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知識經濟也可以稱為教育經濟,知識經濟中知識觀的變革,客觀上沖擊了教育的基礎。知識經濟提高了人們對智力水平的需求,客觀上影響了教育的目的。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內在要求,因此,知識經濟發展對人才素質提出的新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依據。
關鍵詞:素質教育;知識經濟;內在關系
中圖分類號:G40-0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1-0204-02
知識經濟是指建立在知識的生產、分配和使用基礎上的經濟,它表明人類經濟發展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于知識的生產、擴散和應用。從本質來講,知識經濟賦予知識以經濟學含義、生產力含義、經濟效益含義。這一方面要求對傳統的經濟學進行革命,使經濟發展真正從資源依賴、勞動依賴、技術依賴轉移到知識依賴、教育依賴的軌道上來;另一方面,又對傳統的知識觀進行革命,使知識的生產、積累、使用都能直接面向經濟發展的要求,直接能進入經濟的運行過程,從而成為直接的財富源泉。在這一過程中教育將起到關鍵的作用。教育既是知識生產、積累、使用的主要手段,也是經濟發展轉向知識領域的根本途徑,更是知識向經濟過程融合的橋梁和紐帶。從這個意義上講,知識經濟也可以稱為教育經濟,即以教育的發展為基礎的經濟。知識經濟的挑戰,從根本意義上說也就是對教育的挑戰。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首要的是加快教育發展的步伐,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這是知識經濟的內在邏輯和根本要求。
一、知識經濟對教育改革的影響和要求
知識經濟對教育產生影響,源于知識經濟中知識觀的變革以及知識經濟對人們智力發展水平提出的普遍要求。這兩個方面,既決定了知識經濟對教育必然會產生影響,也限定了知識經濟對教育影響的范圍。
(一)知識經濟中知識觀的變革,客觀上沖擊了教育的基礎
知識經濟是社會歷史發展中出現的一個新事物,知識經濟的基本含義,導致了人們對知識、知識的作用、知識的來源等問題認識的改變,其實質是改變了傳統的知識觀,形成了一種新的知識觀。
傳統的知識觀認為,知識是人們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經驗的系統總結,是各種事實及其概括的體系;知識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力量;真正的知識是從實踐中來,又經得住實踐檢驗的客觀真理,真理性是衡量知識價值的客觀標準。
相關文獻把知識分為兩大類:包括事實和原理兩方面內容的外顯編碼化知識;包括技藝和人才兩方面內容的隱含經驗類知識。在人們在實際的使用中,知識經濟中的知識主要側重于可操作性的知識及其原理。知識是人們為了經濟目的而生產出來的,效用性是知識價值的根本標準。知識的作用或價值也正是通過知識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來實現的。其中,知識的生產與分配是基礎,知識的使用是關鍵。
這樣,知識經濟中的知識觀就實現了三個轉變,從知識是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轉變為知識是人們為了出售而生產出來的工藝集成的技術性知識及其原理;從知識是推動整個社會進步的力量轉變為知識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是獲取高額經濟利益的源泉;衡量知識價值的標準從真理性轉變為效用性。教育總是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的,知識經濟中知識觀的這種變革,客觀上影響了教育的基礎。因而,知識經濟必然要對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知識經濟提高了人們對智力水平的需求,客觀上影響了教育的目的
在知識經濟中,知識的生產、分配和使用,都對人們的智力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所謂知識的生產,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生產出從來未有的新知識,這是知識生產的主要方面;二是重組已有的知識,使已有的知識形成新的結構,產生新的效用性。這二者都可以稱為知識創新。這種創新需要人們具有較高的智力發展水平。離開了人們的一定的智力發展水平,知識的生產就不能實現,知識經濟也就失去了依托。
知識的分配和使用也需要人們具有較高的智力發展水平。知識的分配包括知識的生產者對知識的銷售,但更主要地表現為知識的消費者對知識的購買。知識的使用則是消費者運用所購買的知識于社會生產和生活中,以創造出新的經濟效益。在知識購買的過程中,要求消費者必須具有較強的辨識能力,能夠在各種知識產品中找出最有效用性和最有經濟效益的產品來。在知識的使用中,則要求消費者具有學習的各種能力,這些能力越強,就越能更快更有效地學會、掌握新知識產品,從而更有效地使用新知識產品,創造出新的經濟效益。在知識經濟中,更快更有效地使用新知識產品,也就等于抓住了經濟發展的新機遇。
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知識經濟對人們智力發展水平提出的普通高要求,客觀上影響了教育目的中人的身心素質的規定。因而,知識經濟也必然要對教育產生影響。
二、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內在要求
應試教育曾經因適應于工業經濟的內在要求而存在并產生過積極作用,但隨著現代化進程尤其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應試教育的弊端越來越明顯。經濟社會的發展內在地要求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實施素質教育并不是簡單地表現為對應試教育的糾偏,不是對應試教育的簡單否定,也不僅僅是教育系統內部的自我調整改良,而是依據經濟社會的內在要求,在揚棄中繼承,在發展中重建素質教育體系。
應試教育曾經應于工業經濟社會的要求,并發揮過積極的作用。因為工業經濟社會性的發展通常呈現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社會經濟化;二是經濟數量化;三是經濟技術化。這種特點對人才提出的要求則是:一是要求培養通用型、標準化人才;二是強調功利和速成,要求學生能較快地掌握某種知識、技能,并能盡快地對經濟發展產生作用。這些要求決定了教育具有三方面的特點:一是教育的簡單劃一性。即從上到下,使用統一的教學大綱、統一的教材,一張試卷考全國、一場考試定終身。二是教育內容的片面性。經濟發展需要什么知識、技能就傳授什么,導致專業越分越細,人才的知識結構也越來越窄。三是在注重教育的應性功利性,注重人才技能培養的同時,忽略人才的創造性和個性。這就使應試教育不僅成為一種必要,也成為一種可能,并使應試教育成了許多向工業化邁進的國家的共同現象。
教育的轉軌不是對過去教育的簡單否定,也不是對過去教育的簡單修補,而是一個在揚棄中繼承,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重建的積極創造的過程。重建成的基礎就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實施素質教育一定要瞄準經濟社會發展的總要求,否則,就會脫離社會的發展,就會失去社會的支持和發展的基礎。我們在推進教育改革的時候,我們必須準確地把握住經濟社會對教育改革的要求?,F在,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了一系列重大變化,對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將承擔新的使命,同時也就對教育的轉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知識經濟發展對人才素質提出的新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依據
(一)知識經濟對人才培養目標提出了新要求
21世紀初,我國要實現由小康向現代化的大跨越,這對教育、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經濟社會化對人才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人才素質的綜合化;二是要求人才的個性化并有創新的能力;三是要求人才的多樣化。經濟的變革必然體現為對教育的要求,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對人才提出綜合文化素質的要求
人類生活方式變化的過程,實際上是包括人口革命的“人類生態革命”,強調將教育、培訓和信息活動同環境、人口和發展問題結合起來??梢?,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全民的教育程度。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重要戰略,不是單靠行政命令或經濟行為就能實現的,它必須建立在教育和全民族素質提高的基礎上。因此,要實現經濟與社會、生產方式與生活的協調發展,就需要培養可持續發展的人,要培養人的可持續發展的素質,要有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而這種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就只能是素質教育。
(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國民素質和教育的支撐
市場經濟的一個潛在危機是國民素質不高,文化環境不夠理想。表現為商業道德、商業倫理低下,信用低下以次充好,坑蒙拐騙,欠債不還等問題嚴重存在。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于提高整個民族的價值道德倫理水準,要求整個社會具有良好的商業道德、商業信譽、商業倫理,并依靠這種上文化的發展來支撐下一步經濟的發展。這就要求把教育作為整個文化建設的奠基工程式,通過教育的行為、教育的功能,使兒童從一開始就能接受良好的人格教育、倫理教育、社會性人文道德教育,而這正是當前素質教育的一個極其重要的課題。所以,素質教育不僅是教育內部的調整,也是市場經濟對教育的一種迫切呼喚。
(四)素質教育是知識經濟發展的人才素質基礎
知識經濟最早是在1996年底提出來的。世界經合組織在公布有關國家的經濟發展的狀況時發現,一些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在其國民財富的增長中,新增加的國民財富已經有50%以上直接來自于知識的進步。據此,他們敏銳地發現一個新的時代正在到來。知識經濟的主要特點是:第一,整個經濟的基礎不是技術化而是知識化;第二,經濟開始柔性化,產業開始軟性化;第三,經濟要依靠文化來支撐;第四,經濟的創意性。這四個方面的特征對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強調教育綜合和全面素質。即從強調專業到強調綜合,從強調技術到強調知識,從學會應用到學會思維,從著重智商到著重情商。教育要能滿足知識經濟的要求,就必須致力于提高人的情商,提高人的創造性,不斷豐富人的知識和發展人的個性而這些都是應試教育無法承擔的任務。這需要用一種嶄新的教育思維來推動教育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素質教育是知識經濟對教育的呼喚和挑戰,也是知識經濟發展的基礎。
推進素質教育,是關系21世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許多國家已將質量教育(qualit-oriendeducation)、全面質量教育(Wholequality-orientededucation)即素質教育作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目標,就是為了使自己能在21 世紀經濟競爭中處于主動地位。這是一種競爭、一種挑戰,我們不能再等待觀望,不能再有絲毫的猶豫,應當堅定不移,立即行動,這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
參考文獻:
[1] 查有梁.知識經濟與人才開發[J].教育研究,1999,(4).
[2] 石中英,王衛東.基礎教育新概念素質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3] 彭坤明.知識經濟與教育[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責任編輯 李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