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高考落榜生到企業首席技師,從汽車調試工人到全國人大代表,再到工會十六大代表,北汽集團奔馳公司職工趙郁書寫了一段藍領工人成才的傳奇。中國工會十六大召開在即,工會十六大代表趙郁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皳喂蟠碜屛矣袡C會為生產一線工人表達訴求,也能有機會為廣大一線員工辦實事?!壁w郁的話仍舊是那么樸實。
落榜生結緣汽車行業
趙郁永遠忘不了1988年6月。在那個考大學如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年代,趙郁沒有等來全家人滿心期待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卻迎來人生的首次挫折——落榜。拿到高考成績單那天,趙郁一片茫然:以后出路在哪里?
趕快找份工作、盡早自力更生,是他內心解救自己的唯一寄托。當聽說國內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招工的消息時,趙郁想都沒想就報了名。拿到北京吉普錄用通知時,趙郁暗下決心: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出點兒名堂來。
趙郁進廠學習裝配“212”前風擋玻璃。玻璃和風擋鐵框,靠專用膠條兩側凹槽銜接。先往玻璃上揉膠條,再往鐵框上鑲玻璃,這活兒看著簡單,但用勁兒稍不均勻玻璃就碎裂。趙郁看著腳下每天滿地碎玻璃,很是心痛,日夜琢磨,膠條軟硬度不當導致膠條隨適性不好是玻璃碎裂的關鍵。便與技術員切磋試驗,一次又一次,把加溫膠條的蒸汽鍋升溫到80℃最軟時迅速從熱水中撈出,在降溫至40℃的十幾秒內快速把膠條揉到玻璃上,再嵌到汽車前風擋的鐵框里,創造了連續安裝1000塊“212”前風擋玻璃不破碎的紀錄。趙郁因此被評為優秀學員,僅三個月就提前出師。
主動學習成就工人技師
進廠幾年后,趙郁有了升任班長的機會。那時候,在車間里當班長可是個工資高又不用干活還管人的好差事,但趙郁不這么看:技術工人是靠技術吃飯的,只要技術好,人人都服你,都把你當師傅看?!拔也桓伞妥屛覍W電工吧,我喜歡那個工作,干那個工作我一定干得比現在還好……”領導拗不過趙郁,只能依了他。從此,趙郁成了一名汽車電工,十字改錐、尖嘴鉗、萬用表成了他隨身攜帶的“三件寶”。
相對維修工而言,汽車電工是個有知識含量的工種,趙郁認為,新時代的藍領工人,不但應該有較強的專業水平,還應該有較高的綜合素質,自己雖然沒上過大學,但企業也是學校,只要肯用心,上不上大學都能成才。于是,憑借聰明的頭腦,趙郁練就了汽車電工好“功夫”。
2001年,他取得技師資格證書。2005年趙郁取得高級技師資格證書。
精湛技藝讓外國專家贊嘆
在一次換型車試裝過程中遇到車輛點不著火的故障。趙郁和技術人員查了二天沒解決;外國專家查了一個星期也沒解決問題;從總部發來四五套解決方案,還是不行?!皼]辦法,只好等待下一批來華的專家研究了”。外國專家的話給正在苦思冥想的趙郁潑了一瓢冷水。
“真的就這么算了嗎?”趙郁一遍遍梳理故障發生后的每道處理程序。他發現了端倪:不管是現場嘗試的方法,還是傳真資料中給出的方案,都是按照售后維修的方式制定的。既然行不通,何不從裝配的角度去考慮解決方案?他列出與汽車不著火有關的五種模塊,盤算如果按裝配的方式把這五個模塊的程序重新編排一遍,問題是否就消除了。為盡可能降低成本,趙郁找產品工程師協商先重寫四個模塊的程序。嗬!故障排除了!故障完全消除。沒來得及撤離的外國專家聽到消息,連稱佩服……
創新工作室里培養隊伍
2010年,以趙郁名字命名的“趙郁創新工作室”正式落成,成為首都車企中首家創新工作室。工作室分七個創新小組,從公司抽調的生產、技術、經營等30多名優秀人才針對企業生產制造以至經營過程中的重點、難點開展技術攻關創新和管理創新工作。
當年10月,趙郁就設計出了集汽車電器、制動、空調等部件為一體的實訓展臺教具,使各種汽車部件擺在展臺上一目了然,滿足了不同層次人員的需要,還帶動了公司范圍內提高技術的學習風氣。
“職工創新工作室為職工成才開辟了一條綠色通道。工作室雖然以我的名字命名,但是我認為這是北京汽車的驕傲!個人的成長和企業的發展是分不開的。是北京奔馳培養了我,我要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術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力量,回報企業,回報社會”。這是趙郁的心聲,也是他由衷的意愿。
兩會上提培育人才建議
趙郁以企業發展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為例,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出應當借鑒發達國家校企合作模式,加大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力度。
趙郁說,近年來,雖然政府、學校、企業在推進校企合作、培養技能人才上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經驗,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與發達國家校企合作模式相比,我們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仍有較大提升和改進空間。對此,他提了三點具體建議。
一是建議修改完善《職業教育法》,給校企合作明確的法律地位。
二是推進校企合作作為落實《國家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點內容。政府部門應采取切實具體的措施,將“健全企業行業為主體、職業院校為基礎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體系。”“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法規,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等規劃目標落到實處。
三是應當在先進制造業集中的城市和開發區試點校企合作培養技能人才,培育示范典型,帶動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