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家樂”是一種源于國外的鄉村旅游形式,在中國起步較晚,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以重慶“農家樂”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發展現狀的調查研究,指出目前存在于規劃、管理、經營等方面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解決對策,最后規劃了重慶“農家樂”的未來發展。
關鍵詞:農家樂;調查研究;解決對策;重慶市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23-5942-04
1 重慶“農家樂”旅游的發展現狀
“農家樂”是重慶鄉村旅游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其分布比較廣泛,現已有數千家,成為了重慶旅游接待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經歷了幾年的發展之后,目前重慶“農家樂”的經營狀況整體比較樂觀[1]。
在重慶主城區,“農家樂”主要分布于旅游景點、旅游景觀周圍,比如,南岸地區的南山風景區,北碚地區的縉云山風景區,巴南地區的圣燈山風景區、云篆山景區,歌樂山森林公園,等等。除了主城區以外,重慶其他邊遠的地方也存在“農家樂”的經營,比如,黔江地區、江津四面山、萬盛黑山谷、金刀峽,等等。這些“農家樂”的經營情況受地域和季節性影響比較大。
只要是重慶地區的景點周圍,幾乎都能找到“農家樂”存在的身影[2]。但是,某些“農家樂”其實質上并不屬于我們所定義的“農家樂”的范圍之內,它們是純粹的旅館經營,與“農”完全不沾邊,之所以沿用“農家樂”的招牌,也只是處于經營者自身的利益考慮[3]。在這里,不對這種類型的“農家樂”做過多的分析。重點要研究的是重慶主城區以景點、景區為依托的景區依托型農家樂。
南岸地區是重慶最重要的地帶之一,這一地區“農家樂”的經營情況屬于主城區最好的,據相關資料顯示,2010年,該地區“農家樂”就接待游人360多萬,收入28億多元。隨著重慶的發展,南岸區現在的游人接待量和收入都更上一層樓[4]。這與南岸地區景點優越性有關。重慶的夜景聞名全國,而欣賞夜景的最佳地點就在位于南岸區的一棵樹景點處,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到此欣賞重慶的美麗夜景,大量的游客選擇夜宿南山的“農家樂”。幾乎每個時節,南山上都能匯聚大量的游客,這是南山“農家樂”能夠長期穩居重慶主城區“農家樂”接待量榜首的重要原因之一。南山風景區的“農家樂”游客接待量高的另一原因是,從市內到此地的距離近,由于地處中心地帶,許多市民選擇周末到南山度假,夜宿在“農家樂”,因此南山“農家樂”的整體收入是可觀的。
巴南地區圣燈山景區的“農家樂”游客接待情況與縉云山風景區的游客接待情況相似,呈現出明顯的季節性。而云篆山景區的情況則不一樣。云篆山景區地處巴南魚洞鎮,離鎮里只有10多分鐘的路程,所以,這一景點的“農家樂”游客接待情況受季節的影響不大,但年總體接待量不如南山風景區。云篆山有一家特色比較突出的“農家樂”,叫知青山莊,這家“農家樂”把知青文化與“農”家經營相結合,受到放大游客的喜愛。在適當的時候,這家經營戶還推出相應的與知青有關的文化節目,邀請文藝人員表演,這樣的形式比較特別,游客容易接受,也為經營者帶了很大的經濟收益。這種有特色的知青山莊,沙坪壩歌樂山也有一家,已經形成了連鎖經營。
雖然各個地區的經營情況有一定的差異,但是,總體而言,“農家樂”的消費價格變化不大。重慶“農家樂”的價格從幾十元至幾百元不等,重慶“農家樂”的基本價格在50元左右(包括三餐一宿)。旅游淡季的時候,價格更便宜,一般在30元左右。
在過去的幾年里,重慶某些地區的“農家樂”經營狀況就非常的不錯,比如黔江地區。資料顯示,在2010年,重慶黔江區有“農家樂”60余家,而其中具有一定規模的“農家樂”就有40家以上,據調查,在“農家樂”經營戶中,一般每戶每月可接待游客1 500人次,周末高峰期,每天可接待200人次以上。按照平均每人15元(2004年的一般消費水平)的收費標準,正常情況下每戶每月營業收入可達22 500萬元左右,這對普通農民家庭來講是一筆可觀的收入,更是傳統的耕作無法比擬的。特別是幾家規模較大的“農家樂”,如凌云寨、七一八農莊等年營業收入可達到百萬元以上。
2 重慶“農家樂”旅游存在的問題
2.1 建設缺少科學規劃,發展不平衡
從旅游規劃來看,重慶“農家樂”大多屬于經營者的自發行為,缺乏政府的引導,因此沒有總體的規劃,盲目性很大。許多投資者在進入該行業時,缺乏對地理位置、自身資源、本地政策、市場需求、基礎設施與環境承載力的評估,產品的開發也沒有進行可行性分析。許多的“農家樂”是由農民利用居住環境的便利條件(例如景區附近)開辦的,他們注重的是“農家樂”的實用性,重模仿,缺乏創新意識,經營理念的雷同化嚴重,農家內容缺乏個性,如在菜品和娛樂項目上都比較趨同。
由于“農家樂”沒有進行統一的規劃,在地域上分布很廣,致使組織線路的難度較大。某些“農家樂”與景區景點的聯系不大,降低了對游客的吸引力。另外,許多景區周圍的“農家樂”數量過多,超過了該地區可承受的負荷量。
重慶“農家樂”缺少科學規劃,致使農家樂的發展不平衡。南山景區的農家樂發展明顯要好于其他景區(如巴南云篆山農家樂、圣燈山農家樂等)。
2.2 基礎設施不完善,環境破壞現象時有發生
配套設施問題嚴重制約著“農家樂”旅游的發展。在某些地區,交通十分不便,游客前往時,往往看不到有關的標識和指示牌。某些“農家樂”的地點比較偏僻,若不是通過熟人介紹,根本找不到前去的路線,交通條件還有待改善。
從總體來看,重慶“農家樂”對環境的破壞還沒到十分惡劣的地步,但是某些景區周圍的“農家樂”確實對旅游資源等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和破壞,如江津四面山景區的“農家樂”,在2002年的時候,這里的數十戶“農家樂”產生的糞便一般直接倒往屋后的坑里,生活污水也對景區造成污染。所以,在開發“農家樂”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對景區生態環境和資源的保護,以保證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2.3 農家產品的“農”味不足,特色不明顯
鄉村文化的最基本內涵就是“自然、淳樸”,它能給久居都市的居民帶來放松、寧靜、恬適的感覺[5]。要做到這點,必須在建筑風格、飲食文化、活動內容上下功夫,然而,重慶的一些“農家樂”旅游點在這方面還有所欠缺。
首先,從建筑上來說,重慶的許多“農家樂”多采用磚混結構,外貼瓷磚,這與農業生態景觀和許多旅游景點風格不相稱,旅游價值有所下降。“農家樂”的用餐環境與一般的小餐廳區別也不大,缺乏農家小院的感受。
其次,從飲食上來說,農家菜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許多“農家樂”在菜品的原料選用上不夠地道,比如,蔬菜、葷菜購買于超市或菜市場。而地道的農家菜為了體現“農”味,應該選用自家種的蔬菜,而不是將城市居民很容易買到的菜搬上農家飯桌。除此之外,農家菜的特色還不夠,菜品比較單一。在重慶流行著這樣幾句話,“吃泉水雞,到南山;吃辣子雞,到歌樂山”。泉水雞幾乎成了南山“農家樂”的代名詞,而辣子雞幾乎成了歌樂山“農家樂”的代名詞了。的確,南山各家“農家樂”都可以品嘗到這道名為泉水雞的菜,但是,從旅游產品開發的角度來講,產品過于單一,缺乏多種特色,長期如此,不利于“農家樂”的發展。
再次,從“農家樂”的娛樂活動來說,嚴重缺乏特色,雷同現象普遍。幾乎每一家“農家樂”都提供棋牌、唱歌等娛樂項目,“農家樂”幾乎已經成為了“鄉間麻將會所”的代名詞。與農事有關的旅游活動根本無法體現,嚴重制約著“農家樂”的整體發展。
2.4 缺乏營銷手段,宣傳途徑單一
由于缺乏足夠的市場競爭意識和宣傳促銷觀念,很多地區或者從沒對“農家樂”旅游進行宣傳促銷,或者促銷力度不夠,導致這些地方的“農家樂”旅游除了當地城鎮居民外,其他游客對它們都不熟悉甚至沒有聽說過。“農家樂”經營者招徠游客的一慣途徑就是靠“口碑”宣傳,或者散發名片,這樣能維持的客源很少。位于優越景區附近的“農家樂”靠這樣的營銷手段,確實招徠了大量的游客,比如南山景區。但是,對于整個行業的發展來說,這樣的營銷手段是危險的,它將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農家樂”的發展。
2.5 經營管理不善,無序競爭危害大
由于“農家樂”旅游在許多地區存在明顯的淡旺季差別,旺季時車水馬龍,淡季時門庭冷落,造成了資產的閑置浪費。因此,在一些管理不規范的地方,“農家樂”經營者之間就出現了不正當的競爭,如互相殺價,導致收入降低,影響其他經營者的正常營業或降低了服務質量等。“農家樂”經營的利潤本身就不高,再加上個別經營者的惡性競爭行為,勢必影響整個地區“農家樂”的發展。隨意調價是有違市場經濟規律的,無序競爭更降低了農家樂的經濟效益。
眾多“農家樂”之間不應該是惡性競爭,而應該利用各自的優勢,開發出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產品,從而滿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形成一種有序的競爭局面,促進整個旅游行業的發展。
3 重慶“農家樂”旅游的發展對策探討
3.1 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由于某些地區“農家樂”的開發未經過合理的規劃和布局,致使該地區的“農家樂”發展面臨挑戰。要改變這一現狀,在開發“農家樂”的過程中,必須注重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對于景區周圍數量過于密集的“農家樂”,政府應采取相應的政策進行整改,對不合格的經營戶堅決取締,這樣有利于負荷量過大的景區得到緩解。經營戶在開發“農家樂”時,需要對地理位置、市場需求、基礎設施等因素進行一定的旅游資源評估[6]。
在這一對策中,政府應正確引導,指導經營者合理開發。重慶已有數千家“農家樂”,在數量繼續增加的過程中,政府必須嚴格控制“農家樂”的質量,進行統一規劃,景區周圍“農家樂”數量已經飽和的地方,堅決不再增加。對于已經存在的“農家樂”,政府可以制定可行的政策,提高經營質量。
另外,針對旅游資源的地域特色,因地制宜,規劃設計出不同地域風格的特色鮮明“農家樂”,做到“人無我有”,才能在市場上爭得更大的客源。同一地區的“農家樂”不僅在數量上應該受到控制,而且要在質量上下功夫,開發出多樣化的產品,形成自己的特色,避免雷同與惡性競爭。
3.2 改善基礎設施,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基礎設施的完善有助于“農家樂”的長遠發展。重慶一些“農家樂”的地理位置比較偏僻,沒有路標指示或沒有公路可以直接到達,這種情況實在不利于“農家樂”的發展。要發展,交通狀況必須得到改善[7]。
“農家樂”的住宿條件也應得到一定改善,這是基礎設施中的重要部分。某些“農家樂”的住宿條件還處于初級狀態,衛生狀況得不到保障,游客住宿也不放心。為了讓游客在農家住得放心,住宿條件的改善是必要的。
經營“農家樂”的同時,也需要注意保護環境。農民自主經營戶應該提高自身的環境保護意識,在經營“農家樂”時,污水不能隨便排放。經營者自身的環境保護意識提高了,旅游環境改善了生態環境才能得到保護。
3.3 突出“農家樂”的“農”味
為了突出“農家樂”的“農”味,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首先,建筑上可以建造一些有鄉村特色的房屋,比如茅屋、竹樓、木屋等,突出儉樸的風格,從住宿開始給旅游者以接近自然的最佳感受。“外樸”是一方面,“內秀”也不能缺少[8]。要做到“內秀”應該從“農家樂”的旅游服務職能方面做起,屋內衛生、舒適、美觀,這樣游客才能住得舒適。建筑上,可以把巴渝文化融入其中,體現不一樣的巴渝風情,吸引周邊地區的游客,擴大旅游客源市場。
其次,飲食上注重農家菜的供應,在現有飲食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更突出農家風味的菜品,盡可能用在農家就地取得的原料來烹飪。與餐館的菜品盡量有所區別,要讓游客感覺脫離了城市的束縛,全身心地享受農家樂趣,體驗鄉村人民的真實生活。
再次,開展多種與農事結合的娛樂活動。比如,讓游客親自下地勞作、采菜,學習耕種。而不僅僅局限于麻將、唱歌等隨處可見的娛樂活動。要想獨樹一幟就得開發出特色產品,經營者可以根據不同的時節開展不同的娛樂活動,比如,在春季,可以讓游客在果園欣賞田園風光;夏季,讓游客參與農事勞動;秋季,讓游客參與到農作物的收割和果實采摘中;等等。娛樂活動的形式和內容豐富,客源市場也將隨之擴大。
3.4 多種營銷手段結合,宣傳途徑多樣化
“農家樂”在對外宣傳方面應采取多種手段相結合,爭取最大的客流量。經營者可根據重慶的特殊優勢進行各方面的宣傳,比如,利用重慶直轄十周年紀念日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主題,與“農家樂”的宣傳結合起來。有紀念意義的地區,可以結合此方法,招徠一些特殊的游客,擴大游客范圍。
宣傳的途徑除了利用口碑和散發名片以外,還可以采用廣告宣傳的方法,雖然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但是對于想建立星級“農家樂”的經營者來說,這是一種有效的宣傳手段。普通的“農家樂”想要在宣傳方式上改變,可以在距離“農家樂”交通方便的地方,豎立宣傳招牌,建立路標指示,指引游客到達目的地。宣傳招牌上要盡量突出自家“農家樂”的特色,以期吸引游客前往。
網絡宣傳也是一條不錯的途徑,“農家樂”可以運用現代網絡的優勢,制作宣傳網頁,這種途徑的花費不高,宣傳面也更廣泛。網頁上盡量突顯“農家樂”的特色,去往路線應指示清楚,住宿條件、飲食、娛樂等都要標示出來以吸引游客。另外,網頁上可以多貼幾張照片,標清各項目價格,盡量避免目前“農家樂”在網絡宣傳上內容不詳、去往路線不清、消費價格不明等不完善之處,讓游客放心。
參考文獻:
[1] 江燕玲.重慶市農家樂旅游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6(10):247-248.
[2] 伍 鵬,劉 建.特色旅游“農家樂”及其深層次開發探討———以重慶農家樂為例[J].社會科學家,2001,16(3):20-22.
[3] 鄧錫興.新農村建設背景下休閑農業發展探討[J].湖南農業科技大學學報,2007(5):21-23.
[4] 姜文華.重慶南岸區“農家樂”的建設與發展[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25):14005-14007.
[5] 李茂月.重新解讀城市化[J].法制與社會,2007(9):665-666.
[6] 王思斌.鄉村社會學[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4. 135-138.
[7] 李海平.農家樂旅游與管理[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124-130.
[8] 胡小猛,牛家叢,李 孛.崇明“農家樂”現行旅游運營模式弊端及創新研究[M].旅游學刊,2006(5):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