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明確規定了對學生的培養要以能力形成為主線。統計教學實踐模式改革,主要是通過對統計應用問題開展研究,即如何改進統計實踐教學環節,來有效地提高管理類學生應用現代統計方法解決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統計基礎課;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1-0235-02
一、統計基礎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
(一)統計基礎實踐教學必須與我國統計體制改革相適應
市場經濟條件下,傳統的統計體制正面臨著根本性變革。在統計體制變革條件下,傳統的統計實踐教學環節如果不改革,勢必嚴重降低統計教學質量,或者說使得傳統的以填制統計報表為主要內容的實踐教學,變得幾乎沒有意義,學生的興趣也會下降,完全達不到實踐教學效果。
(二)統計基礎實踐教學必須應當體現科學管理理念回歸
管理學研究方法一般包括規范研究和實證研究兩種基本方法。傳統上由于人們研究工具的局限性,多數研究停留于規范研究而不可深入,以統計方法應用為基礎的實證研究常因困難而被忽視。在價值觀念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以哲學力量為代表的規范研究,越來越顯示其論證嚴密性的邏輯缺陷。而解決這一難題最直接的方法,是科學管理理念復歸其價值,人們更愿相信數學力量的嚴密邏輯體系,而體現數學力量基本內核的數理統計,則作為經濟學、管理學和社會學等眾多學科領域里實證研究的最好工具,愈益受到人們的青睞。因此,強調以數理統計為核心進行統計實踐教學環節改革,也是順應管理學科自身發展的需要。
(三)統計基礎實踐教學必須堅持人本教育觀念
傳統的統計實踐教學環節以任務為中心,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按照其實已經脫離社會經濟與管理實際的“條條框框”,以上級統計部門規定的統計報表編制體例完成某些統計報表填制工作,既扼殺了學生學習知識的創造“個性”,也沒有實際應用價值。開展統計實踐教學改革,應當強調在統計實踐教學各個環節的改革中,以具體的管理個案為教學內容,要求學生根據自身對統計原理的理解,回答管理主體一個個“活生生”的具體實際要求,并從自身感興趣的視角出發,設計統計調查方案,開展統計分析與研究,最終解決管理的實際問題。這種教學改革有利于發展學生“個性”特點,真正回歸到“以人為本”教育。
二、統計基礎實踐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
統計實踐教學環節改革的主要目標是深化統計應用教學,采取“干中學”的教學模式,以具體統計案例教學為基本手段,提高學生對現代統計方法的理解力和實際運用能力。其主要改革內容包括:
(1)以提高統計應用實際能力為目標,調整教學計劃,增加案例教學或項目教學課時和上機操作課時。
(2)收集并編寫符合專業特色的統計案例教學教案,并不斷修改教案,最終形成規范的案例教學教材。
(3)以不同管理對象為目標,設計新的統計調查方案。著重研究調查方案對深化學習的適應性。
(4)以加深統計運用理解和提高操作實際能力為目的,以具體案例研究項目為紐帶,建立學生統計實踐教學興趣小組。通過開展這種學習型組織建設,不斷研究提高統計教學實際效果的新途徑。
三、統計實踐教學改革的對策
在教學改革中要切實把握兩個關鍵環節,一是要進一步修改和完善統計基礎教學計劃,增加實踐教學環節的課時;二是要在改革過程中,不斷修改和完善統計實踐教學案例教材,著重建設案例研究項目庫。
(一)改變傳統的統計實踐教學模式
從過去強調學生按固定模式填制統計報表的實踐教學方式,改革為根據具體項目的管理目的要求,設計不同的統計方案,并進行現代統計方法的訓練,突出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新理念。
(二)拓寬統計實踐教學范疇
傳統的統計實踐教學以統一的規范要求學生按固定的格式完成相同的實踐教學內容,否定學生對同一門課程、相同知識的不同理解和運用技巧掌握的差別。統計實踐教學改革通過大量案例庫建設為學生運用同一門課程、相同知識內容選擇不同統計分析工具和方法,解決不同目的的管理實際問題提供了平臺,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統計教學質量。
(三)創新實踐教學手段
新的統計實踐教學模式,充分運用統計分析工具,在統計實踐教學的同時,提高了學生對統計軟件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既提高了統計教學效果,又促進了計算機應用教學,起到了“事半功倍”作用。
(四)夯實實踐教學基礎
開展統計實踐教學改革,既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實踐教學資料,更應從新的教學要求出發,加強教學基礎工作。特別重要的是,要在統計實踐教學改革中,加強教學計劃修改、案例編制和項目庫建設等,編寫新的實踐教學手冊,選定較為成熟的統計實踐教學軟件,努力開展實踐教學方法創新。
(五)加強統計實踐教學師資培訓
在統計實踐教學改革中,配備足夠的實踐教學教師是非常重要的。為此,要吸收大量從事統計工作的兼職教師,參加統計實踐教學環節改革實驗工作,并對指導學生進行統計實踐教學的教師進行全面培訓,讓參訓教師較好地掌握統計實踐教學的基本方法和教學要領。
四、統計基礎實踐教學模式的建立
(一)實踐教學模式提出
為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建立“四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即“校內模擬實訓—網絡調研—參與政府統計工作—學生企業參觀學習與頂崗實訓”模式,從而使實踐教學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二)實踐教學模式的特色
1.充分體現“工—學”結合。在實訓中,專業教師和來自生產第一線兼職教師均參與實訓指導,做到專兼結合,強化學生“做”,突出能力培養。
2.以學生“興趣小組”為活動單元。
3.把國家行業技能標準嵌入教學過程,實行“以證代考”制度。
(三)實訓教學方案
實訓方案以學生技能培養和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并與理論教學互補,選擇與專業崗位能力培養有關的、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畢業后能直接用于生產實踐的知識和技能,對學生進行驗證性、設計性和綜合性三個層次的技能實訓,通過校內模擬與校外生產實踐結合,反復訓練,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關鍵能力。
1.校內模擬實訓設計。利用校內教學資源,設計統計實踐情境。
2.基于網絡資源利用教學設計。統計課程的基于網絡資源利用教學設計分三個層面:首先是課程教學設計,它是由諸多的單元教學設計及課程總體規劃構成:其次是單元教學設計,它是由課堂教學與單元在課程中的地位組成;最后,最基層最基本的是課堂教學設計。
3.參與政府統計工作活動(執行政府統計工作要求)。
4.學生企業參觀與頂崗實訓(執行學生進廠參觀實習規定、學生試就業實習相關規定)。
五、統計基礎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效果分析
1.統計基礎課程實踐教學做到系統、全面、準確地反映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在統計實訓中重點訓練學生處理統計數據的能力,案例教學重點結合生產統計工作實際情況,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2.教學實習與當地政府統計部門相結合,與國家組織的各項統計普查工作和重點調查工作相結合,與課程組教師科研課題相結合,科學全面的設計調查問卷、組織學生深入農村進行調查,學會有效搜集一、二手資料,并提高學生的數據處理能力。
3.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網絡、音像等組織學生學習鮮活的材料,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采用互動式教學使學生得到模擬訓練,提高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姜彤彤.淺談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J].統計與咨詢,2006,(6).
[2] 孫新穎.淺談如何加強高職院校統計學原理的實訓教學[J].科技教育,2008,(22).
[3] 張曉慶.統計教學中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探索[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10).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