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23.24
摘 要 目的:探討宮產產后出血的相關因素。方法:2009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產后出血患者120例,對其臨床資料包括年齡、身高、臨產前身體質量指數(BMI)(kg/m2)、臨產前體重、新生兒體重、新生兒身長等因素進行分析,同時選擇同期剖宮產無產后出血的產婦120例進行比較。結果:兩組產婦在年齡、身高和新生兒身長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觀察組產婦在臨產前BMI(kg/m2)、臨產前體重、新生兒體重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早產8例,宮縮乏力36例,雙胎16例,羊水過少4例,胎盤前置24例,新生兒并發癥8例,產婦并發癥24例,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時間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宮縮乏力、早產、胎盤因素、新生兒并發癥、產婦并發癥是導致剖宮產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關鍵詞 剖宮產 產后出血 相關因素
產后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后24小時內陰道流血量大于500ml,是剖宮產較為嚴重的并發癥,也是導致產婦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及時控制出血是治療的關鍵,因此掌握產后出血的相關因素是預防產后出血的重要措施,為此,2009年1月-2012年8月收治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12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產后出血患者120例,其中選擇性剖宮產50例,非選擇性剖宮產70例。同時選擇同期剖宮產無產后出血的產婦120例作為對照組,進行比較。
方法:對兩組產婦資料包括年齡、身高、臨產前BMI(kg/m2)、臨產前體重、新生兒體重、新生兒身長進行比較。
結 果
兩組產婦年齡、身高、臨產前BMI(kg/m2)、臨產前體重、新生兒體重、新生兒身長比較:兩組產婦在年齡、身高和新生兒身長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觀察組產婦在臨產前BMI(kg/m2)、臨產前體重、新生兒體重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手術情況和住院時間比較: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時間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引起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觀察組早產8例,宮縮乏力36例,雙胎16例,羊水過少4例,胎盤前置24例,巨大兒8例,產婦并發癥24例,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討 論
由于剖宮產分娩時本身就存在著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如巨大兒、雙胎、妊娠期高血壓病等,一些高危因素往往是剖宮產術的指征,因而剖宮產或陰道助產的出血量明顯多于自然分娩。妊娠期高血壓病尤其是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壓病可使手術幾率增加,同時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異常使得產后出血量增多,增加了產婦的風險,因此,剖宮產產后出血應該引起婦產科醫生的高度重視。
剖宮產產后出血原因:本組資料通過分析,宮縮乏力、早產、胎盤因素、胎兒因素、產婦并發癥是導致剖宮產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此外孕婦體重過高也是產科的高危因素之一,胎兒過大,子宮過度膨脹使子宮肌纖維過度伸展影響子宮正常縮復,是宮縮乏力的常見原因,宮縮乏力可使第2產程延長,同時是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剖宮產產后出血的預防:主要從孕前及孕期減少高危因素、產時發現高危因素后術中預防產后出血兩方面進行。本研究發現引起剖宮產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大多是病理妊娠,這與徐望明,許學先,陳建華,等研究的類似[2]。因此,對產前各種高危因素給予充分的重視并做好預防,對產后出血做出第一時間的診斷及正確的處理,就能減少產后出血的發生[3,4]。產婦入院后應詳細詢問病史,認真查體,對有危險因素的產婦在臨產前要有充分的估計,在分娩過程中要密切觀察產程的進展,及時處理危險因素,及早采用加強宮縮的措施。第三產程可用米索前列腺醇400μg+NS 5ml灌腸,能減少產后出血量。產后2小時嚴密觀察和及時處理是避免產后出血的重要環節,準確測量出血量,嚴密觀察產婦一般情況、生命體征、宮縮和陰道流血情況,失血較多應及早補充血容量。
參考文獻
1 金尉,商人秀.欣母沛治療宮縮乏力性產后大出血18例[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7,(9):39-40.
2 徐望明,許學先,陳建華,等.360例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愈合的監測及相關因素分析.湖北醫科大學學報,2009,20(2):141.
3 孫友紅,郭曉華,魏秀玲.不同術式剖宮產術后再次開腹手術[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7,(7):23-24.
4 謝芳.刮宮術和胎盤黏連及相關因素與產后出血的關系[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325-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