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也應該成為工會工作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工會必須牢記黨的重托、不忘工會職責,增強對職工群眾的感情,密切同職工群眾的聯(lián)系,為他們排憂解難,始終同職工群眾心連心”。這是對工會干部進一步貫徹群眾路線、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職工群眾、做職工信賴的“娘家人”所提出的新要求。
工會是做群眾工作的,在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密切聯(lián)系職工群眾方面應該作表率。工會扎根在職工群眾,力量源泉在職工群眾,工會組織最大的優(yōu)勢是密切聯(lián)系職工群眾,最大的危險是脫離職工群眾。一旦離開了職工群眾,工會為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作貢獻就將成為一句空話。
近年來,各級工會在服務職工群眾、加強自身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職工群眾的認可和歡迎。與此同時,在一些工會組織和工會領導機關,也確實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如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的機關化、行政化傾向;脫離職工群眾,對職工群眾的呼聲和要求反應不敏感;少數(shù)工會干部精神懈怠、不思進取,工作上蜻蜓點水、浮光掠影,等等。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加以改正,不僅會貽誤工會工作、損害工會形象,而且會疏遠工會與職工的聯(lián)系,難以發(fā)揮工會作為黨聯(lián)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
改進工作作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工會必須牢記黨的重托,不忘工會職責,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受主義和奢靡之風,始終同職工群眾心連心。工會工作要更加貼近基層、貼近職工群眾,更加符合職工群眾意愿,不搞花拳繡腿,不做表面文章。工會干部要蹲下身子,放下架子,用優(yōu)良作風更好地凝聚職工群眾,使廣大職工都感到工會確實是工人自己的組織,是工人信得過、能替工人說話辦事的組織。
切實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決心,經(jīng)常抓、反復抓、深入抓那些職工群眾最困難最操心最憂慮的勞動就業(yè)、技能培訓、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安全衛(wèi)生等問題,抓出成效,贏得職工群體的信賴和支持。
工會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走出高樓大院,擺脫文山會海,破除衙門作風,破除機關化、行政化現(xiàn)象,將工作重心下移,更多地到基層一線去,到職工群眾中去,去看看廣大職工的真實生存狀況,聽一聽他們有什么煩心事,問一問他們有什么利益訴求、呼聲建議。凡是能解決的問題,要千方百計幫他們排憂解難;對一時難以解決的困難,也要耐心做好解釋、疏導工作。我們相信,當工會干部到一線看到、感受到普通勞動者的種種酸甜苦辣時,會更加明白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
改進工作作風,工會干部就是要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地做職工群眾的服務者,竭誠服務職工、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不斷密切與職工群眾的聯(lián)系,努力把自己鍛煉成聽黨話、跟黨走、職工群眾信賴的“娘家人”,把工會建成職工群眾信賴的“職工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