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加快農機事業發展,在對富源縣朝陽農機專業合作社現狀及存在問題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促進農機專業合作社又快又好發展的對策,即強化政府扶持、增強農機農藝的融合、加強服務指導及培訓三種對策。
關鍵詞:農機合作社;促進;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1-0042-02
隨著《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的頒布和農機購置補貼等惠農政策的實施,云南省富源縣農機化事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如何整合分散的農業機械,提高農機的使用效率,實現農機與農藝的有效結合,創新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更好地為農業生產服務,成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和引導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載體。
一、富源縣朝陽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
(一)運作模式
富源縣朝陽農機專業合作走的是一條由能人大戶牽頭,農機部門指導和扶持的發展模式。合作社社員主要由農機戶組成,以法人為主,其他機手帶機入社。內部運作按照合作社制訂的章程進行,實行統一調度、統一管理、統一賬號、統一找活,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管理模式。農機部門為其提供必要的政策咨詢和指導。其宗旨就是為社員和社會提供優質、高效的農機作業服務,促進農機事業發展。
(二)發展規模
富源縣朝陽農機專業合作成立于2005年,經工商行政注冊,注冊資金600萬元。基地建在富源縣營上鎮大樹村委會,占地170畝,用于合作社的辦公和大中型機具的停放與修理。至2012年7月,富源縣朝陽農機專業合作擁有各種大中小型農機具2 000多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184臺;固定資產4 000多萬元;成員200多人,其中常期固定成員48人。主要提供煙草、玉米、魔芋、洋芋等作物的機耕、機收和農機具的使用、維修與培訓服務。業務范圍為本地區和跨地區的農業耕作服務。2008年3月被定為全國農業化扶持示范點。2012年合作社又在富源縣城邊征地100畝,用于擴大合作社的規模。
二、富源縣朝陽農機專業合作社發揮的作用
(一)降低了作業成本,提高了農民收入
據調查富源縣當地傳統作業的生產成本約為每畝地150元,而交由合作社管理的服務費用為每畝60元,兩者相比,每畝地生產成本可減少90元。更主要的是,通過農機合作社的統一調度與管理,大型農業機械得到了充分利用,解決了大型農業機械使用成本高、效率低和農機戶對農機具的操作、修理等問題,而且農民的勞動強度得到了較大的減輕,農民的收入得到了提升。
(二)加快了農機新技術、新裝備的推廣應用
近年來,隨著農業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大,各類農機裝備增長較快,如大型拖拉機、水稻插秧機、煙苗移栽機、地膜覆蓋機等大多是由農機合作社引進和應用的。農機合作社的服務能力也大大提高,服務面積不斷擴大,各種新技術通過他們提供的農機作業服務,在當地得到示范、輻射和快速大面積推廣應用。
(三)通過土地流轉,促進了勞動力的有效轉移
農機服務組織通過開展農機社會化作業服務,緩解了季節性勞動力緊張狀況,解除了外出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同時,農機專業合作組織還能夠利用自身的優勢,開展多種經營,積極參與土地流轉,促進了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有效轉移,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三、富源縣朝陽農業綜合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存在的問題
雖然富源縣朝陽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為云南省的一面旗幟,在其發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不利于合作社對大型農機裝備的添置。現行的農機購置補貼主要是針對農戶的補貼,缺少對合作社的補貼。同時,操作程序過于煩瑣,缺少對經銷商的有效監管措施,補貼農機具的價格欠透明,部分補貼農機具的價格高于市場上直接銷售的農機具價格。國家補貼和地方專項補貼政策相沖突等,增加了合作社添置大型農機具的難度。二是合作組織資金籌集困難,流動資金缺乏。由于社會對合作社的誠信度普遍存在懷疑,當心貨款后難以回收,致使合作社貸款難度增大。加之每年的耕作季節,為保證合作社正常運轉,支付燃油費等的流動資金壓力較大,導致合作社運轉困難。三是作業服務領域狹窄。以富源縣朝陽農機專業合作社為例,其服務領域主要是煙草、玉米、魔芋等的機耕、機收和農業機械的維修和服務工作,缺少向產業鏈前后環節的延伸。四是管理人員的管理、技術學水低,缺少既懂管理又懂技術,能將農機與農藝相結合的農村經濟型人才。
四、創新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農機事業發展的對策
(一)強化扶持,促進農業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發展
1.加大對農機合作組織農機具購置補貼的支持力度
減化農機購置補貼手續,在補貼方式可借鑒“家電下鄉補貼”、“汽車下鄉補貼”等的做法,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程序和手續。在補貼對象上應該本著補大補強的思想,將農機專業合作社列為優先對象,從購置數量和購置補貼資金上給予更多的傾斜。有條件的地方還可對農機專業合作社購機實行累加補貼政策。
2.拓寬農機合作社融資渠道
積極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其他社會資金投資農機專業合作社,協助開展銀行授信融資貸款和合作社互保貸款,逐步建立起國家扶持、群眾自籌、工商資本入股、銀行貸款等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投入機制。
(二)加強農機農藝融合,促進農機專業合作社快速發展
1.在發展方向上,引導合作社與當地的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相結合,用現代農業的經營理念發展農機合作社,對涉及品種、種植方式、機具配備等影響農業生產的重大問題,經常組織農機與農藝兩大部門進行會商,多聯系勤溝通,互相理解支持配合。建立農機農藝一體化發展機制,按照農藝要求推廣農機化新技術,按照農機化現狀選擇農藝作物,走農機農藝同步協作道路,改變當前農機農藝各自單一化發展、進程不統一、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實現農機機械化技術和農藝生產效益相統一,共同促進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
2.在運作機制上,建立社會化服務的市場化運營機制,規范服務標準,統一服務價格,既要考慮服務主體的經濟效益,提高他們參與服務的積極性,又要保護農民利益,提高農民接受服務的主動性。
3.在服務內容上,進一步擴大服務規模,延伸服務領域,通過誠信優質服務建立穩定的服務關系。大力推進土地流轉,鼓勵農機服務組織承包閑置土地和流轉土地,實行集約化經營,提高規模化效益,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全面提高農機系列化服務水平,增強服務能力。
(三)加強服務指導和培訓,促進農業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
1.加強指導。積極引導農機合作社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項制度,引導合作社依法經營,規范運作,誠信服務。大力開展示范性農機合作社創建工作,按照組建、提升、扶持、發展的工作思路,擇優做強、做大農機專業合作社,增強合作社的服務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
2.加強培訓。大力開展農機農藝知識和技術培訓,努力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各級農機推廣和農技推廣等部門要積極配合,結合重點農時,組織開展專項培訓活動,向農機手傳授先進適用的農機化技術和農藝技術。不斷提高合作社從業人員素質,培養一批善于經營管理的農機合作社帶頭人,全面提高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經營管理和技術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善經營、會管理、懂技術、知農事的農機合作社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和維修操作技術隊伍,提高合作社的運行質量。
參考文獻:
[1] 魏勝利.培育和發展新型農機合作組織推進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J].江蘇農機化,2009,(2):19-21.
[2] 魏翔,楊林娟.甘肅省農發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廣東農業科學,2012,(19):233-236.
[3] 曹曉波,王盛.推進農機專業合作組織深入發展的有效措施[J].現代農機,2011,(3):18-20.
[4] 吳代林,王正林.江寧區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實踐與探討[J].江蘇農機化,2011,(3):16-18.
[5] 張芳娥.加強農機農藝融合,促進農機化快速發展[J].吉林農機,2011,(10):139-140.
[6] 蔣學智,汪文輝.臨夏州農機專業服務組織發展模式思考[J].農業機械,2011,(9):50-51.
[7] 祝坤,鄧紹建.當前吉林省農民專業合傷神地發展中的不合理因素及對策[J].農業經濟,2012,(10):59-60.
[責任編輯 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