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屆三中全會,讓改革主線概念股跳至臺前。已經習慣于追逐題材股的投資者們,把改革紅利當作又一次主題投資的機會。然而改革題材是否會創造奇跡?抑或興奮時間段已經過去了呢?
10月股市震蕩回落
10月份,上證指數呈現先揚后抑震蕩回落的走勢,價格波動區間2093-2242點,月度跌幅1.52%,月K線收帶“上下影線”小陰線。
從分類指數看:在持續兩個月的全面上漲之后,10月份出現了全面回落,之前上漲幅度大的,回落幅度也大,當前市場處于明顯的獲利回吐階段。創業板指當月下跌9.68%,居首;中小板次之,當月下跌6.60%;這兩個板塊在9月份漲幅分別為15%與7.7%,而此前7-9月連續三個月的上漲累積了35%與18%的幅度。上50指與深證成指當月的跌幅較為有限,顯示了良好的抗跌性,當然不排除存在一定的護盤意圖。
從行業指數看:跌多漲少。漲幅居前的行業是:家用電器(9.31%)、公用事業(4.99%)、農林牧漁(2.0%)、交運設備(1.79%);跌幅居前的行業是:信息服務(-11.66%)、信息設備(-8.43%)、生物醫藥(-7.28%)、餐飲旅游(-7.10%)。信息服務的大幅下跌主要是受到傳媒行業下跌的影響,傳媒行業在當月跌幅高達19%,而這種下跌實際上是對此前大幅上漲的回吐,9月份傳媒行業上漲幅度近30%,而7-9月份更是累積上漲了76%。
從市場資金流向看:市場整體資金凈流出較上月繼續增加,這種狀況已經持續了四個月的時間,市場賣出行為十分明顯,而此前的8-9月份,股指上漲與資金凈流出增加呈現連續背離狀態,10月份這種背離得到適度糾正,股指也相應開始回落,但這種糾正應該還沒有完成,由此股指的回落恐將持續一段時間。10月份市場資金凈流出的程度開始接近歷史上月度凈流出的峰值,繼續增加的幅度有限,并有可能出現減弱狀態,對應指數的運行有可能是跌幅減緩或微弱回升,鑒于此前指數與資金背離糾正并沒有完成,跌幅減緩的可能性更大。
從行業資金流向看:所有行業均呈現資金凈流出。資金流出較多的行業是:信息服務、醫藥生物;資金流出較少的行業是:家用電器、黑色金屬;與9月份相比,資金流出明顯減少的行業是:交運設備、金融服務、家用電器、黑色金屬。家用電器10月份上漲幅度較大,但資金并沒有呈現出凈流入,需要提防后市的沖高回落,其他幾個行業短期可以關注。
國信證券分析師閆莉在接受《小康·財智》記者采訪時表示,總體上看,10月份資金大幅流出,股市呈現調整。創業板獲利回吐造成跌幅較大,權重股相對抗跌使得主板表現為溫和回落。交運設備、金融服務賣壓明顯減輕。
11月資金壓力偏大
10月底,資金壓力再度襲來并引發成長股的大面積調整,同時三季度以來中長期利率明顯上行,市場對流動性的擔憂再起。年關將至,穩增長已可提前收兵,同時伴隨著淡季來臨和通脹階段性高企,貨幣政策較大概率在中性基礎上會有所收縮,引導需求平穩回落以緩解利率壓力。誠然貨幣需求的放緩會自發緩解流動性壓力,但市場可能會對貨幣供應的收縮更加敏感。對于市場流動性而言,增量資金較為有限,同時場內資金在博弈方向上也將發生小幅調整。
10月底,資金面時點壓力再度呈錢荒之勢,銀行間7天回購加權利率最大值和平均值分別攀升至5.69%和4.25%,達2012年2月以來的次高水平。盡管本次資金面沖擊力度上遠不及6月,但由于中長端利率水平已連漲5個月,CPI同比升至3%以上,再度引發市場對流動性惡化的擔憂。從A股市場表現上看,6月大跌品種以流通性較好的大盤藍籌為主,但本次則集中于今年以來的強勢品種,預期沖擊顯然強于實際沖擊。
三季度,與相對積極的財政政策相比,貨幣政策對待穩增長的態度上基本維持中性,并未出現明顯的主動放松。以M2增速為例,在6月份劇烈收縮至14%之后,7、8月小幅上升至14.5%和14.7%,9月又向下調整至14.2%,與短期經濟周期基本保持同步。貸款方面,9月底金融各項貸款余額同比增速也只是從二季度末的14.2%小幅上升至14.3%,未見大幅增長。貨幣政策保持穩定環境下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在提高短期經濟增速的同時,自然會對利率產生壓力,這在鎖長放短的政策導向下也就表現為中長期利率水平的大幅上升,五年期中低等級信用債和國債的收益率逼近甚至超過了2011年經濟景氣高峰時的水平。
利率高企將對目前中國經濟大周期形成較大沖擊,但貨幣政策不會為之松動。漸進式改革預期之下,下一階段經濟增長的基礎尚不堅實,如果倉促放松貨幣,勢必帶來結構上的進一步扭曲,徒增轉型難度。由于穩增長任務已提前收官,理性的貨幣政策應在中性基礎上適度收緊,M2繼續向著年初目標調整,引導短期預期回落并帶動利率下行。
11月應謹慎,可布局明年
中銀國際政策分析師張戩在接受《小康·財智》記者采訪時說:“11月9日至12日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無疑是本月市場最為關注的政策性事件。交由本次會議審閱并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描繪了未來5-10年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改革和轉型的藍圖。二級市場對于改革涉及領域的預期已十分充分,所以相關板塊可能會產生靴子落地的效應,結構上的看點應放在市場預期之外的新領域。另一方面,隨著二級市場對于整體改革朦朧預期的逐步清晰,不排除短期產生一股正能量并對市場估值產生支撐。”
張戩表示,11月市場整體將以震蕩為主,超跌反彈動力較為有限。與6月錢荒過后相比,貨幣政策將更加審慎,同時疊加通脹階段性高企,經濟增速回落導致的流動性被動改善很難成為系統性動力。另一方面,三中全會的召開盡管在結構上會產生一定靴子落地效應,但有利于整體估值水平的穩定。
資金面時點壓力和業績低于先前過高預期的作用下,10月下旬成長股出現了劇烈的調整,但流動性環境和四季度企業業績增速整體回落預期將限制其估值修復的動力。張戩表示,與反彈的不確定性相比,我們更加看重短期調整所帶來的中長期布局機會,只不過除了部分成長性有望維持的品種外,新的機會仍需觀察。短期策略上,養精蓄銳,戒急用忍。
11月份建議采取較為均衡的配置思路。具體而言,由于轉型期經濟潛在增速下行趨勢未變,消費為代表的弱周期行業配置價值依然存在,包括非白酒類的食品飲料、醫藥和后地產鏈上的汽車、家電。第二,繼續看好能夠持續享受中長期政策紅利,同時成長周期較長的環保、能源裝備和傳媒等行業,但對于業績與概念明顯背離的品種保持謹慎。第三,基于場內資金博弈的角度考慮,提高金融、地產為代表的低估值藍籌行業的配置權重。
上海證券政策分析師曾小勇表示,11月兼顧明年布局,建議重點關注:(1)在存量的優化結構過程中受益的,如光伏、LED、家電、汽車、電力、現代農業;(2)在做增量過程中的新興消費點,如調整到位有業績支持和確定成長性的文化傳媒、信息消費中的互聯網金融、4G、智能終端、三網融合,節能環保、養老醫療、乳業消費等;(3)三中全會主題概念:如土改、金改、二胎放開、電力油氣電信等民資開放、國企改革中的軍工整體上市和股權激勵事件性機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