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23.55
摘 要 目的:探討CT于肺結核空洞、肺癌空洞兩者鑒別之中的診斷價值。方法:收治肺結核空洞患者49例為結核鑒別組,另選取同期的肺癌空洞患者49例為肺癌鑒別組。使用安科螺旋CT對肺部進行掃描。行仰臥位實施常規掃描。隨后,觀察肺癌鑒別組和結核鑒別組的空洞壁厚薄、病灶(是否存在衛星灶、鈣化以及分葉、胸膜凹陷征)情況。結果:在結核鑒別組的49例患肺結核空洞者中,25例厚壁空洞,24例薄壁空洞;11例壁結節;6例分葉;17例鈣化;39例周圍有衛星灶;11例胸膜凹陷征。在肺癌鑒別組的49例患肺癌空洞者中,40例厚壁空洞,9例薄壁空洞;35例壁結節;44例分葉;3例鈣化;12例周圍衛星灶;36例胸膜凹陷征。結論:CT于肺結核空洞、肺癌空洞兩者鑒別之中的診斷價值很大,可用于肺癌空洞、肺結核空洞的有效鑒別,為臨床提供有效的輔助診斷。
關鍵詞 肺癌空洞 CT 肺結核空洞 臨床診斷
肺部空洞屬于一種肺內基本病變,由支氣管排出壞死液化(肺組織)之后,空氣充填所致。肺部空洞在臨床中很常見,包含多種類型,例如肺膿腫空洞、肺癌空洞(周圍型)及肺結核空洞等,其中,最常見的類型為肺結核空洞、肺癌空洞[1]。在診斷中,肺結核空洞、肺癌空洞兩者的相似性較大,因鑒別診斷較難而易誤診。由于癌性空洞和結核性空洞有著截然不同的治療要求和預后結果,因此必須診斷明確。2010年11月2日-2013年11月2日收治肺結核空洞患者49例為結核鑒別組,另選取同期的肺癌空洞患者49例為肺癌鑒別組,以此探討CT于肺結核空洞、肺癌空洞兩者鑒別之中的診斷價值。
資料與方法
2010年11月2日-2013年11月2日收治肺結核空洞患者49例為結核鑒別組,在結核鑒別組中,男36例,女13例,年齡19~55歲,平均(34.35±5.75)歲;病程9天~3年,人均病程8.5個月;病狀主要表現:結核中毒、低熱及咳嗽。另選取同期的肺癌空洞患者49例為肺癌鑒別組,在肺癌鑒別組中,男37例,女11例,年齡18~58歲,平均(32.88±5.39)歲;病程1天~5.5個月,人均病程33天;臨床主要表現:胸痛、咳血痰、咳嗽。選取試驗病例標準:①病癥有明確的診斷。②將肺部其他類型空洞排除在外。無論是結核鑒別組,還是肺癌鑒別組,患者基本資料(病程、年齡及性別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鑒別方法:對肺部經安科螺旋CT掃描。于仰臥位狀態下,實施常規掃描。掃描時,層間距10mm,掃描層厚10mm。若是重點部位,則予以薄層掃描(5mm)[2]。
評價指標:①空洞壁厚薄。界限3mm,則局限性增厚(空洞壁),若厚度超過3mm,則為壁結節。②病灶。觀察是否存在衛星灶、鈣化以及分葉、胸膜凹陷征[3]。
統計學處理:數據的統計學處理軟件SPSS16.0,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若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在結核鑒別組的49例肺結核空洞者中,25例(25/49,51.02%)厚壁空洞,24例(24/49,48.98%)薄壁空洞;11例(11/49,22.45%)壁結節;6例(6/49,12.24%)分葉;17例(17/49,34.69%)鈣化;39例(39/49,79.59%)周圍衛星灶;11例(11/49,22.45%)胸膜凹陷征。病灶多見于上葉尖后段、下葉背段;大部分是近心性空洞,多見周圍衛星灶,且內壁較平滑,有鈣化灶出現于空洞旁,空洞外緣規整,少見胸膜凹陷征、分葉征、毛刺。
在肺癌鑒別組的49例肺癌空洞者中,40例(40/49,81.63%)厚壁空洞,9例(9/49,18.37%)薄壁空洞;35例(35/49,71.43%)壁結節;44例(44/49,89.80%)分葉;3例(3/49,6.12%)鈣化;12例(12/49,24.49%)周圍衛星灶;36例(36/49,73.47%)胸膜凹陷征。可見大部分空洞壁的厚度≥3mm,顯示厚壁空洞;多見胸膜凹陷征、分葉征;空洞內部大部顯示凸凹不平,部分有壁結節形成;有毛刺放射于結節邊緣部分的周圍組織。
討 論
支氣管排出壞死液化(實變病灶)、腫塊、結節,并且引入空氣充填,進而造成肺部空洞形成。肺結核、肺癌與肺膿腫是造成肺部出現空洞的最常見病癥。當前,臨床中應用抗生素的概率不斷增高,因此顯現炎性感染所致空洞的概率逐漸下降,與此相反,肺癌發病率卻日益上升,因此肺癌空洞也為常見的一類肺部空洞病癥。
在臨床中,肺癌空洞的主要表現為胸痛、咳血痰、咳嗽,結核性空洞的主要表現為結核中毒、低熱及咳嗽。由于肺癌空洞、結核性空洞存有相似性,因此易發生臨床誤診。肺癌空洞、結核性空洞的致病因素并不一致,因此空洞自然存有差異。在臨床中,結核性空洞內部的洞壁是由纖維組織、肉芽組織以及干酪樣組織形成,多見周圍衛星灶、周圍炎癥等伴隨性病變發生,多好發于下葉背段、上葉尖后段,部分可見引流支氣管與空洞相連,此種癥狀屬于結核性空洞的典型特征。肺癌空洞內部的洞壁是由腫瘤組織形成,腫瘤組織即為缺血壞死組織,洞壁存有不均勻的厚壁,在肺門側處相對較厚,因為該部位血供豐富,但是內壁并不光滑,且有寬基底壁結節,屬于偏心空洞。此外,常有增粗僵直的病灶周圍血管聚攏于病灶處,顯現血管集束征,且胸腔積液、分葉征、胸膜尾征、短毛刺以及呈現串珠樣變化的小葉間隔、周圍淋巴結腫大等均對癌性空洞的CT診斷有助。
肺部空洞類型比較難區分的兩種類型即為肺癌型空洞、肺結核型空洞。在影像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鑒別空洞類型的概率也隨之上升。特別是CT檢查的價值認可度很高。結核性空洞、肺癌空洞兩者鑒別之中的診斷價值很大,可使肺癌空洞、肺結核空洞得到有效鑒別,進而輔助臨床診斷。
CT檢查的優點:①能將空洞壁內部的細微結構予以清晰掃描,進而確定出空洞壁厚度,判斷空洞的良惡性。②能使空洞高分辨顯示出來。本文選取2010年11月2日-2013年11月2日收治肺結核空洞患者49例為結核鑒別組,另選取同期的肺癌空洞者49例為肺癌鑒別組,通過對兩組行CT鑒別,獲得如下體會:①肺癌空洞者經CT檢查所表現出的特點:病變多見于上葉前段,大部分空洞壁的厚度≥3mm,顯示厚壁空洞;多顯現胸膜凹陷征、分葉征;空洞內部大部分顯示凸凹不平,部分有壁結節情況;有毛刺放射于結節邊緣部分的周圍組織。②結核性空洞者經CT檢查所表現出的特點:多見于上葉尖后段、下葉背段;大部分是近心性空洞,多見周圍衛星灶,且內壁平滑,有鈣化灶出現于空洞旁,空洞外緣規整,少見胸膜凹陷征、分葉征、毛刺。總之,CT檢查可使肺結核空洞的特點、肺癌空洞的特點經影像學清晰顯示,對臨床鑒別診斷十分有利,值得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翟瑞橋,陳士安,張衛國.周圍型肺癌與肺結核空洞的CT鑒別診斷[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2,13(6):166-167.
2 余庭山,孟家曉,龍顯榮.多層螺旋CT鑒別診斷肺結核單發空洞與癌性空洞的價值研究[J].海南醫學,2010,21(18):895-897.
3 張利鋒,蔣學英.肺結核空洞與肺癌空洞的CT鑒別診斷[J].中國醫藥導報,2009,6(16):59-60,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