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連市群眾文化的舞臺上,有一個名字被許多人稱頌,他的足跡踏遍了大連的企業、機關和部隊、學校、海島、幼兒園,甚至部分外省市。他自1990年起從事群眾舞蹈的創作、編排、輔導、培訓工作,至今已碩果累累,獲得國家和省市頒發的各種專業獎項50多個,他就是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大連市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大連市中山區文化館文藝部主任孫洪躍。
藝術的靈感源自于對生活的探求
孫洪躍,1996年畢業于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十幾年來,他對群眾舞蹈事業的熱愛與追求始終如一,先后創作和編排了群眾舞蹈五百多個,深入最基層體驗最真實的生活,是老孫在舞蹈創作上取得成功的重要源泉。為了創作反映船工生活的作品,他曾三次乘船去海島船廠觀察生活,盡管隆冬的寒風刺骨難耐,但他在船廠的工地上與老“捻”匠們好似多年的朋友一樣,和他們談天說地,吃晚飯的時候,他和船工們一起大碗喝酒、大碗喝茶,拉家常的時候也是扯著嗓子說話,晚上和他們一同睡在簡陋的工棚和火炕上,深入的了解、深刻的體驗、使他的創作激情在舞蹈作品《捻船的漢子》中得到迸發,當年獲得了由國家文化部頒發的第十屆全國舞蹈“群星獎”金獎,同時填補了遼寧省和大連市群眾舞蹈獎項在這個項目上的空白。
老孫的舞蹈創作始終貼近生活貼近大眾,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舞蹈來源于生活,就必須還原于生活”。正是憑借他深厚的藝術功底和細致入微的觀察和舞蹈語言的嫻熟運用,他創作的《抻面》,兩次“抻”到了北京并獲邀參加首屆中國藝術節和全國“五·一”勞動節文藝晚會的演出,還受到了中央領導的親切接見。
“在學習舞蹈和實踐輔導創作中,孫洪躍不僅僅專注于題材的創作同時他還十分注重理論的思考。在有關媒體采訪時,他曾經說過 ,群眾舞蹈藝術的本體是生活,舞蹈來源于生活,就必須還原于生活,只有堅持不斷創新,才能讓自己的作品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如何使社區的群眾舞蹈普及面再上一個新的臺階,怎樣提高他們對當代舞蹈的新認識,怎樣在短時間內提升他們的舞蹈技藝和更改認識,對傳統舞蹈的繼承與發展如何在更廣的范圍內得到普及推廣等都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見解和建議。
十幾年來,他的創作欲望和藝術沖動銳而不減,實踐使他的創作理念不斷地豐富,藝術表現手段也日臻完善,新世紀無年是他創作的高產期和收獲期。先后創作了反映中小學生生活的舞蹈《入隊的日子》、《春天的小雨》、《摘豆角》、《小紙船》《小雨傘形眼淚》、《我們都美麗》、《凌風魂》、《長大后我成了你》、《火焰》等等,它們都先后獲得了國家、省、市頒發的獎項。還有反映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舞蹈作品,如《裱新棚》、《海小子》、《賣海貨》等等,得到了廣大群眾的高度贊揚。
與些同時,他還為大連市中山區八個街道以及所屬社區舉辦了兩期大型秧歌培訓班,一時間被融過新時代藝術元素的新秧歌,在全區紅紅米米的舞起來扭起來。新秧歌的發源地在中山區,現如今新秧歌已經遍及了全市,數萬人不約面同地加入了機關報秧歌的挪動隊伍中。新秧歌的誕生,不公激發了變通百姓的舞蹈熱情,而且在構建和諧社會、弘揚健康文明的舞臺上也色畫出了亮麗的色彩。
成功的收獲扎根于生活的土壤
十幾年來,孫洪躍一直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工作作風,他每年有160鑫天是在基層,為群眾的舞蹈文化事業奔波,每年為基層創作和輔導的作品達30多個。筆者曾好廳的部過他,你這樣做不累嗎?老孫說:其實我也挺累的,但是基層群眾的熱情和樸實經了我鼓舞,讓我動心,讓我縱情,我沒有理由和他們計較,沒有理由 讓他們為難,反而讓我產生了為他們創作的欲望子成龍,在為他們傾心創作和輔導的每一個作品中的同時,也抑郁來了他們的信任,滿足了他們對美的追求,促進了基層群眾舞蹈事業水平的不斷提高。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長期深入基層為群眾舞蹈服務,輔排練、創作,為了提高群眾舞蹈的技術水平,常年在基層進行舞蹈培訓,其中有虎灘街道舞蹈普及班、高級班的培訓、青泥街道舞蹈培訓班,根深蒂固源街道培訓班,以及館辦團的舞蹈培訓班,培訓人員達上萬人次,期間為他們創作了大量的舞蹈作品,如《夕陽紅》、《金色的季節》、《收獲》、《海娘》、《越扭越爽》、《黃的轉來紅的舞》、《藍色激情》等等,相繼參加了省市級的舞蹈大賽,并獲得了可喜的獎左面,其中:《越扭越爽》和《黃的轉來紅的舞》參加了香港國際舞蹈大賽,得至了最高榮譽,使社區的群眾舞蹈水平邁上了新臺階,同時也推動了社區群眾文化活動的廣泛開展。
每當至基層,為不同行業進行了創作和輔導時,他都江堰市能抓住行業特點,年捉行業形象,歌頌行業內格,基中為大連海事大學創作了反映航運海事業的舞蹈《凌風魂》,為大連機場空管中心創作的反映空客事業的舞蹈《彩虹架天橋》、《跟我走》,為部隊創作的反映軍為我所用卑劣的舞蹈《包餃子》、《整內務》、《周日三部曲》、《一堂解剖課》,為城管外創作的反映清潔工形象的作品《美麗的心靈》、《敬禮,我的城市》等等。都獲得了成功。正是由于他對群眾舞蹈藝術的不數年人民軍隊求和堅守,他先后被大連市中山區教育局,大連市第六十六中學、大喧囂市第十四中學、中山工我虎灘街道等單位聘為舞蹈藝術顧問,大連市少河口區殘疾人聯合會任命他為愛心使者。
孫洪躍長期活躍在基層的舞臺上,同時也鍛造了他鍥而不舍孜孜追究求的藝術魅力藝術風格,實踐奠定了他濃厚了理論基礎和獨具個性的藝術魅力。無論在創作理念,還是創作意識和創作思維以及創作技巧,尤其是舞蹈語言的運用等,都得到了業界人士的廣泛認可。2005年8月,他愛邀擔任了大連每十屆城運會開幕式編導工作。2005年9月大連市第十七屆服裝節邀請創業大型廣場晚會《我們從這里起航》第一場“扇舞和暢”擔任編導。2006年3月,他愛長江三崍大壩集團特邀,編導了《盛世崍江》中的第一場“祭江·水悉”、第三場“豪情壯志”、第王場“盛世崍江”……
他的事跡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贊譽,各媒體也對他的事跡作了很多報導?!洞筮B日報》以“幸福在哪里”為題,用整版篇幅報導了他深入基層輔導群眾文化活動的事跡?!洞筮B工人日報》
刊登了“從白手起家至多種經營業”的專訪。寧波《臺州日報》采寫了“來源于生活還源于生活”——訪金獎編導孫洪躍。《大連日報》也陸續刊登了“千把世扇級成七色海洋——服裝節現場采訪”,“海味秧歌五月亮相”,“創新讓藍色激情金光閃閃”等現場專訪。
當我即將完成寫作時,我問他,今后中還有什么打算昔,他說:“我所取得的每一份成績都離不開各方面的支持與幫助,我感謝各級領導,感謝廣大基層的舞蹈群體圓了我的‘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路上,我將一如既往地為基層群眾舞蹈事業傾注我的熱情、貢獻我的力量。
這就是孫洪躍,這就是一名基層文化干部的心聲。
(工作單位:大連市中山區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