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產學研合作對工業設計專業發展和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工業設計專業需要實行產學研實踐教育模式才能培養出社會真正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分析了在錫高校工業設計專業的教學現狀,并指出,工業設計產學研合作要對學生作正確引導;教學中要合理安排產學研合作的不同形式;要加大實踐課程比重,尋求與企業的多層次合作,從而滿足人才培養需求。
關鍵詞:工業設計;產學研;三體合一;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1-0241-02
工業設計專業是在現代工業社會背景下產生的一門新興學科,目前已成為最具活力的行業之一。產學研合作是高校與企業及科研單位相互配合的一種開放式合作教育形式。工業設計是一門與市場經濟、文化關系密切、實踐性和競爭性較強的專業,其產學研合作有其自身獨特的形式。無錫是長三角中心城市,經濟發達,制造業企業眾多,文化創意產業及設計公司遍地開花。在錫高校中已有江南大學、太湖學院、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太湖創意職業技術學院4所高校開設了工業設計專業,在日常教學中,“產學研”模式逐漸被采用,并不斷創新。
一、工業設計專業教學特點——實踐性教學體系的構建
產學研合作在西方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工業設計產學研教學模式可以追溯到1919年成立的德國包豪斯學院。包豪斯倡導的注重創新思維、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培養的教育體系和設計理念影響深遠。
實踐性教學模式以設計項目為主,以圍繞實踐科研來承擔的開發研究,并以此爭取效益和市場競爭優勢。實踐教學在工業設計教育系統中的運用意義深遠,強調學以致用,讓學生在實踐學習中與企業生產相結合,學會與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溝通,與整個設計團隊相配合,鞏固加深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把握。
實踐性教學體系,即是對學和研的重新認識和整合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校方期望在教學實踐中,引進和總結新觀念、新價值,并通過實際項目加以實施。如何將產學研相結合,進行資源整合,達到學生、學校、企業三方共贏,產學研“三體合一”聯動發展。
二、工業設計課堂教學中導入實踐項目的意義
近年來,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在各大高校得到普及,學生可以通過二維、三維軟件來制作產品效果圖和進行結構功能設計,以此來完成設計課程的學習。這也造成一定的誤區,即將設計實踐課程等同于計算機軟件訓練操作,形成“無機房不開課”的現狀。同樣是設計實踐的課程如素描、色彩、手繪產品效果圖等,逐漸被質疑,甚至被拿來開刀,削減課時。
此外,對于現在的工業設計專業的畢業生而言,既要有扎實的理論素養,更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這才是適應社會的根本,才能在就業時占得先機。對企業來說,多數不愿意招收沒有實踐經驗的應屆畢業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應屆畢業生無實踐經驗、無具體項目操作實踐經歷、很難在短期內進入工作狀態,同時企業需要花大力氣來對應屆畢業生進行培訓。顯而易見,高校應注重實踐教學,與行業企業聯手,將實踐項目引入課堂,加強學生對產品物化過程的理解,為他們進入社會提供必要的經驗條件和就業準備。
三、將實踐項目導入課堂教學的方法探討
(一)校企聯手,進行“三體合一”產學研合作模式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將企業實際設計項目導入學校課堂教學,建立實踐課程教學體系。在產學研合作背景下,學校專職教師與校企合作單位設計師保持緊密聯系,形成校企共建教學團隊,共同對學生的課堂學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進行指導。這對校企雙方共贏,高校教師能藉此面向市場、面向企業,使高校人才培養更加市場化和前沿性,學生及時了解企業信息,企業也能將行業前沿及最新人才需求轉向高校訂單式人才培養。
在專業設計選題上,盡可能采用企業實際項目,切實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教學過程中,校內專職教師進行理論知識引導教學,企業導師講解項目案例背景知識,并進行實踐指導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加強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鼓勵學生突破條框束縛,多做實踐創新嘗試,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己任,以生活方式的創新為突破口。鼓勵、肯定學生任何可能的創新行為。
創造以就業為導向的“情境教育”。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企業的支持是學校最大的財富。雙方優勢互補,可通過企業贊助冠名的設計競賽、優秀學生獎學金、企業參觀、互助服務等多種形式將社會資源融入課堂,模擬企業實景進行職業素養培訓。
以教學成果來檢驗實踐教學效果。如專利申請數、大賽獲獎等級及數量、師生論文發表數量、參加設計展覽作品數、被企業錄取畢業生數,以及校企合作開發教材數、精品課程數、橫向課題數、對外開展設計服務提案情況等,能很好地檢驗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如果賦予相應的權重,則可以得出具體的數字,更加直觀地評判校企合作效果。
(二)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就業基地
高校的一項重要職能就是服務當地經濟,因此,在選擇企業合作時,應充分認識周邊產業現狀,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培養應用型和設計專門人才,畢業生在當地企業從事產品開發和設計制作工作。無錫市在機械設計制造、文化創意、醫療產品、電動車制造、家居產品等有突出優勢。以江蘇信息學院工業設計專業為例,在經過仔細調研和校企溝通后,與無錫尚品宅配、無錫志邦櫥柜、無錫迪可設計公司、無錫惠山泥人廠等企業建立緊密型實習實訓就業基地。
這種合作方式,以多層次課題實踐教學實訓形式展開。綜合來看,有以下多種實施方法:(1)完全實戰形式。實習單位接收客戶的項目,交由實習學生個人或小組完成,簽訂開發協議,按期、保質保量完成,完全真實的項目操作。一般由高年級或畢業班學生完成。并確立獎懲措施,使學生有相應的壓力和動力,積極性提高,得到真實的歷練。(2)學生參與實際項目。實際項目以公司內部設計師負責,師傅帶徒弟形式,實習學生參與其中,共同調研、考察、構思、出草圖方案、繪制效果圖、建模渲染、結構設計等,實習生以熟悉設計流程為主,既完成項目,又能學習課程,培養動手能力。(3)虛擬課題,自主訓練。實訓指導老師自擬幾個題目,規定訓練目標,提供訓練場地,供學生自主開展設計實踐創作,并提供必要的指導和評價。旨在使學生積累經歷,加深對專業的理解。(4)企業考察、參觀、訪問。針對低年級學生,旨在加強專業認知,培養專業學習興趣,熟悉實習企業、感受設計流程與程序,體驗生產過程,了解企業文化。
校企合作“三體合一”模式的建立,為學生構筑起提前服務社會的平臺。學生借此接觸到專業對口的單位,以此為基礎,提升學習能力,增加實踐機會,并將自己的創造力、想象力充分發揮,為社會、企業服務。如江南大學工業設計專業依托無錫經濟發展的優勢,不斷進行校企合作,鼓勵學生參與企業實際設計項目,鼓勵師生校外開辦設計公司,鼓勵知名設計公司設立校內分部,成立校內設計工作室等,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新型實踐教學活動。經過一系列的實踐教學活動,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專業素養、職業能力和適應能力得到極大提高。江南大學工業設計專業的畢業生質量極高,長期活躍在中國工業設計陣營最前沿。
四、重視工業設計園區和孵化器的價值
長江三角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與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給在無錫高校工業設計專業的產學研“三體合一”教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政府在整合社會優勢資源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由政府牽頭,聯合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大學科技園、創業園、設計孵化器等,將會事半功倍。無錫(國家)工業設計園與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深度合作,是中國第一個工業設計主題園區,是江蘇省國際服務外包示范區、江蘇省現代服務業聚集區、江蘇省工業設計創業服務平臺、無錫市產學研聯合創新服務平臺、中國工業設計示范基地。
以園區為平臺,通過產學研教學實踐模式多次進行多角度、多專業、多層次的合作,建立工業設計創業孵化器,扶持和支持學生就業和創業,這種模式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更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結語
工業設計作為一門應用型、交叉型的新型邊緣學科,其產學研教育模式和體系的完善還有待進一步探索。教學的突破點在于行業、企業、高校的“三體合一”聯動創新體系,甚至還要算上政府的整合性因素,形成政、行、企、校“四位一體”的主導思想。在錫各高校要密切關注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角度,充分考慮學校現有教學特點、辦學條件和辦學環境,準確定位,發揮各自優勢,加強合作,使工業設計專業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形成自己的專業辦學特色。
參考文獻:
[1] 湯重熹.依托地方經濟發展完善工業設計教育產學研結合的辦學特色——設計教育鏈接中小企業產品創新開發研究[M]//文
化產業與藝術設計教育.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 張強,劉洋.基于產學研平臺的工業設計特色創新專業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沈陽航空工業學院學報,2009,(4).
[3] 段衛斌.工業設計產學研實踐[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4] 胡中艷,施進發,曹再輝.工業設計“產學研”合作現狀及發展趨勢[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1,(6):173-176.
[5] 陳羽,陳錦昌.工業設計學科產學研合作[J].工程圖學學報,2005,(6):160-163.
[責任編輯 高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