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觀察中藥內外合用治療瘀膽型肝炎的療效。方法:收治瘀膽型肝炎患者128例,運用隨機方法進行分組,治療組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加上中醫藥治療,而對照組僅進行西醫治療。結果:治療組痊愈36例(56.25%);對照組痊愈7例(10.9%)。治療組有效24例(37.5%);對照組有效6例(9.4%)。治療組無效4例(6.25%);對照組無效51例(79.7%)。結論:中藥內外合用治療對于瘀膽型肝炎治療效果顯著,明顯優于對照組,未發現不良反應,優于單純西藥治療。
關鍵詞 中藥內外合用 淤膽型肝炎 療效
Abstract Objective:The observ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inside and outside combined application to cholestatic hepatitis.Method:Collecting 128 cholestatic hepatitis patients,from March in 2010 to December in 2012.By utilizing the method of random grouping,treatment group on the basis of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and with addi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while the control group only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Results:36 cases are recoveried in treatment group(56.25%),7 cases are recoveried in control group(10.9%).24 effective cases in treatment group(37.5%),6 effective cases in control group(9.4%).4 uneffective cases in treatment group(6.25%),51 uneffective cases in control group(79.7%).Conclusion:The treatmen-t Chinese medicine inside and outside combined applicationto cholestatic hepatitis is remarkable,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without adverse drug reation,is better than alone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is deserved to promotive use in the clinical work by the general infection clinical doctors.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inside and outside combined app-lication;Cholestatic hepatitis;The curative effect
瘀膽型肝炎主要是以肝內膽汁瘀積為特征的肝臟疾病,共同特征為較長時期的肝內梗阻性黃疸,黃疸較深不易消退,血清膽紅素明顯升高,以直接膽紅素為主,R-谷氨酰轉肽酶、堿性磷酸酶、血清膽汁酸及膽固醇升高等為主,黃疸多遷延難消,本病的病因是由濕熱或濕熱疫毒引起,致黃疸久久不退。熱入血分需涼血清熱,故涼血活血解毒成為治療本癥的第一要法。2010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瘀膽型肝炎患者128例,取得滿意療效。
瘀膽型肝炎的病因病機
西醫認為:瘀膽型肝炎常見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淤膽型),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病毒性瘀膽型肝炎,藥物性肝炎,妊娠期復發性黃疸,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等急性或慢性肝炎患者。黃疸深而持續時間長達3周以上,甚至持續數月或終身。
中醫認為:瘀膽型肝炎又稱為“瘀黃”、“黑疸”,黃疸多遷延難消。中醫主要認為瘀膽型肝炎是由濕熱或濕熱疫毒引起。此外,病機的另一方面是濕濁為患,以致黃疸久久不退。日甚一日,陰寒之氣日重,則可向陰轉化。毒熱瘀滯需化痰活血,清熱解毒,祛瘀散結:熱在血分涼血清熱,故中醫療法以涼血活血解毒法為治療的要法。在此原則指導下,擬定涼血解毒、祛濕化瘀法治療淤膽型肝炎。
瘀膽型肝炎的治療現狀及預后
瘀膽型肝炎輕重差別較大,重癥較多,目前多采用單純西醫治療,療程較長。黃疸越深及持續時間越長對本病的預后產生不良的影響,嚴重時可發展成為膽汁性肝硬化。所以在治療上,首要任務是加速黃疸的消退,縮短黃疸的持續時間。
中藥內外合用的總體思路
為進一步探索瘀膽型肝炎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我們采用中藥內外合用的治療方法,改變了單純西醫治療療程長,愈后差的問題。
在常規西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中藥內外施治與頻譜合用的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瘀膽型肝炎,對我院瘀膽型肝炎住院患者進行臨床觀察。以醫院一個療區為主要治療科室,進行課題設計、觀察、研究,效果滿意后,在醫院其他科室進行推廣。
技術方案
觀察對象:我院收治的瘀膽型肝炎患者128例。
分組: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4例患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體征、病情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治療組64例,男40例,女24例,年齡13歲1例,23~30歲7例,31~40歲20例,41~50歲20例,51~60歲10例,60歲以上6例,其中以31~60歲較多(76.6%)。對照組64例,男39例,女25例,年齡21~30歲8例,31~40歲16例,41~50歲20例,51~60歲14例,60歲以上6例,對照組年齡也以31~60歲者較多(75%)。
診斷標準:①急性瘀膽型肝炎或慢性瘀膽型肝炎患者;②黃疸深且持續時間長達3周以上;③具有梗阻性黃疸特征,皮膚瘙癢;④舌苔厚而黃,舌下靜脈怒張;⑤脈搏遲緩,低沉。
分型:根據中醫辨證,將瘀膽型肝炎治療組分為陰黃、陽黃。本病瘀血阻滯血脈,逼迫膽汁外溢,時間長了,皮膚色澤晦滯,所以不能根據黃疸的鮮明或晦暗來分別是陽黃還是陰黃。陰黃可有神疲困乏,口不渴,舌質淡,脈虛無力等其他陰證證侯,加以區別與陽黃。
治療藥物:兩組均給予西醫對癥治療,包括保肝、降黃、降酶、抗病毒、抗纖維化。治療組在西醫對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內服湯劑、外敷黃疸方和頻譜中醫治療。
用法及藥物劑量:西醫治療的常規劑量。加用中藥內服湯劑,藥物組成如下:茵陳30g,赤芍30g,丹參15g,葛根15g,大黃10g,丹皮12g,郁金25g,車前子15g,白茅根30g,枳殼10g,每日1劑,分為早飯前和晚飯后兩次服用,根據癥狀調整劑量,15劑1個療程,一般用藥2~4個療程;同時外敷黃疸方:茵陳30g,梔子15g,大黃5g,紅花20g,赤芍30g。外敷于神闕及章門、期門等相關穴位,日1劑;每劑外敷并頻譜照射30分鐘。15天1療程,共用2~4個療程,發揮其化痰活血,清熱解毒,祛瘀散結的作用。
療效判斷標準:根據衛生部《病毒性肝炎治療方案》擬定臨床痊愈、有效、無效的標準:①痊愈:癥狀、體征消失,化驗檢查肝功能:血清膽紅素均正常,隨訪半年無復發;②有效:癥狀、體征大部分消失,化驗檢查肝功能:血清膽紅素均有明顯改善,但未降至正常者;③無效:中藥內外合治2個療程或西藥保肝、降酶、降黃、抗病毒、抗纖維化,對癥治療3~6個月,體征及化驗檢查均無改善者。
結 果
痊愈:治療組36例,占56.25%;對照組7例,占10.9%;有效:治療組24例,占37.5%,對照組6例,占9.4%;無效:治療組4例,占6.25%,對照組51例,占79.7%。結果表明治療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療效顯著,未發現不良反應。
討 論
由于中藥內外合治屬于治療方式創新,改變西醫單一的藥物治療方法為中藥內外施治與頻譜合用的中西醫結合方法。
中藥內外合治屬于用藥途徑創新。突破藥物外敷的局部治療作用,透皮吸收后通過經絡作用治療臟器疾病。
中藥內外合治屬于頻譜儀器應用創新。變頻譜儀器的理療應用為治療應用。具有獨特性、安全性、有效性,解決了臨床對瘀膽型肝炎的單純西醫及單純中醫湯劑治療,療程長、愈后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