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崛起的中產階級群體正在重塑著中國,而這其中的一份子也在重塑著今天的福州。
“福州究竟屬于一線城市,還是二線城市?”這個問題困擾了很多居住在福州的朋友。情緒表現激烈的,甚至因此翻臉的都有。如果單是拿行政區劃來看,福州作為福建的省城,婉轉地稱之為一線城市也不為過。但談到諸如人均工資水平等現實問題,福州本土屌絲群體的腰包重量明顯滑落到二三線的地級水平。當然也有朋友調侃說,若是光看節日里的交通堵塞情況,福州又非一線城市的冠冕難以凌駕。
如果真要給福州一個恰如其分的前綴的話,福州倒是初顯一線城市的氣質。在這方面,福州近年來迅速崛起的新興中產階級貢獻了不少“看漲的指數”。
國內城市的發展動力
早前,國內就有專家學者圍繞新興中產階級人群,展開了一系列討論。客觀來說,中國中產階級的穩步增長帶來了經濟變革和消費轉型,這一改變已經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發酵”。有報告預期,到2022年,將有超過75%的中國城市家庭年收入在6萬—22.9萬元人民幣之間——相當于在購買力相同的情況下,收入處于意大利和巴西的平均之間。這一群體在生活必需品上的花費小于50%,而且其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有別于其他階層。上述定義的中產階級在2000年僅占中國城市家庭的4%,而到2012年,這一數字已增長到了68%。在未來十年內,推動中國中產階級家庭收入增長來自三大動力。首先,政府政策和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變化有可能提高工資水平,其次,金融市場改革有可能進一步刺激就業增長,從而產生新增收入,其三,向民營企業開放更多的經濟領域可鼓勵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降低成本和增加家庭收入。假設上述情形得以實現,到2022年,中國城市家庭年收入將至少實現翻番。
本土中產階級的消費活力
快速崛起的中產階級群體正在重塑著中國,而這其中的一份子也在重塑著今天的福州。福州的中產階級們對GDP所作的貢獻,有時連行業內部一線人士也時常感到“嘆為觀止”。
這方面的例子很多,我們先來看,近年來,在全國地產圈內最熱門的“城市綜合體”在福州落地的情況。
據不完全統計,未來兩年,福州的商業體量將超過700萬平方米。以位于臺江區的萬寶商圈為例,已經有商業面積12萬平方米的萬象廣場、商業面積約16萬平方米的寶龍城市廣場、建筑面積約70萬平方米紅星美凱龍、商業面積約8萬平方中央第五街,未來加上商業面積有12.5萬平方米的寶龍地下商業街以及商業面積17萬平方米的蘇寧廣場,萬寶商圈的商業面積總量將超過100萬平方米。
目前,僅福州五城區,未來兩年內投入使用的城市綜合體項目將有27個,而隨著華潤萬象城入駐鼓樓區,融信集團同福州市政府簽訂協議將在太平汀洲、蒼霞新城打造城市綜合體,綜合體數量仍將遞增。
之所以各大商業地產企業紛紛“搶灘”福州市場,商家看重的回報率自然是首要因素。21世紀不動產商業地產總經理蔡宇翔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特別是對一些大品牌,本身有固定的人群和市場定位,對我們而言,選擇一二線城市更有市場競爭力。”他坦言,雖然在三、四線城市,投資成本要低得多,但投資風險卻很大??梢?,福州的消費實力受到了業界普遍得認可。
而從高端汽車的消費方面來看,福州本土也有著驚人的“消化力”。
過去十年,中國高端汽車市場以年均36%的驚人速度持續增長,根據麥肯錫的一項調研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已然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高端汽車市場,并有望在2016年晉升為全球最大的高端汽車市場。而福州則緊緊跟上了國內豪車市場消費的這股潮流,據業內人士介紹,福州豪華車上牌量近年來增幅約為30%,大于乘用車上牌量增幅。其中奧迪與寶馬占據了福州豪華車市場半壁江山。不僅如此,盡管福州在國際知名度上,遠不如鄰城廈門,但福州的豪車消費卻遠超廈門。榕知名豪車品牌經銷商Y先生告訴記者,“2012年福州豪華車上牌量約為13000輛,而今年到現在看到的數據已經有16000輛左右。這個數據比廈門高得多?!?/p>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奧迪銷售經理告訴記者,奧迪在福州市場的增幅在30%到40%之間,2013年奧迪廠家對福州市場的銷量預測超過5000輛。“豪華車市場,廈門不是福州的對手,就奧迪品牌而言,福州的量差不多是廈門的1.5倍。”
從事汽車銷售11年的H先生說,浙江是國內進口汽車銷量最大的省份,除了和江浙這些省份城市不能比之外,同類的二線城市中,福州的豪車銷量排名屬于比較靠前的。
本土中產階級的消費活力,不僅在房市車市得到有效釋放,伴隨著房價看漲的預期,這股活力也迅疾漫溢至酒店、餐飲、娛樂、休閑等配套設施領域,從而全方位提升地區性綜合實力。
一線氣質傳承已久
在古代,中國人早已有了對“一線城市”的理解。這種對城市生活的理想投射,最鼎盛的時期莫過于唐代。史料載唐長安城“街衢繩直,自古帝京未之有也”,通城門的大街多寬100米以上,最窄的順城街也寬20至30米,典型的“大城市、大馬路”的模式。最氣派的要屬那條由城南的明德門往北,長近5000米、寬155米的朱雀大街。當時,每個街坊均以坊墻圍合并開坊門,城市里看到的是一堵堵墻,商業被限制在“東市”與“西市”兩個地方,這兩個市場也以坊墻圍合。這即是中國古街區的基本概貌——里坊規制的城市雛形。
同樣也是在那個時代,在南方,閩王王審知出于“守地養民”的需求,開始了一系列城市建設的計劃,“羅城”就這樣展現在世人面前:“強調中軸對稱,城北中軸大道兩側為衙署,城南中軸兩旁分段圍筑高墻,構成嚴整的坊巷?!边@和都城長安的城市布局是一致的。可以說,千年以前的“羅城”布局就已奠定下如今福州城市的另一種“一線”氣質,近年來,隨著“三坊七巷”文化熱潮的推波助瀾,這股發軔于唐朝的城市氣象,越發受到世人的矚目。
福州的一線氣質,還是需要輕呷慢品的,畢竟“一線城市”這個概念源出于地產廣告噱頭,一不一線,還是見仁見智的看法,僅供茶余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