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23.6
摘 要 目的:觀察纖溶酶聯合羥乙基淀粉治療腦分水嶺梗死的臨床療效。方法:收治腦分水嶺梗死患者48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4例,兩組均給予西醫的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纖溶酶聯合羥乙基淀粉注射液,觀察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及綜合療效等情況。結果: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神經功能缺損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的改善程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纖溶酶聯合羥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療分水嶺腦梗死療效良好。
關鍵詞 腦分水嶺梗死 纖溶酶 羥乙基淀粉 療效觀察
腦分水嶺梗死(CWI)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見類型,指供血交界區域的2~3條主要腦動脈發生局限性缺血產生相應的神經功能缺損。約占整個缺血性卒中的12%[1]。其因梗死部位不同,臨床癥狀和體征也不盡相同。常見癥狀有意識障礙、言語障礙、失語、智能障礙、 精神障礙等。其發病機制及影像學特點均與一般腦梗死有顯著差別,研究表明低血流量、低灌注壓是導致腦分水嶺梗死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針對腦分水嶺梗死的治療多以擴容、改善循環為主。為進一步了解CWI的臨床特征及豐富其治療手段,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CWI患者48例,進行了臨床分析,探討纖溶酶聯合羥乙基淀粉治療分水嶺腦梗死的臨床療效,結果總結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12-2013年收治分水嶺腦梗死患者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齡45~78歲,平均(62.7±3.5)歲,入選病例均經頭顱CT或MRI檢查,按照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確診[2],入選病例中皮質前型16例,皮質后型27例,皮質下型5例。病程均<72小時。主要癥狀與體征以中樞性偏癱及偏身感覺障礙、偏盲以及言語、智能、精神障礙等為主。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24例,分別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兩組的年齡、性別、病情分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組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兩組均給口服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鈣片、活血化瘀、神經營養等基礎治療。此外,治療組給予靜脈滴注羥乙基淀粉500ml,1次/日,再給予纖溶酶200U溶于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靜脈滴注,1次/日,連續應用14天。若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者,均給予相應治療,兩組在其他治療方面一致。患者病情穩定后均指導其積極康復鍛煉。
療效判斷標準:對兩組在治療前和治療后第14天均采用美國國立衛生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表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量表進行評分。評估治療前及治療后14天患者的神經功能,以此評價治療的效果。根據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將療效分為:①基本痊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FDS)減少91%~100%;②顯著進步:NFDS減少46%~90%;③進步:NFDS減少18%~45%;④無變化:NFDS減少<17%;⑤惡化:NFDS增加>18%或死亡。同時,測定治療前后的血、尿常規,肝、腎功能。觀察治療期間有無不良反應發生。
統計學處理:數據的統計分析采用SPSS13.0軟件。兩組之間定量資料的描述采用(x±s),差異比較使用t檢驗,采用配對t檢驗進行組內前、后比較,運用χ2檢驗進行計數資料的比較。檢驗水準α=0.05。
結 果
治療前、后兩組神經功能缺損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均有改善,治療組改善更明顯,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臨床療效: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14天后進行臨床療效評定,對照組總有效率66.67%,治療組總有效率83.33%,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 論
腦分水嶺梗死可發生于各年齡組,以50歲以上較多,常急性起病,病因復雜并且尚未完全明確,目前認為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腦供血動脈嚴重狹窄和血流動力學紊亂及微栓塞等。其中,最明顯的危險因素為發作性低血壓,但導致腦分水嶺梗死的發生的并非單一因素,常常是二者或更多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目前對于大腦低灌注和微栓塞共同作用導致腦分水嶺梗死這一觀點已引起廣泛關注[3]。且最近的研究結果表明腦分水嶺梗死與顱內動脈狹窄或閉塞密切相關[4]。
羥乙基淀粉為人工合成膠體溶液,能夠迅速提高血漿滲透壓,使血容量增加,使低血壓和低血容量引起的腦灌注不足得到改善;還具有稀釋血液、改善血液高凝狀態、降低紅細胞聚集能力的作用[5]。從而改善機體微循環,提高微栓子清除率,所以羥乙基淀粉在腦分水嶺梗死治療中占據重要地位。纖溶酶為第三代蛇毒制劑,采用單克隆抗體純化技術從蝮蛇毒中提取的蛋白水解酶,能溶解纖維蛋白及纖維蛋白原,將纖維蛋白降解為可溶性小分子片段,易于分解和從血液循環中清除,并能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6]。另外,纖溶酶可促內皮細胞釋放組織纖溶酶原激活物,并增強其活性,進而促進血栓的溶解[7]。纖溶酶不水解其他凝血因子,具有很好的底物專一性,對體內纖溶系統激活作用不明顯,出血傾向較小,可避免發生出血并發癥[8]。因此纖溶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本研究根據腦分水嶺梗死大腦低灌注和微栓塞這一基本病因,針對性地應用羥乙基淀粉聯合纖溶酶進行治療,阻斷腦分水嶺梗死后的不同病理環節,改善腦血流灌注,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療效顯著,且無明顯不良反應,是腦分水嶺梗死患者積極有效、安全的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 方瑞樂,王擁軍.腦分水嶺梗死的臨床特點及其發病機制研究[J].中國卒中雜志,2006,4(4):14-19.
2 中華醫學會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3.
3 張薇,張臨洪.腦分水嶺梗死發病機制與治療研究進展[J].卒中與神經疾病,2009,16(6):64-66.
4 戴建平,張麗華,楊潮萍,等.老年性心力衰竭合并腦分水嶺梗死14例臨床分析[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05,13(6):461.
5 王哲銀,任永功,王定一,等.中分子HES對血液流變學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5,15(3):357-359.
6 劉憲平,方鋒,楊茂軒.纖溶酶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7,10(7):67.
7 凌向軍.依達拉奉聯合纖溶酶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34):37-38.
8 陰東亮.纖溶酶聯合銀杏葉提取物治療糖尿病并急性腦梗死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08,48(13):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