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3年1月1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中國近10年來全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引發了公眾的熱議。因此,以2003—2012年基尼系數為例,對我國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數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與思考。
關鍵詞: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數;分析與思考
中圖分類號:F2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1-0012-03
2013年1月1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公布了中國近10年來全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即:2003年0.479,2004年0.473,2005年0.485,2006年0.487,2007年0.484,2008年0.491,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近10年來,我國基尼系數在2008年曾達到最高的0.491,此后逐步回落。說明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隨著我國各級政府采取惠及民生的若干強有力措施,中國的基尼系數從2008年最高的0.491逐步回落至2012年的0.474。而2012年我國GDP實際增長為7.8%,高于7.5%的預期目標,預示了我國經濟已經企穩回升,成功實現了“軟著陸”。
一、基尼系數
基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經濟學家基尼(Corrado Gini,1884—1965)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測定收入分配差異程度。基尼系數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收入分配情況的變化及一個國家或地區收入分配是否均衡的一個概念,也是目前國際上最常用、最具權威性的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貧富差異狀況的一個重要概念。
聯合國有關組織規定:基尼系數若低于0.2表示收入絕對平均;0.2—0.3表示比較平均;0.3—0.4表示相對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由于基尼系數給出了反映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數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預警兩極分化的質變臨界值,克服了其他方法的不足,是衡量貧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所以,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重視和普遍采用。
二、統計辦法
我國居民的基尼系數的計算是城鄉住戶調查從城鄉分開的、城鄉收入概念不一致的調查制度,走向全國統一的城鄉可比的住戶調查制度。也就是說,基尼系數是反映全國居民的收入差異情況,要計算它,就需要掌握全國居民的收入是多少,分等份的收入是多少。過去城鄉分開的住戶調查數據,只有分城鄉的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沒有全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沒有可比的同樣指標的城鄉居民的收入。
2000年,當時由于缺乏城鄉統一的住戶調查制度,國家統計局一直無法提供全國統一的基尼系數,只公布了我國農村的基尼系數。為了客觀公正地計算我國居民的基尼系數,國家統計局用了兩年的時間,對原有的城鄉分開的住戶調查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從2012年12月1日開始,全國40萬戶居民已經按照全國統一的城鄉可比的統計標準、指標體系進行記賬。根據這個新的全國統一城鄉可比的統計標準分類口徑,國家統計局對歷史的分城鄉的老口徑的住戶基礎資料,特別是收入資料,進行了整理、計算,然后得出2003—2012年全國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數。
三、分析
(一)與世界同類發展水平國家比較
2005年,我國的基尼系數是0.485,印度是0.33。2008年,我國的基尼系數是0.491,墨西哥是0.48。2009年,我國的基尼系數是0.490,阿根廷是0.46,巴西是0.55,俄羅斯是0.40。通過比較可以看出,中國的基尼系數明顯高于印度、俄羅斯,與阿根廷、墨西哥大致相當,明顯低于巴西。正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所說,“0.4是國際警戒線,中國的基尼系數是比較高的,收入差距問題相當嚴峻。總的來講,要通過改革和發展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的問題,防止步入‘中等收入陷阱’。”
(二)我國城鄉差距進一步拉大
2012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4 565元,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7 917元,前者是后者的3.1倍。按5等份收入分組,城鎮最高收入組人均為51 456元,最低收入組人均為10 354元,前者是后者的近5倍。國家統計局馬建堂局長坦承,“我們的城鄉差距大概有3倍。按照城鎮工資統計,高收入行業和低收入行業有4倍左右的差距。”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公平”有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強烈的共同呼聲。因此,國家也提出對小康監測指標進行完善,增加包括基尼系數在內的一些民生指標,一些省份已經將降低收入差距列入施政目標。例如,2011年重慶市就率先將“基尼系數”列入當地“十二五”規劃,作為考核地方政府的重要指標,爭取未來5年內將基尼系數降低到0.35。
(三)潛藏社會危機動因
基于我國居高不下的基尼系數,已經有不少學者坦言,中國的收入差距已經堪比某些因貧富不均常年動蕩的國家。基尼系數在擴大,但我國沒有出現兩極分化,即富者愈富,貧者愈貧。這是因為隨著經濟高速增長,哪怕是最低收入人群也能改善生活。因此,社會能夠保持穩定。如果經濟上陷入衰退,或者經濟增長突然降下來了,首先面臨的就是失業問題。失業一旦出現,再加上這么大的收入差距,受到沖擊最厲害的往往都是低收入人群。社會分配不公會帶來老百姓心理的不平衡,這種心理不平衡一旦被打破,就勢必會產生嚴重的社會危機。
(四)為社會經濟建設提供參考依據
從2013年1月國家公布的基尼系數來看,近年來我國基尼系數一直處于高位是不爭的事實。基尼系數太大,說明貧富落差大,窮人權益會受到制約,分配的公平屬性也難得保障。近10年來,我國官方一直沒有公布基尼系數,或多或少的引發了公眾的一些質疑。對公眾而言,基尼系數的“脫敏”,定會被解讀成“寄寓公平取向”的一個信號。這是因為,一方面,它啟示我們的相關統計數據,要跟得上民眾及發展的需要,丑媳婦總得見公婆。即使數字再不好看,真相總比遮掩更得人心。經濟要實實在在的增長,統計更需要拋去水分。另一方面,在社會分配與系統分配雙重不公疊加效應之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正面臨著明暗交替的雙重壓力,公布真實的中國基尼系數,不僅是滿足公眾知情權的基本需要,更是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提供重要的參考數據。
四、思考
(一)國家應把收入分配作為未來改革的突破口,盡快出臺收入分配改革的總體方案
黨的十八大明確強調“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我們知道,盡管黨中央一直高度重視收入分配改革,但是收入分配格局調整進度與人民群眾的期待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從國家管理層面上來講,我國至今還沒有出臺有關收入分配改革的總體方案。為了切實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縮小城鄉居民的貧富差距,只能采取提高最低工資和企業養老金標準、調整個人所得稅稅率和起征點、增加最低收入群體的轉移支付、加大對“三農”的扶持力度等有效措施調整收入分配結構,逐步縮小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差距。
(二)采取有力措施,切實解決社會轉型期社會經濟建設中的突出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成績令世人矚目,但是,伴隨著經濟體制轉軌和社會結構的轉型,各類矛盾和問題也接踵而至,這些社會問題有的是發達國家曾經經歷過的,有的是我們這個發展中大國特有的,有的是涉及社會發展道路方面的,有的是反映社會結構失衡方面的。我國在社會轉型期存在的主要社會問題有[1]:城市化滯后問題、農業勞動力轉移問題、城鄉關系問題、農民工市民化問題、就業和再就業問題、人口老齡化與養老問題、性別比失調問題、離婚問題、社會信任危機與和諧社會建設問題,等等。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勢必影響到我國的社會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
我國在社會轉型期經濟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城鄉分割管理體制尚未全面打破,不利于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助長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二是資源配置制度不夠公平合理,導致某些行業、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占據資源優勢,能夠輕易地獲得高收益;三是對壟斷行業獲得超額利潤控制和征繳不力,進一步助長了行業收入差距的持續擴大;四是在計劃經濟破除、市場經濟體制又尚未健全之際,難免出現許多管理空白,一些單位和人員據此可迅速獲得暴利,這也是現階段我國基尼系數高的體制原因。因此,我們必須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認真解決好目前我國社會轉型期社會經濟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三)在收入流量和財產存量方面,既要“提低”更要“控高”
眾所周知,廣義的收入分配改革不僅僅意味著工資的提高,意味著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領域缺口的彌補,還意味著對不合理的財產分布的調節。收入分配改革既要調節收入分配流量,也要調節財產等存量。因此,在收入流量和財產存量兩方面,既要“提低”更要“控高”。
“提低”首先需要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尤其是城鄉居民各項社會保險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各項標準的提高。“提低”的重點是提高農民、城鄉貧困居民、企業退休人員和低收入工薪勞動者這四部分低收入者的所得。“提低”缺的只是資金和措施,阻力相對較小,落實的可行性更大。因此,如果能在“提低”方面有新的進展,對于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逐步縮小收入和財富的不合理差距,將發揮很大作用。
相對于“提低”而言,“控高”就存在一定的難度。“控高”的難度主要表現在如何調節壟斷行業的高收入等方面。這部分也是改革的重點,但阻力最大,涉及到利益關系的重新調整,進而就涉及到深層次的經濟體制改革,需要標本兼治,逐步推進。對此,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認為[2],“控高”方面,一是要調控高收入,也就是調控部分企業高管的偏高過高薪酬,調控某些行業企業憑借行政、資源壟斷等獲得的高收入,調控社會上某些群體的高收入。二是要逐步調節財產性收益及其不合理分布。這方面工作包括:摸清底數,官員財產公開是一個好的切入點,在此基礎上加強個人所得稅征收;推進房產稅改革,擇機研究出臺遺產稅、贈予稅等;加強對股市、房地產市場等的規范和整頓;大力規范各種資源配置制度,切實保證其公平合理等等。
只有在“提低”和“控高”兩方面同時發力,才能逐步降低我國的基尼系數,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四)立足國情,正確處理市場與效率、發展與分配的關系
中國的基本國情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中國家,只有立足于這個基本國情,才能正確處理市場與效率、發展與分配的關系。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到2020年中國要建成小康社會。我們應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契機,一手抓科學發展,把我們的經濟建設、民生問題做大做好;另一手狠抓收入分配,從而使我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候,不只是居民人均收入和GDP翻了一番,而且分配要分得更好,力爭使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增加得更多一些。為此,一是要盡快出臺收入分配貧富差距制度改革方案,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提高居民消費占國民消費的比例;在二次分配中,要進一步加大民生投入,提高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二是要調整政府公共政策,確保政策的公平公正,改革國有企業的壟斷地位,為不同類型的企業提供公平競爭的制度環境。三是要下大決心解決醫療、教育、社保等領域制度上的不公平問題,使之逐步走向公平公正,為社會成員提供相對公平的發展環境。四是要加強對公權力的約束和監督,遏制“三灰”現象的蔓延,通過反腐敗構建一個對公權力有效的制約框架。
總之,從公眾對基尼系數的期盼與關注度不難看出,隨著社會的進步,收入分配改革的核心在不斷變化之中,人們對公平與效率的認識也更加深刻。無論多么客觀真實的數字,總是理論或模型上的標點,無法代替柴米油鹽的人生。數字不是目的,治理才是根本。越是對基尼系數看重,越是說明公眾希望有更公平而美好的生活。國家統計局公布2003—2012年基尼系數,但愿在宏觀制度設計與微觀權力上糾偏與校準的第一步。基于當前改革中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縮小收入差距的緊迫性,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實效性令人期待。
參考文獻:
[1] 趙立新.轉型期的中國社會發展熱點[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
[2] 蘇海南.分配改革擬漲四部分低收入者[N].沈陽晚報,2012-10-25.
[責任編輯 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