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分析河南省產業集聚發展狀況,利用區位商指標對河南省33個行業的產業集聚效應進行測度,結果顯示,河南省具有產業集聚效應的行業不多,且結構不合理。河南省應采取強化配套服務、提升產業創新能力等措施更好地促進河南省產業集聚的發展。
關鍵詞:產業集聚;區位商;對策
中圖分類號:F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0-0192-02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進行加快,如何快速發展本國(地區)經濟已經成為政府首要關注以及亟待解決的問題。產業集聚作為一種能夠積極推動經濟發展的模式引起了政府以及學者的重視。河南省地處中原,交通便利,有較好的區位優勢。從政策角度看,2011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河南省在全國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定位。2012年河南省發展改革委制定了《2012年河南省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專項工作方案》,明確指出產業集聚區建設是當年政府工作要點。區位優勢以及政府政策支持使河南省產業集聚的發展進入最有利的時期,河南省產業集聚的發展必將成為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巨大推動力。
一、河南省產業集聚現狀
近幾年來,河南省一直把促進產業集聚發展作為工作重點,并不斷加大投入,已有所成效。2008年,河南省共有312個產業集聚區,其中通過國家審核的省級以上開發區27個,以工業為主的集聚區279個。2010年,河南省又建立了180個產業集聚區,全省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 368.75億元,與2009年相比增長37.2%,增長速度高于全省7.9個百分點。2011年河南省產業集聚區共完成投資7 000億元,同比增長50%以上,2012年第一季度,河南省產業集聚區完成投資1 123.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26.3%。產業集聚區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河南省經濟增長。
目前,河南省通過積極承接集群式或鏈式產業轉移,不斷加快特色產業鏈條構建,河南省已形成了中原電氣谷項目、漯河食品產業集群、鄭州百萬輛汽車基地、河南方便面產業集群、鄭州速凍食品產業集群、鄭州服裝產業集群、長垣起重機械產業集群等重大產業基地和特色產業集群,產業集聚已成為了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以臨潁縣為例,該縣2007年開始進行產業集聚區建設,并將休閑食品作為特色主導產業,目前區內已進駐食品企業30家,實現年銷售收入33億元,形成了以食品產業為主導的特色產業集群,且成為了中西部地區最大的休閑食品基地之一。
二、河南省產業集聚水平測度
產業集聚水平的測度方法主要有行業集中度、產業集群指數、地方專業化指數等。區位商定量研究方法是西方發達國家識別產業集聚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區域經濟學中,通常用區位商來判斷一個產業是否構成地區專業化部門。區位商的計算公式為:
LQij=
LQij代表地方專業化指數,i代表第i個產業,j代表第j各地區,Xij表示第j個地區第i個產業的產值,這個指標也可以是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和就業人員數。一般認為 LQij 大于 1意味著某產業在該地區的專業化及集聚化程度高于國家該產業集聚程度的平均值,且數值越大,產業集聚化程度越高;如果區位商小于或等于1,則認為某產業在該地區的專業化及集聚程度低于國家該產業集聚程度的平均值,且值越低,專業化程度越低。
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中區位商是指某區域某行業就業人員數與該區域全部行業就業人員數之比和全國該行業從業人員數與全國所有行業就業人員數之比相除所得的商。根據該公式,利用《2012年中國勞動統計年鑒》河南省與全國各主要產業的就業人數的相關數據,對河南省33個主要產業部門在全國的區位商進行了計算,得到了相關各主要產業的區位商系數。
根據計算結果可知,2010年河南省區位商超過1的行業有9個,說明這些行業在全國具有競爭優勢,且具有了一定的集聚效應。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集聚程度最高,表明該行業產業集聚已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具備較為良好的基礎和條件,產生了明顯的集聚效應與行業影響力。其次是食品制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化學纖維制造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和煙草制品業。最后是專用設備制造業和醫藥制造業,這兩個行業的區位商分別為1.06和1.01,說明這兩個行業的產業集聚程度還比較低,剛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還有24個行業區位商小于1,說明這些行業不存在產業集聚。
由以上結論可以看出,河南省存在產業集聚的行業比較少,且形成產業集聚的行業大多是能源與原材料行業,產業集聚發展方式比較粗放,多數產業處于產業鏈末端,且產業結構層次低,而技術含量、附加值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強的行業幾乎都不具有產業集聚效應。而且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越高的行業區位商值越小,如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區位商僅為0.12。說明這些行業還沒有形成產業集聚,且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存在劣勢,這些行業應該成為河南省扶持和推進產業集聚的重點。造成河南省產業集聚現狀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1)企業還沒有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主要表現在:首先,相當一部分企業還沒有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僅滿足于當前的利益,不考慮長期發展,沒有意識到其面臨的激烈的市場競爭,創新的動力不足。其次,由于相當一部分企業內部缺乏科研型人才,且和科研機構、大學的聯系較少,科研機構的科研成果無法和企業需求結合,不能滿足企業需要,也無法通過企業將其應用于實際生產。最后,融資渠道缺乏。企業進行創新需要大量資金,但目前產業集聚區融資渠道少,尤其是中小企業更難籌措資金,政府在技術創新方面又缺乏財政投入,企業創新會受到資金缺乏的制約。(2)政府沒有發揮充分作用。各地區產業在集聚時往往進行的是簡單集聚,產業集聚水平低、層次低,對當地經濟推動作用不明顯,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政策引導不足。另外,產業集聚區的發展還受基礎設施和產業配套服務體系不完善的制約,對企業發展造成不利影響,政府今后應在這類公共服務上加強引導。(3)缺乏特色主導產業,產業集聚度不夠。部分產業集聚區主導產業不夠明確,即使有的產業集聚區有主要產業,但主導產業規模小,對其他產業帶動能力不強。有的產業集聚區為了迅速擴大規模,沒有圍繞特色、圍繞定位有針對性地選擇項目和企業,企業間的產業關聯不強,往往是以 “堆” 代 “群”。企業僅僅是空間的集聚,而缺乏關聯、 配套與協同效應,缺乏從產業鏈角度出發的整體設計,因而無法發揮產業集群外部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優勢。
三、加快河南省產業集聚化發展的對策
(一)強化配套服務,提升集聚發展吸引力
首先,政府應加大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投入,如交通設施、水電、通訊等,其次,應大力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一個良好的產業集群離不開健全的配套服務體系,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各種服務機構,如融資服務體系、物流配送、信息咨詢、會計事務所、保險機構等。另外,還要在產業集聚區附近建設酒店、教育機構、商業中心以及休閑娛樂中心等生活服務設施,只有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改善了才吸引更多的企業進入產業集聚區。
(二)加大創新力度,提升產業創新能力
從政府方面來說,政府應鼓勵大學、科研機構與企業聯合起來,使科研機構的研發可以和企業需求結合起來,為產業集聚構建高效的技術創新平臺,科研機構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的同時企業創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創新水平比較高的地區設立研發機構,充分利用外界技術資源,提高自身創新能力。從企業來說,企業一方面應增加研發投入,另一方面由于企業缺乏高技術人才,高科技人才是產業創新的關鍵,產業集聚的發展離不開大批高具有專門知識和技術的人才。企業可以通過制定優惠政策、提高待遇等方式引進國內外技術人才,也可以加強對本企業人員的培養,多讓員工外出培訓,提高員工業務水平,滿足企業集聚發展的需要。
(三)完善金融體系,拓寬融資渠道
首先,政府應設立專項資金支持產業集聚區企業創新;其次,鼓勵大型國有銀行、商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在信貸方面優先考慮集聚企業需求;最后,對河南省發展好的產業集聚區實行“供應鏈融資”模式,選擇一個龍頭企業作為核心企業,圍繞龍頭企業為整個供應鏈上的企業,包括企業本身以及其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四)選好特色主導產業,優化產業結構
針對河南省具有集聚優勢的行業多為能源與原材料行業的情況,企業必須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產業集聚程度高的地區,可以發展有特色和競爭潛力的新興產業,形成有特色的產業集聚區。產業集聚程度低的地區,可以選擇和培育關聯性大、帶動性強的特色主導產業,政府同時利用產業政策、財政政策等手段加大對這些產業的扶持力度,使其發揮集聚帶頭作用。同時鼓勵企業利用先進的技術對資源消耗型產業進行改造,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產業集聚水平,使集群對企業和投資者的吸引力不斷增強,促進產業集聚區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貞,李劍力.河南省產業集聚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9,(6):31-35.
[2] 陸婷.新疆產業集聚實證研究[J].對外經貿,2012,(1):69-71.
[3] 王紅偉.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2010,(5):117-120.
[4] 王柏玲,李琳,等.產業集聚與大連市經濟發展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
[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