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23.39
摘 要 目的:討論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老年急性膽囊炎的療效差異。方法:收治老年急性膽囊炎患者128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4例在腹腔鏡下進行膽囊切除手術,對照組64例采用傳統開腹術進行膽囊切除術,比較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離床時間、引流量、并發癥、住院時間。結果:治療組術中出血量少、術后離床時間短、并發癥少、住院時間短,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手術時間、引流量無明顯差異,治療組有1例中轉開腹手術。結論:對于老年急性膽囊炎患者,在適合手術范圍情況下,應用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比傳統手術效果更好,對身體的傷害小,恢復快。
關鍵詞 腹腔鏡 傳統開腹手術 老年 急性膽囊炎
急性膽囊炎是消化系統常見疾病,也是急腹癥之一,病情進展快,合并癥多,首選療法是切除術。切除術根據手術途徑不同分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和傳統開腹手術,有些文獻說急性膽囊炎是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禁忌證[1],尤其針對老年患者,手術風險高難度大,但研究者在臨床發現,選準手術時機,老年急性膽囊炎患者進行腹腔鏡手術也是可行的,而且效果好,創傷小,恢復快,現將相關研究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6年6月-2013年3月收治老年急性膽囊炎患者128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4例,男34例,女30例;年齡60~83歲,平均69.33±0.46歲。對照組64例,男32例,女32例;年齡63~85歲,平均70.14±0.52歲。入選者發病均在72小時內,均排除嚴重心臟、腎臟疾病和循環系統、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兩組的年齡、性別比例等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開腹術進行膽囊切除術。治療組在腹腔鏡下進行膽囊切除手術,患者取平臥位,均采用全麻(氣管插管麻醉方式)[2],常規消毒,在臍輪下1cm處做0.5~1cm的橫切口,穿刺建立人工氣腹,在劍突偏右1cm處、右鎖骨中線肋骨下緣0.5cm處各做切口[3],穿刺入腹腔,清除積液,如果發現膽囊腫大,先在膽囊底部行穿刺減壓術,將膽汁、積液抽吸出來再進行粘連分離、切除,局部沖洗術腔和腹腔,放置引流管,關閉氣腹,縫合切口。術后24小時視情況拔引流管。
觀察要點:觀察兩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離床時間、引流量、并發癥、住院時間。
統計學處理:將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用%表示,組間差異用t表示,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離床時間、引流量、住院時間比較:對照組手術時間略有優勢,治療組引流量略有優勢,但與相對組的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治療組術中出血量、術后離床時間、住院時間與對照組相比有明顯優勢,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并發癥比較:治療組發生1例膽汁滲漏,對癥處理無影響;1例膽管損傷中轉開腹手術,無其他并發癥;對照組發生1例膽汁滲漏,2例腹腔出血,3例腸粘連,6例切口感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討 論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創傷小,并發癥少,術后恢復快,但由于膽囊三角結構復雜[4],容易損傷膽管,需要謹慎處理,本研究結果提示,手術時機是手術成敗的關鍵,發病72小時是分界點,在72小時內手術的患者,因膽囊組織粘連不明顯,無壞疽和穿孔等嚴重并發癥,采用腹腔鏡手術比傳統開腹手術術中出血量少,術后離床時間早,并發癥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如果患者無心臟、腎臟等嚴重禁忌癥,符合手術指征,腹腔鏡是首選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 胡光偉.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342例老年急性膽囊炎的比較[J].中國實用醫藥,2012,7(10):34-35.
2 王利祥,蘇志勤,康鑫.腹腔鏡與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老年急性膽囊炎的對比研究[J].西部醫學,2010,22(2):285-286.
3 韋德才,蔣邦好,胡耀鋒,等.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急性膽囊炎的療效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7):33-34.
4 陳尖,劉秀華.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老年急性膽囊炎的分析比較[J].現代預防醫學,2009,36(13):2569-2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