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財智》:您怎么看待海南郵輪旅游的發展機遇?
陸志遠: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海南視察時曾指出“要加快郵輪母港的建設步伐,加快發展郵輪產業,拉動內需,為國際旅游島建設做貢獻”,他還指出,“三亞發展郵輪游艇是一件利國利民利家的大好事,大家要共同支持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建設”,這充分體現出習總書記對海南郵輪產業發展和國際旅游島的高度重視。
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后,海南省更是將發展郵輪旅游放在突出位置,《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中就明確提出“重點發展郵輪旅游”,“推進國際郵輪母港發展”。近年來,海南進一步加快了發展郵輪旅游、建設郵輪母港的步伐:2011年2月,“海南皇后”號郵輪進行了環海南島的工作考察,開啟母港建設的破冰之旅;2011年11月,麗星郵輪“寶瓶星號”以三亞為母港,開通三亞—越南郵輪航線,“海南度假+郵輪假期”成為海南旅游的時尚之選。
《小康·財智》:海南國際旅游島在郵輪旅游發展上已經做了哪些準備?
陸志遠:早在90年代初,海南就已經開始接待國際豪華郵輪。自麗星郵輪公司“雙魚星號”1994年9月到訪海口以來,海口作為瓊北地區國際郵輪停靠港已有近20年歷史。2002年開工建設的三亞鳳凰島國際郵輪碼頭,是全國第一個建設的8萬噸級郵輪專用碼頭,接待過世界三大郵輪公司不同型號的豪華郵輪近20艘,自2006年11月正式通航以來,郵輪進出港600多個航次,進出港旅客近60萬人次。可以說,海南的郵輪旅游在我國郵輪旅游版圖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013年1月1日,中國海洋旅游年在三亞啟動,這是我國首次將海洋作為國家年度旅游主題,被認為是中國旅游業對中央提出的海洋強國戰略的一個具體呼應,是中國海洋旅游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可以說,領跑我國濱海度假旅游的海南,再一次見證了我國旅游向海洋大步邁進的歷史性時刻,海南的海洋旅游正經歷由“淺藍”向“深藍”發展的過程,正從濱海觀光向海洋旅游度假轉變,從近海休閑向遠洋度假轉變。
《小康·財智》:郵輪旅游在海南乃至中國未來有怎樣的發展前景?
陸志遠:國際郵輪發展經驗表明,當一個地區人均GDP達到8000-10000美元時,郵輪旅游消費開始起步,人均20000美元時將達到高峰隨后增速減緩。有“世界郵輪之都”稱號的美國邁阿密,兩個郵輪港最多能同時停靠16艘豪華郵輪,世界最大的郵輪22.5萬噸“海洋綠洲號”就停靠在邁阿密,每年有超過420萬人到邁阿密進行郵輪旅游,能帶來超過120億美元的港口收入,解決3.5萬人就業。
隨著中央海洋強國戰略的實施和2013中國海洋旅游年的啟動,我國郵輪旅游邁入黃金發展期,據統計,今年1至6月,全國港口接待郵輪236艘次,同比增長117%;乘坐郵輪出境人數49萬人次,同比增長103%;母港航線乘坐郵輪出境人數18萬人次,同比增長129%。
海南地理區位、氣候條件、旅游資源和生態環境完全可以和美國的邁阿密相媲美。目前,三亞市正規劃建設鳳凰島國際郵輪港二期,將建設10萬噸泊位1個、15萬噸泊位2個和22.5萬噸泊位1個,海口也在加快建設專業郵輪碼頭。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郵輪旅游、海洋旅游快速發展的熱潮中,海南能憑借更加便捷的郵輪邊境旅游異地辦證政策,得天獨厚、四季如春的熱帶海島氣候,獨一無二的“海南度假”加“郵輪假期”的旅游體驗,成為我國郵輪旅游產業發展的新亮點和新熱點,海南國際旅游島也將在郵輪旅游的引領下駛向海洋、駛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