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描述
開學初始,學校又安排我當班主任。2010年秋學期開學前一天,班上轉進個學生叫馮鑫灝,當時因為他隨便插嘴,我批評了他幾句,他當時就和我頂嘴。不是那種惡意的頂嘴,是出于正面為自己辯解。當時我想,一個轉學的學生才進校,膽子竟然這么大,當著全班學生的面和老師頂撞,我當時很生氣。但我沒有和他正面發生沖突。因為我對他不是太了解,如果當時和他發生沖突的話,萬一這孩子脾氣比較犟,于己于他都不是太好。所以當時我就叫他放學后留下來。
我仔細打量了他,他穿的衣服比較樸素,而且衣服上比較臟,不干凈。我首先問他父親在哪工作,問到母親時,他眼睛里流露出了一種莫名的傷痛。當我另轉話題時,他開口了。他說他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從小就未見過他的媽媽,從小就缺少一種母愛,他和他的爸爸生活在一起。可能就是由于家庭不完整引起的自卑心理,導致了他心靈世界的荒漠,才讓他有了這樣一種性格。
一個嗷嗷待哺的小孩,正是享受母愛的時候,卻因為母親的出走而變得讓所有人都同情的孩子。我們且不談母親為什么出走,也不談這些做家長的怎么這么心狠。這樣一個孩子,從小根本沒見過母親的面,因為他當時才幾個月,根本不記事,更不會不知道母親長什么樣。十幾年了,同齡的孩子都在母愛中快樂地成長著,而他從小就失去了母愛。還有什么比這更讓人悲痛欲絕的呢?了解以上這些情況后,我感覺到他需要我給他一份特殊的關愛,對于他做的那件事情,讓我再也氣不起來了!
在以后的相處中,我就特別留心這個從小失去母愛的孩子。過了不久,他又相繼地出現了一些有違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事。九月八號放學后,他的同學被別人欺負,他替同學出頭,打了另一個同學。十月十日檢查英語補充習題,有幾項他沒能完成。十月二十一日早上被發現有抄作業現象。十月二十八日英語補充習題又沒能完成等。才一、兩個月的時間,他犯的錯誤就不少了。這種情形,引起老師、父母、同學極大的惱火。而老師、父母、同學越是惱火,對于他越發訓斥,他反越變本加厲。他這種態度和行為直接影響到與父母、老師、同學之間的正常關系,提起他,人們無不搖頭嘆息。這種逆反心理作為一種反常心理,雖然不同于變態心理,但已帶有變態心理的特征。其后果是嚴重的,它會導致出現對人對事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群的病態性格,嚴重到會使之學習被動、信念動搖、意志衰退等。進一步發展還可能向病態心理和犯罪心理轉化。
所以,作為班主任的我,必須加強對他的心理教育和疏導,使他能盡快脫離危險邊緣,矯正心理方向,走上積極、健康的心理軌道。針對這類學生,我們不能一味地去責罵他,這樣的教育方法是無事于補的,說不定教育不好還會適得其反,讓他形成逆反心理,以后的教育就更沒法開展了。通過分析,我認為引起該學生教育困難的原因有如下幾方面:
⑴ 年齡特點:
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因為他正處于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希望能擺脫成人的監護和束縛。他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當他感到或擔心外界無視自己的獨立存在、自我表現欲望受到妨礙時,就產生了逆反心理,就想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來確立自我與外界對立的情感。
⑵ 家庭環境。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根本環境,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會培養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質和個性。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逆反心理的形成。據了解,他的父親都說沒時間管它,放任自流慣了,即使有時間管管他,方法上也是簡單、粗暴得很。十來歲的孩子,他的思維方式、思維視角已越出童年期簡單和單一化的正向思維,開始向著逆向思維、多向思維或發散思維等方面發展。而他家長對其往往采用命令式、專斷式的教育方法,在生活、學習等方面期望值過高,要求過嚴,這些都無形的在他心理上造成壓力,當這種壓力不斷積蓄、沉淀,他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時,便在情感上對他們所進行的一系列教育、說教、勸說產生抵觸,在情緒上不滿,進而產生逆反心理。
⑶ 性格因素。
馮鑫灝個性極強,常以自我為中心,惟我獨尊,愛耍脾氣,聽不進不同意見,拒絕別人的幫助,自控能力差。對老師的正常教育往往從對立面去思考,把老師的勸說、要求、批評,把家長的指點、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壓\",是和自己過不去,是對自己自尊心的傷害,進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對立面上。
⑷ 教師態度。
因他的表現一貫不好,個別老師對他喪失信心和耐心,有的教師在施教過程中,不尊重、不顧及他的心理感受與體驗,當他出現問題時,不是站在他的角度分析問題,而是一味地強調師道尊嚴,導致他因對教育者本身的排斥,進而對我們的教育產生逆反心理。如果對他的——點錯誤就揪著不放,很可能使他產生\"老師對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與老師對立、背離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⑸ 班級氣氛。
因他自身原因,同學們對他不夠友好,處理與他的關系時比較苛刻。致使他的對立面越來越多,與同學關系越來越僵。
案例分析
我覺得改變上述這類孩子的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善待他們,關注他們,學會換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位置上為他們設想,引導他們\"回歸\"。于是我做了他的知心爸爸,了解他的內心世界。幫助他認識自我,悅納自我,調節自我,發展自我和完善自我。讓他學會學習,
學會生活,學會共處,學會負責。
第一,采用真情投入,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
平時,我經常留心他。利用空閑時間找他談心。告訴他,母親走不是你的錯,現在你應好好學習,不讓父親操心。用自己的實力,以后讓父親享福。平時作業上有不明白的或是做錯的,我都會幫他講解,直到他懂為止。利用自己的真情,讓他感受到老師的愛。讓他感受到,世上還有比母親更愛他的人;讓他感受到世界充滿愛。用情感關懷的態度,親切溫和的語氣,尊重理解的氛圍,此時,他便可感受到老師和同學們都是自己的知心朋友,是最可信賴的人,這樣我們的感情才能得到交流,他也容易接受教育和指引。
第二,運用鼓勵機制,增強他的自信心。
開學第一天,我對班上的學生不了解,當選班委時,我就讓學生們自己毛遂自薦。當我說到副班長時,馮鑫灝便自告奮勇地舉手了。一個人生來不是什么都會的,能力是靠后天鍛煉的。為了不挫傷他的銳氣,鼓勵他認真學習,我當時就同意了。通過后來的考察,發現他能力還是比較強的。最重要的是非常有集體榮譽感。只要班上發生什么事,他都會主動來跟老師講。慢慢地,他成了我的得力助手。實踐證明,我當時的做法是對的。每一個成長的孩子渴望被父母肯定,被老師肯定,被社會肯定。只要能針對孩子的優點去夸他、肯定他,他必然會變得更好。
通過我們之間的交流我深深的認識到,一個幼小的孩童也會有極強的自尊心,尤其是長期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帶有很強的自卑感,但與其相反,他們的自尊卻極其脆弱,他們往往被周圍孩子們的小群體冷落,幼小的心靈對周圍的一切充滿懷疑和抵觸。我們都知道情感教育要從培養\"同理心\"開始。具備\"同理心\"的人,能夠在認知自我情緒的基礎上,體會他人的情緒,并進而將自我情緒傳達給他人。通俗地講,就是能夠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對于這樣的學生,我們應該多激勵他,鼓勵他,不能打消他的積極性。應該讓他樹立自信,快樂成長。
第三,善于捕捉他身上的閃光點。
雖然他從小失去母愛,但通過細心觀察,我發現他有很多優點。十月三十一日下午第三節是班會課,我把一些事情說完后,就讓學生們自己上講臺講故事、笑話等。當時班上鴉雀無聲,沒人敢做第一人。這時,他大步走到講臺前,向大家講了一個笑話。在后來的時間里,他又上去過兩次。他說他在家里上網,看到網上有人請人寫作文,他請大家談談這個做法對不對。最后他還總結說,這個做法不對,別人雖然幫你寫了作文,但這畢竟不是自己的思想等。當時我坐在下面,感覺只知道剛開始他確實犯了不少錯,還不知道他還有這么多優點。他既大方,又有思想,是一個有主見的人。如果不是母親的出走,父母好好教育的話,他現在可能是一個很優秀的男孩子。但現在也不遲啊。相信通過老師的正確教育與引導,再加上他自己的資歷,他也定能成功。
事后,我對他在班會課上的表現,加以表揚,并教育他,一個人要自立、自強,要有思想、有報復。只要自己以后努力拼搏,改掉以前一些不良習慣,重新做起,相信你定會成功。加油吧!老師和同學們會幫助你的。
剛開始時,我對他傾注了許多,但他還是一味地犯錯。我開始動搖了。難道我的這種愛的教育在他身上沒有效果嗎?因此有時他一犯錯,我就責罵他,因為我對他失去了信心。但我發現,我越批評他,他越逆反。有時甚至上課不聽。后來我還是改變了策略,還是悉心教導他,不停地發現他的閃光點,我經常在上課的時候當著同學的面表揚他,主動給他在全班發言的機會。
實踐證明,老師應該更多的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甚至可以做適當的夸大,我美其名曰\"優點放大法\",而不是更多的在集體中批評他們的缺點和錯誤,否則只會造成一個惡性的循環,越自卑越逆反,越逆反越愛犯錯誤,越犯錯誤越受到批評,越受到批評越自卑。
現在我慶幸,幸虧當時沒有放棄他,還是悉心教導他,現在效果相當好。否則還不知道會是什么后果。至少他會對老師和學生失去好感與信任,對自己也會失去信心,自暴自棄。
在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里,這個孩子樹立了較強的自信心,也受到了其他同學的尊敬,變得有自信了,由于有比其他孩子更強的自尊心,所以他更懂得珍惜這種進步,在學習和紀律方面做得比其他同學更好了,這與他先前所感受的環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我給他播種著真摯的、無私的愛,他也使我收獲著他那獨有的、天真的、純潔的愛。是啊,孩子的執著,孩子的火熱,孩子的愛,讓我深深的感動了……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馮鑫灝,愿你茁壯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