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簡稱ERM)和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提出的內部控制基本目標為視角,構建了我國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質量綜合評價指數(ICI);根據Altman(2002)的Z指數將中小企業的財務狀況歸為三種類型:危機,穩定和良好,以2008年~2011年我國中小板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采用次序logit回歸(ordered logit regression)模型檢驗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質量與財務風險的關系。研究結果發現,高質量的內部控制降低了中小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的可能性,內部控制在完善中小企業風險管理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關鍵詞:中小企業;內部控制;次序logit回歸;財務風險
一、 引言
本文借鑒Tseng(2007)關于內部控制質量評價指數的制定方法,以《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和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提出的內部控制基本目標為視角,構建了我國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質量綜合評價指數(ICI)。根據Altman(2002)的Z指數將中小企業的財務狀況歸為三種類型:危機,穩定和良好。以2008年~2011年我國中小板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采用次序logit回歸(ordered logit regression)模型檢驗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質量與財務風險的關系。
二、 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說
國內外有關內部控制的研究文獻較多,林斌等(2010)認為國外主要就內部控制有關法律法規的實施效果來展開研究,側重從內部控制的影響因素和經濟后果兩個角度來進行內部控制的實證研究。有關內部控制影響因素的研究,國外學者基本達成了統一的看法,認為內部控制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內部因素和外部環境兩個方面。在內部因素方面,Ge和McVay(2005)認為存在責權不明的公司比較容易出現內部控制方面的重大缺陷;Doyle等(2007)提出企業的財務狀況會嚴重影響內部控制的有效性;Abbott 等(2007)研究指出公司是否擁有健全的公司治理機制對內部控制體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影響。在外邊環境方面,Zhang(2007)通過比較《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頒布后,在美國上市的本土公司和在其他在自己國家上市的公司發現,SOX法案對內部控制的有關規定加大了公司在美國上市的難度;Gong等(2009)通過比較分析在美國上市的本土公司和國外公司的內部控制有效性,發現這兩類公司的內部控質量與盈余質量有著不同的相關性。在經濟后果方面,主要圍繞SOX法案的頒布,對企業而言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大體可分為三類,一是認為SOX法案302與404條款給企業帶來正面的影響;二是認為SOX法案302與404條款給企業帶來消極的影響;還有的人認為SOX法案302與404條款對企業沒有產生顯著影響”(李萬福等,2012)。綜上可得,關于內部控制的影響因素,國內外學者形成了一致的見解,但是有關內部控制的經濟后果并沒有達成一致的看法。
國內學者大都圍繞內部控制產生的經濟后果來展開研究,委托代理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是這方面研究經常用到的理論基礎;通過構建內部控制評價指標,從而和公司治理以及財務風險建立聯系,是常用的實證分析方法。林鐘高和王書珍(2007)通過內部控制的五大要素,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監督評價五個方面構建了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綜合評價指標;駱良彬和王河流(2008)運用層次分析和專家打分的方法,通過內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建立了關于內部控制質量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陳漢文(2010)以內部控制五要素構建了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綜合評價指數。楊子萱和李曉慧(2013)研究發現內部控制質量較高時,債權人會感知到更多的保護信號,并通過放寬債務契約條件表現出來;方紅星和劉丹(2013)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構建衡量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的指標,對內部控制質量與審計師變更的關系進行研究,得出了,高質量審計需求與內部控制質量的變化表現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的結論;張曉嵐等(2012)在研究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對公司財務狀況的影響時,得出了我國上市公司在目前披露的內部控制信息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決策有用性的結論;閆志剛(2012)通過辨證內部控制質量、企業風險和權益資本成本三者的相關關系,證明了存在內部控制缺陷的企業比不存在內部控制缺陷的企業具有較高的系統性風險和權益資本成本;李萬福等(2012)采用內部控制五要素構建內部控制評價指數的方法,研究內部控制和財務困境的關系,得出了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在現實中確實能有效規避財務困境的結論;方紅星和張志平(2012)通過實證研究,得出了內部控制質量與對管理層機會主義行為的約束力和會計穩健性成正比例變化的結論;方紅星和金玉娜(2011)分析了內部控制質量對盈余管理的作用機理,證明了高質量內部控制能夠抑制公司的會計選擇盈余管理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以及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公司具有更低的盈余管理程度。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國內關于內部控制對于公司治理結構和企業防范和規避風險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因此,我們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說:內部控制質量越高的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的可能性越低。
三、 研究設計
1. 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本文選取2008年~2011年我國中小板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內部控制質量評價指數的二級指標數據中,市場份額、貝塔值、投資資本回報率、凈利潤率、注冊會計師發表審計意見、違法違規、被訴訟、凈資產增加率、股東分紅和以及繳納稅額控制變量指標數據來自國泰安CSMAR數據庫和色諾芬數據庫,公司財務重述通過手工搜集2008年~2011年公司整改報告和自查報告整理而得到。剔除相關變量缺失樣本,經過篩選,最終獲得1 020個樣本。本文的數據處理與統計分析采用Stata12.1完成。
2. 內部控制質量綜合評價指數構建。本文借鑒由中國上市公司內控控制指數研究課題組(王宏等,2011)有關內部控制質量指數設計的研究成果,將內部控制質量綜合評價指數變量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的變量為內部控制的五大目標:戰略目標、經營目標、報告目標、合規目標和資產安全目標;第二層次的變量為內部控制五大目標下的各分類目標變量,對于第二層次變量的選取,具體如下。
企業戰略目標是企業根據自身實力、目標和外在環境的變化而制定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領域或產品的發展方向,從而能夠在同行業中勝出,它是企業戰略的出發點和基本點,是戰略實施是否成功的衡量標準。衡量企業戰略目標的第一個變量是市場份額。本文中,市場份額用企業的銷售收入的對數來表示,衡量企業戰略目標的第二個變量是企業的系統風險,本文采用目前比較實用的貝塔系數來表示企業所處的系統風險指標水平。
企業經營目標主要體現在經營效率和經營效果兩個方面,因而我們采用投資資本回報率和凈利潤率兩個指標來衡量企業的經營目標。其中,投資資本回報率等于息稅前經營利潤率乘以投資資本周轉率,息稅前經營利潤率體現企業的經營效果,投資資本周轉率體現企業的經濟效率。
企業報告目標就是要合理保證企業財務報告和其他相關信息的真實完整。由于我國相關法規要求會計事事務所對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審計,故本文從注冊會計師發表的審計意見和企業自身披露的財務重述兩個方面來衡量企業的財務報告目標。根據發表審計意見的不同,將審計意見分為三類,并賦予相應的啞變量,出具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的賦予啞變量值1,出具無保留審計意見的賦予啞變量值0,出具其他審計意見的賦予啞變量值-1。如果企業在本年度有財務重述現象,賦予啞變量值-1,否則賦予啞變量值0。
企業合規目標要求企業必須遵守法律法規,履行相應責任和義務,并向利益相關者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基于合規目標對企業的要求,本文采用企業違法違規事項和被訴訟事項兩個變量來衡量企業的合規目標。如果企業沒有違法違規和被訴訟事項,賦予啞變量值0;如果企業存在違法違規或者被訴訟事項,所賦啞變量值按照如下規則進行賦值:賦予啞變量值為-1-1/2-1/3-.....-1/n,其中n表示企業違法違規或者被訴訟的事項。采用這種賦值方法,主要是為了避免對事件影響的重疊作用。
資產安全目標是為了防止資產流失,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優化資源配置,達到資產保值和增值的目的。本文從企業凈資產的增長率、股東分紅和企業納稅三個方面來衡量企業的資產安全目標,其中,股東分紅和企業納稅額均取對數。
對上述內部控制質量評價指數的二級變量,除啞變量外,都需要進行標準無量綱化處理,目的是為了反映企業內部控制水平在整個行業中所處的位置,使其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標準化無量綱方法的公式如下:
yij= i∈[1,10]表示企業所在的行業;j∈[1,n]表示某個公司。
其中,xij表示公司j在行業i中內部控制質量評價指標的分值;
xi=xij表示公司j所在行業i中內部控制評價指標的平均值;
yij表示公司j在行業i中內部控制質量評價指標經過標準無量綱化的數值;
si=表示公司j所在行業i中內部控制評價指標的標準差。
在本文中,戰略目標用Strategy表示,經營目標用Operation表示,報告目標用Reporting表示,合規目標用Compliance表示,資產安全目標用Asset_safe表示,內控控制質量綜合評價指數用ICI表示。
基于以上對內部控制綜合評價指數的設計,我們可以得到如下內部控制綜合評價指數的公式:
ICI=Strategy+Operation+Reporting+Compliance+Asset_safe
3. 變量定義與模型設定。本文借鑒Altman(2002)的Z_Score修正模型,將企業的財務狀況歸為三種類型:危機,穩定和良好。#修正的Z指數來衡量企業財務風險,具體的計算公式如下:
Z_score=0.717*X1+0.847*X2+3.107*X3+0.42*X4+0.998* X5
其中X1=營運資金/資產總額;X2=留存收益/資產總額;X3=息稅前利潤/資產總額;X4=股票市價總額/負債帳面價值總額;X5=銷售收入/資產總額;Z_score越大,財務風險越小。通過上述公式,計算出不同企業的Z值,并通過經驗性臨界數據值判斷企業所處的財務狀況:當Z>2.9時,表明企業財務狀況良好,賦予啞變量值2,即FD=2;當1.21 Pr(Financej?燮J)=?姿+?姿1ICIj,t+riControlij,t+wkIndustryk+?籽Year+?孜i,tJ=0,1,2 其中,因變量是企業的財務狀況FD;自變量是企業的內部控制質量綜合評價指數ICI;控制變量,包括董事長與總經理兼任情況(Dual)、董事會規模(Broadsize)、高管持股比例(Owner_ceo)、高管薪酬(Pay_ceo)、資產收益率(Roe)、資產負債率(Lev)、主營業務增長率(Growth)、公司規模(Size)等八個變量。此外,還對行業(Industry)和年度(Year)進行了控制,變量具體定義見表1。 四、 實證結果和分析 1. 描述性統計分析。表2對樣本的主要變量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分析。我們看到,就公司樣本來說,其樣本期內企業的財務狀況FD的均值(中位數)為0.929(1),說明我國中小企業的財務狀況健康的總體水平較低;企業的內部控制質量綜合評價指數ICI在-26.02到25.72之間,其均值(中位數)為0.945(0.678),說明我國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質量總體較低,所以,整體而言,我國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體系還不夠完善。 2. 回歸分析。表3第一列報告了全部樣本的次序logit回歸分析結果。模型的Pseudo R2為0.357 9,這表明次序logit模型對于我們的實證研究具有很好的擬合效果,在控制其他影響因素的情況下,回歸分析(1)表明,內部控制質量綜合評價指數(ICI)與財務狀況(FD)呈正相關關系,且在1%水平顯著,說明內部控制質量越高的中小企業,財務狀況越好,陷入財務困境的可能性越低,支持本文的假說。此外,在控制變量中,高管持股比例與財務狀況(FD)呈正相關,且在1%水平顯著,這表明,高管持股比例越高,高管和股東的利益一致,降低了股東和管理層的代理成本,從而降低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的可能性。 資產負債率與財務狀況(FD)負相關,且在1%水平顯著,這說明財務杠桿的使用確實會帶來財務風險的明顯增加。另外本文采用次序probit回歸進行穩健性檢驗(見表3第2列),結果與次序logit一致。 五、 研究結論 本文以《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下轉第118頁)(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簡稱ERM)和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提出的內部控制基本目標為視角,構建了我國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質量綜合評價指數(ICI);根據Altman(2002)的Z指數將中小企業的財務狀況歸為三種類型:危機,穩定和良好,以2008年~2011年我國中小板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采用次序logit回歸(Ordered Logit Regression)模型檢驗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質量與財務風險的關系。研究結果發現,高質量的內部控制降低了中小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的可能性,內部控制在完善中小企業風險管理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本文的結論豐富了有關內部控制經濟后果相關領域的文獻,同時也為我國中小企業防范和規避企業財務風險提供實證證據。 參考文獻: 1. Tseng, C.Internal control, enterprise ri- sk management, and firm performance.ProQuest,2007. 2. 林斌,李萬福,王林堅,舒偉.內部控制的影響因素及經濟后果研究——國外內部控制實證文獻評述.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46-55. 3. 李萬福,林斌,林東杰.內部控制能有效規避財務困境嗎?.財經研究,2012,(1):124-134. 4. 林鐘高,王書珍.內部控制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實證分析.財貿研究,2007,(2):129-134. 5. 駱良彬,王河流.基于AHP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模糊評價.審計研究,2008,(6):84-90. 6. 陳漢文.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 (2009): 制定.分析與評價,2010:6-11. 作者簡介:黃曼行,浙江工商大學財務與會計學院副教授,南京大學商學院會計系博士生;李忠義,浙江工商大學財務與會計學院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