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實證分析角度研究低碳經濟下江蘇省產業結構調整的金融支持,把三類產業的機構關系以隨機效應形式包含進線性混合模型,分析信貸、資本市場和投資對三產業GDP結構的影響,解決了描述統計分析法可能得出的是偽相關的問題,修正了傳統回歸模型在度量三產業GDP結構(調整)方面的缺陷,最后歸納結論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低碳經濟;產業結構調整;金融支持;混合模型;隨機效應
中圖分類號:F12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1-0060-03
一、理論分析
哥本哈根會議以來,低碳經濟引起廣大關注,然而學術界關于低碳經濟與產業結構調整的研究并不是很多。
理論界認為,金融支持對產業結構調整有直接影響:金融政策等手段可以改變資金的供給水平和配置格局,進而影響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實證分析中,把金融政策等手段具體化為信貸、資本市場和固定資產投資等對產業結構的影響。本文建立混合模型來研究產業結構調整的金融支持問題:
y=Xβ+Yγ+ε
其中,X是固定效應解釋變量矩陣,β是固定效應系數向量,Z是隨機效應設計矩陣,γ是隨機效應系數向量,常用到的假定是隨機效應項滿足MVN(0,G)分布,ε是擾動項,協方差矩陣為R。
二、江蘇省產業結構調整中的金融支持
(一)金融支持
1.信貸對產業結構的影響
信貸投入對各產業GDP增長發揮積極的作用。從近年來我國信貸投入效益變動情況來看,單位信貸增加額與各產業GDP增加額顯正相關性,同時存款也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影響信貸來作用于產業GDP。
因此,我們選擇各項存款(DEPOSIT)和各項貸款(LOAN)作為解釋變量(單位億元)。
2.資本市場對產業結構的影響
證券市場能夠通過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促使資金向有效率、最有競爭力的產業流動,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我們初步選擇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總額(億元)(變量名STOCK)、公司債券(億元)(變量名BOND)、上市公司總資產(億元)(變量名ASSET)和市價總值(億元)(變量名VALUE)作為解釋變量。
3.投資對產業結構的影響
投資結構對各產業部門的潛在產出能力具有決定性影響。固定資產投資按資金來源分為國家預算內資金、國內貸款、利用外資、自籌資金和其他,我們將各項匯總作為投資變量(億元)(變量名I)。從數據來看,我國各產業產值增長率與投資增長率、投資結構均具有較大的相關性。
把各個行業的產出作為Y(億元),行業記為INDUSTRY(分類變量,取1表示第一產業,2表示第二產業,3表示第三產業)。把1993—2010年共18年的數據按照行業差異整理為分層(縱向)數據結構(條記錄)。
現在建立線性混合模型,需要考慮三類產業結構之間的方差結構和關系,針對三類產業選擇隨機效應模型,設定三類產業結構之間的方差矩陣為UN型。按照第三類方差分析的結果進行變量篩選,同時結合經濟學常識,保留了不太顯著的LOAN變量,最終進入建模的變量的固定效應的第三類方差分析。結果見下表1。
由此可見,貸款LOAN的效應不算顯著,但是考慮到貸款對于金融支持的重要性,以及專家學者的完整論述,本文予以保留。
相應模型的AIC為588.9,AICC為589.2,BIC為584.9。整理固定效應的回歸系數如下頁表2。
由此可見,投資(I)、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總額(STOCK)和存款(DEPOSIT)的效應都為正,p值可見拒絕原假設犯錯誤的概率都很大,變量比較顯著,特別是存款和投資變量。貸款(LOAN)的效應為正,但是結合p值可知與0沒有顯著性差異。存款對產值的影響為正,而且顯著,這肯定了存款對經濟的支持作用;另一方面,貸款的作用卻不顯著,這說明融資渠道中,從儲蓄(存款)到投資(貸款)的轉化渠道不流暢,或者存在一些制度性障礙。
產業的影響系數中,第二產業達到18.1041,但遺憾的是不太顯著,第一產業為-82.2860,考慮到產業變量為分類變量,需要結合常數項117.1,因此第一產業的截距為34.8,第二產業為135.2,第三產業為117.1。三個產業作為一個因子,其總體效應是顯著的。
最后看看三產業的協方差矩陣,由隨機效應估計的估計結果可知,UN(1,1)的估計值為0.000424,殘差為8068.5。
(二)產業與低碳
對于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來說,其影響因素主要有經濟總量、人口、單位GDP能耗、單位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根據KaYa公式調整為:
=××
人均GDP×能源消耗強度×單位能源CO2排放量
其中,能源消耗量/GDP為單位GDP能耗,反映能源消費強度,主要與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有關;單位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與能源結構、技術結構有關。
由表3中數據可知2010年,江蘇省單位GDP能耗結構中,第一產業的單位GDP能耗為0.015 538千克標準煤/元,高于第三產業產業平均單位GDP能耗0.015 277千克標準煤/元;而在2008年,第一產業的單位GDP能耗為0.015 757千克標準煤/元,要低于第三產業產業平均單位GDP能耗0.017 677千克標準煤/元,可見,這兩年中第三產業的能耗有了顯著改變。第二產業的單位GDP能耗從2008年的0.107 716千克標準煤/元下降到2010年的0.095 978千克標準煤/元。第二產業中工業的單位GDP能耗最大,達到0.106 848千克標準煤/元,雖然相對于2008年的0.117 570千克標準煤/元有較大改觀,仍然是能耗大戶。然后是第三產業的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訊業,為0.082 710千克標準煤/元,相對于2008年的0.095 314千克標準煤/元有較大改進。其他第三產業的單位GDP能耗較低,包括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三、結論與建議
有學者認為,制約經濟發展的因素由供給方轉為需求方,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由總量需求不足轉為結構矛盾,結構調整后沒有對經濟增長發揮出應有的支持作用。為了保證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經濟增長方式根本轉變,必須發展與完善金融服務業對產業結構調整的支持功能。
根據以上數據和實證分析結果,我們給出以下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強化資金導向機制,提高金融資源對產業結構調整的配置作用
國家層面上,政府應引導和激勵投資,積極鼓勵商業銀行、民營資本和外資資本進入低碳經濟產業項目,達成建設“低碳經濟社會”的社會共識,促進低碳經濟產業發展的市場保障機制。
中央銀行應加強信貸政策引導,將信貸支持的重點逐漸由傳統產業向低碳經濟領域延伸。
促成商業銀行的利益競爭機制,強化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校正與倡導機制,強化資金導向。同時,對于政策性金融機構,應發揮糾正市場失效、實現公平的作用,加大政策性金融對產業結構升級的支持力度。
(二)擴大直接融資比重,擴充融資渠道,疏通資金形成機制
應完善與發展證券市場和企業債券市場,讓直接融資成為市場的主體。配套建立與完善抵押擔保制度和償債基金制度,增加企業債券品種。同時必須強化金融監管,強化風險責任。
(三)發展綠色金融,加強金融創新
經濟主體應把生態概念引入到經濟活動中,把“綠色利潤”作為銀行經營目標,發展綠色金融促進低碳經濟,實現金融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龔曉菊.區域產業結構調整與金融支持[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2] 劉晶晶,陳肖,于甜甜.我國產業結構調整中金融支持的實證分析[J].區域經濟與產業經濟,2008,(4).
[3] 張雙英.河北省的產業結構調整與金融支持[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8,(6).
[4] 張肅,胡芳.吉林省產業結構調整中金融支持的實證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9).
[5] 梁海平.產業結構調整中金融支持的地區比較[J].市場研究,2009,(1).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