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運用文獻分析和歷史研究法,整理歸納中國財務管理基礎理論的演化過程,分析比較不同階段的理論特點,對其未來發展及其理論創新趨勢展開分析。利用研究者對財務管理基本理論的發展形成明確的認識,具有一定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關鍵詞:財務管理理論;歷史沿革;創新趨勢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0-0107-02
一、概念界定與文獻掌握情況
財務管理理論系統從內容上可以劃分為財務管理基礎理論體系、財務管理應用理論體系。本研究所綜述的財務管理基礎理論主要指財務管理研究的基礎性問題,主要包括財務管理基本范疇、財務管理方法、價值觀念、市場效率和治理結構等。財務管理基礎理論的研究對財務管理的發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1]。隨著現代財務管理的不斷發展,財務管理的基礎理論也在不斷的演化,已經形成了較多有意義的研究成果和較為規范的理論體系。對其歷史沿革和未來發展趨勢展開文獻綜述,可使研究者對財務管理基本理論的發展形成明確的認識,具有一定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通過對中國知網CNKI等文獻數據庫進行檢索,近三十年來的財務管理基礎理論密切相關的研究論文約為700余篇,此外還有一些重要的學術研究專著。為系統梳理中國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現狀和最近研究進展,本論文重點對2007—2012年近六年的研究成果進行研究,出于對其代表性和可行性的考慮,將視線集中在相關學科的核心刊物和CSSCI來源期刊上。
二、中國財務管理基礎理論研究的歷史沿革與文獻述評
在過去的三十年中,中國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經歷了從緩慢積累到繁榮發展的過程。從哲學的觀點看,理論來源于實踐,是對實踐的概括和抽象,對實踐具有指導和預測的作用,財務管理理論也具有這樣的哲學邏輯。本研究將中國財務管理基礎理論的歷史沿革劃分為三個時期,并對其代表性文獻進行綜述。
樣本文獻統計與文獻綜述表明,財務管理理論研究在1992年之前相對比較薄弱。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大確定將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內漸漸引入西方的財務管理理論,并在自身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財務管理體系。這一現狀引發了中國研究者的研究熱情,如毛付根教授(1995)在《財務管理理論的歷史發展》中分析了財務管理思想的起源以20世紀50年代中期為分水嶺,分析了傳統財務管理理論和現代財務管理理論發展與變革的基本脈胳[2]。1995年之后,相關的理論研究逐步出現并呈現積極發展趨勢。
2001年12月,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企業理財環境出現了重大變遷,中國財務管理的地位、作用、目標和使命都出現了重大變化,直接促成了財務管理研究領域的蓬勃發展。企業財務管理體系逐步健全,財務管理研究得到了更深入的探索和發展。這一時期中國的研究主要以財務管理基本理論的構建或構想為主,如王化成、陳興述,湯谷良等學者在這一時期深入探索財務管理的理論框架、理論體系的構建等[2]。這一時期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經典的理論觀點,如王化成教授(2001)總結了20世紀財務管理的五次發展浪潮[3];陳興述(2001)從財務管理理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兩方面論述了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發展與創新[4]。
在知識主導的21世紀,傳統財務管理已經表現出與當今理財環境的不適應,中國迎來一個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并重的理財階段,迫切需要構建或完善與之相適應的財務管理理論體系。郭澤光等(2002)基于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環境,提出財務管理理論必須進行全面創新,包括建立企業財務理念體系、確立新的財務管理目標和拓展財務理論研究內容等三方面[5]。隨著西方財務管理理論大量引入,如資本結構理論、投資組合理論、企業并購理論、企業股利分配政策等,及其管理學、經濟學等多學科研究方法的運用,使財務管理基本理論研究的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
切合中國企業所處的新興經濟環境,張兆國基于知識經濟的背景,提出財務管理創新應集中在觀念的更新、目標的重組、內容的調整與拓展三大方面[6]。魏明海提出從公司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道德風險、交易成本和所有權成本、人力資本等理論方面研究公司財務理論的新視角[7]。朱明秀基于人力資本產權化的影響和資本范圍的重新界定,提出財務管理的內容、理念、方法和主體將發生變化,同時支撐財務管理學科的理論基礎也將調整[8]。李心合基于對西方財務管理理論貧困化的分析,提出財務管理理論在內容結構、研究視角和研究領域三大方面的出路[9]。近年來,一批年輕學者和企業界人士積極展開對不同組織的財務管理的分類研究,如企業集團、證券公司、非營利性機構的財務管理理論等。
三、中國財務管理理論的創新趨勢
關于中國財務管理理論創新或發展趨勢的研究,中國學者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前期成果,觀點各具特色[10]。本文結合研究現狀與未來研究趨勢,提出如下可待創新之處:
(一)研究方法的創新
中國傳統經濟理論所運用的基本是宏觀的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微觀的和定量的研究相對較少。就財務管理理論研究方法而言,需要在進行規范研究的同時,下更大的力氣開展實證研究,以增強研究的可靠性。隨著運籌學、數學等為財務管理提供基礎工具支持的學科的發展,從而為企業理財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量化財務模型提供了支持,如定量預測、滾動預算、風險決策及不確定性決策等。特別是當跨國資本經營目標確定后,財務管理就要運用價值管理的方法,將經營目標進行分解、量化,作出實現經營目標的規劃,為企業進行跨國投資與融資,優化跨國資本存量和流量,防范與控制外匯風險提供有用的財務會計信息。此外,旨在防范風險、提高效率的財務控制方法和包含人力資本、知識資本的指標在內的財務分析方法等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以滿足新的環境對于財務管理的要求。
(二)研究視角的創新
1.綠色財務管理理論問題研究。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的美麗中國,企業財務管理活動中,在保證企業盈利的同時,考慮生態環境的保護問題應成為財務管理的出發點。即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包括資金籌集、資金運用、資金耗費、資金回收、資金分配等各項活動安排都應充分考慮導入環境因素。通過對現有研究文獻的梳理可以看出,國外綠色財務管理理論和實務都已較為成熟,國內學者進行研究對此也有所介紹和借鑒,主要涉及綠色財務在中國應用的意義、概念、目標、內容和體系設計等基礎理論。綠色財務管理的理論研究應成為未來研究創新的重點。
2.人力資本視角下的財務管理理論問題。人力資本產權化是現代社會的主要特征,以人為本既是中國企業科學發展的重要內涵,也應成為現代企業的理財理念。人力資源作為知識資本和智力資本的載體,擁有對其所具有的知識資源和智力資源的占有、使用、分配、控制和索取等權利。人力資本無疑是現代企業最重要的資本。傳統財務管理理論集中于實物資本和金融資本的研究,是以“物”為本的財務理論,隨著知識經濟的深化和人力資本的產權化,未來應該重視人力資本財務理論問題的研究,人力資本應作為企業資本參與到籌資管理、投資管理和分配管理中。
3.關于供應鏈企業的財務管理理論研究。供應鏈及供應鏈管理是現代企業面臨的前沿課題,供應鏈就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將供應企業、制造企業、分銷企業、零售企業以及最終用戶連成一體的多企業網絡結構,其強調合作而非競爭,追求供應鏈整體利益的最大化。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供應鏈將成為企業未來競爭的主要形態,而傳統財務管理理論則主要集中于單個企業財務理論的研究,因此應該重視供應鏈企業財務理論問題的研究,從供應鏈整體的角度研究相關財務理論[11]。
參考文獻:
[1] 王化成.財務管理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
[2] 湯谷良.當前財務管理中幾個熱點問題的悖論[J].財務與會計,2003,(8).
[3] 王化成,等.關于開展中國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若干建議[J].會計研究,2006,(8).
[4] 陳興述.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發展與創新[J].財會月刊,2001,(18).
[5] 郭澤光,李穎.新世紀財務管理理論的發展趨勢[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2,(3).
[6] 張兆國,桂子斌,張新朝.知識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創新[J].會計研究,1999,(3).
[7] 魏明海.公司財務理論研究的新視角[J].會計研究,2003,(2).
[8] 朱明秀.基于人力資本產權影響的財務管理理論體系[J].當代財經,2004,(7).
[9] 李心合.財務管理學的困境與出路[J].會計研究,2006,(7).
[10] 周首華,陸正飛,湯谷良.現代財務理論前沿專題[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11] 段偉宇.再論中國財務管理理論的創新趨勢[J].經濟與管理,2011,(5).
[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