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23.34
摘 要 目的:探討甲氨蝶呤(MTX)與米非司酮聯合治療異位妊娠的療效。方法:收治異位妊娠患者88例,進行保守治療,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4例,觀察組采用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先給予甲氨蝶呤50mg,一次性肌肉注射,然后口服米非司酮片150mg,1次/日,連服3天。對照組給予甲氨蝶呤治療,50mg一次性肌肉注射,觀察兩組的治療效果,并監測血β-HCG,B超測盆腔包塊大小。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血β-HCG下降、包塊縮小、平均住院時間減少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甲氨蝶呤與米非司酮聯合治療異位妊娠,方法簡便,療效高,療程短,不良反應小,患者易于接受。
關鍵詞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異位妊娠
異位妊娠是最常見的婦科急腹癥之一,也是導致孕婦妊娠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以輸卵管妊娠最多見,約占90%以上。近年來,由于血β-HCG測定靈敏度及B超診斷技術的提高,醫生對異位妊娠給予了高度的警惕,避免了很多異位妊娠發生破裂或流產,并明顯的改善了相應的治療手段。過去的內出血休克往往需要急診手術治療,目前已慢慢轉變到藥物的保守治療。在未破裂型輸卵管妊娠治療中,甲氨蝶呤與米非司酮藥物的聯合保守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資料與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異位妊娠患者8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4例,平均年齡24.0±2.6歲,血β-HCG平均1458.27±85.56U/L;對照組44例,平均年齡25.3±2.8歲,血β-HCG平均1367.75±85.68。所有患者均經病史、體征、婦科檢查、陰道B超檢查及血β-HCG結果確診,均符合以下條件:①生命體征穩定,無明顯的腹腔內出血;②B超檢查異位妊娠盆腔包塊直徑<4cm;③血β-HCG<2000U/L;④B超檢查未見血管搏動;⑤血常規及肝、腎功能正常[1]。兩組年齡、停經、陰道不規則流血情況、血β-HCG水平和妊娠包塊直徑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觀察組:每日肌內注射50mg甲氨蝶呤,同時每日口服1次50mg的米非司酮,連續服用3天。對照組:一次性肌肉注射50mg甲氨蝶呤。在用藥期間,嚴密觀察兩組的生命體征、陰道出血及腹痛變化情況,每3天監測1次血β-HCG,血常規,B超監測包塊變化、嚴密監測肝腎功能,記錄不良反應。
療效判斷標準:⑴治愈:①臨床癥狀消失;②血β-HCG降至正常或下降≥30%;③盆腔包塊消失或縮小≥30%。⑵無效:①腹痛加劇,伴有腹腔內出血;②血β-HCG不降或上升;③盆腔包塊增大,B超檢查可見原始血管搏動及胚芽。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t檢驗分析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分析計數資料。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療效比較:研究組44例,治愈41例,治愈率93.2%,3例失敗改為手術治療。對照組44例,治愈32例,治愈率72.7%;12例失敗,其中4例病例出現血β-HCG持續上升,重復用藥無效后改為手術治療,另外8例病例出現急腹癥而改為手術治療。兩組間治愈率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癥狀消失時間、包塊縮小時間、血β-HCG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藥物不良反應:治療過程中,觀察組出現9例藥物不良反應,其中2例出現輕度升高的血清谷丙轉氨酶,2例出現嗜睡乏力,其余7例發生胃腸道反應,如腹瀉、口腔潰瘍、惡心、嘔吐、食欲下降等。對照組出現7例藥物不良反應,其中2例輕度升高的血清谷丙轉氨酶,2例嗜睡乏力,其余4例胃腸道反應。兩組均無發生骨髓抑制病例。以上不良反應給予對癥處理后均消失。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討 論
米非司酮作為一種新型抗早孕的口服藥物,先臨床上已廣泛用于49天內宮內妊娠藥物流產。米非司酮與甲氨蝶呤是目前藥物治療異位妊娠中最常用、療效較肯定者。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聯合應用能使胚胎發育停止加快,從而導致胚胎死亡。此外,在兩者共同作用下體內能產生前列腺素F2α,前列腺素F2α能降低孕酮的生成,從而導致胚胎死亡、流產[2]。米非司酮能使局部血管收縮,加速組織壞死,甲氨蝶呤在殺死胚胎組織時導致絨毛、蛻膜組織壞死,同時產生大量的前列腺素F2α,前列腺素F2α能加速胚胎死亡。因為MTX是一種影響核酸合成、較傳統的抗腫瘤藥物,不良反應較大,能損害皮膚、胃腸道黏膜、口腔、肝腎功能以及骨髓,用藥劑量難以掌握,不足的用藥劑量不能有效的使胚胎死亡而致輸卵管破裂出血,導致藥物保守治療失敗;和子宮相比,輸卵管組織中孕激素受體較少,因此在治療異位妊娠時須加大藥物劑量。
總之,米非司酮聯合MTX治療異位妊娠較單用MTX治療異位妊娠效果好,可使癥狀好轉時間、HCG下降時間、包塊縮小和住院時間縮短,使得療程縮短,使得治療過程簡便、快捷,患者較易接受。患者較易接受甲氨蝶呤的單次肌肉注射治療方法,因為不僅減少了甲氨蝶呤的總量及注射次數,同時減少了藥物不良反應。避免了手術及術后并發癥,尤其對未生育者,減少了手術時輸卵管的損失及手術切除輸卵管,提高了將來生育率。可作為輸卵管妊娠藥物保守治療中一種較好的治療方法,適用于無劇烈腹痛,生命體征平穩、無血管搏動的非破裂型宮外孕,具有安全有效,經濟簡便的優點。
參考文獻
1 任玉環.保守治療異位妊娠3種方法探討[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2,18(6):372-373.
2 愈靄峰.婦產科內分泌學(下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