內某知名媒體曾調查了東莞,發現這個城市擁有68家麥當勞、13家星巴克、48家阿迪達斯專賣店、28家蘇寧、16家國美、4家寶馬4S店、18個萬科樓盤、7家沃爾瑪、15家屈臣氏……并認為如果從上面這些品牌和數字所代表的消費能力上來對比的話,東莞其實不輸于廣州與深圳這兩個傳統的一線城市。
最后,當我們將目光轉向自己所身處的“福州”這個城市時,自然生出了下面這些疑問:福州究竟有沒有成為“新一線”的氣質或是潛力?如果有,我們又需要走多遠才能達成這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