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在重慶縉云山采集中華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 Cantor)標本共102號,研究中華大蟾蜍的食性并觀察其生活環境。結果表明, 縉云山中華大蟾蜍食物重/體重與體長、體重呈指數關系,縉云山中華大蟾蜍體長(x,cm)與食物重/體重(F,g/g)的相關方程為F=0.063 3e-0.104 7x;體重(w,g)與食物重/體重(F,g/g)的相關方程為F=0.034 7e-0.004 7w,試驗數據與方程擬合良好。中華大蟾蜍主要捕食膜翅目、鞘翅目和鱗翅目昆蟲,有益系數為83.19%,有益程度高,應加強保護。
關鍵詞:中華大蟾蜍;食性;有益系數;重慶縉云山
中圖分類號:Q9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14-3310-03
對于蛙類食性前人已有較多研究[1-9]。中華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 Cantor)屬無尾目(Anura)蟾蜍科(Bufonidae)蟾蜍屬(Bufo),有關中華大蟾蜍的食性,食物量與其體重、體長的關系,充塞度和飽滿指數及其與生活環境的關系等的研究少見報道。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對重慶縉云山中華大蟾蜍食性進行了研究,以期深入認識中華大蟾蜍的生物學特性,為其保護提供理論依據。現將研究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采用野外考察與室內觀察相結合的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在重慶縉云山采集中華大蟾蜍標本102號,分析其棲息環境和食性。標本采獲后立即用7%甲醛溶液固定,帶回實驗室。
測定中華大蟾蜍體長和體重,剪下蟾蜍胃腸稱重,胃腸內容物取出稱重,用放大鏡、解剖鏡、顯微鏡對胃腸內容物計數。胃腸內動物性食物按綱、目、科分類,盡量細分;胃腸內動物數量按所能發現的動物的頭部數量來確定,無頭部的按某一種類器官或結構的套數確定[5-7]。中華大蟾蜍胃腸充塞度參照通用的分級標準,分為0-5級。0級,胃和腸內無食物;1級,胃內無食物,腸內有1/4殘食;2級,腸內有少量食物,約占1/2;3級,胃腸內食物適量,約占3/4;4級,胃腸內充滿食物,但胃腸壁不膨大;5級,胃腸內充滿食物,胃壁膨大。飽滿指數=食物團重量/蟾蜍純體重×100;有益系數=(胃腸內害蟲個體數-胃腸內益蟲個體數)/食物個數。所得數據借助Matlab軟件進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胃腸內容物的成分及數量
分析重慶縉云山中華大蟾蜍標本102號,其胃腸內容物情況見表1。
中華大蟾蜍的胃腸內容物中動物性食物占主要部分,為食物總數的96.2%。其中以昆蟲綱膜翅目、鞘翅目和鱗翅目昆蟲為主,頻次占比分別為60.8%、68.6%和29.4%。有益種類數量較少。胃腸內食物除了昆蟲綱動物之外,還有多足綱、腹足綱、蛛形綱等動物,說明了中華大蟾蜍的食物范圍較廣。同時還發現胃腸內動物食物已部分消化,但植物還相當完整,說明中華大蟾蜍消化植物性食物的能力弱。植物性食物主要是殘葉,占總頻次的14.7%,石子占總頻次的24.5%。觀察發現,中華大蟾蜍是在攝取動物時將這些植物體和石子吞入口內的。中華大蟾蜍食物總數量為1 053個,其中害蟲為932個、 益蟲為56個、益害不明為65個,中華大蟾蜍的有益系數為83.19%,說明其有益程度較高。
2.2 充塞度和飽滿指數
調查中華大蟾蜍胃腸充塞度和飽滿指數結果見表2。由表2可見, 102只中華大蟾蜍中有2只為空胃,占總數的1.96%。中華大蟾蜍胃腸飽滿指數最低為0.5,最高為7.2,平均為4.0。胃腸充塞度多為3級和4級, 占中華大蟾蜍總數的41.2%。可見中華大蟾蜍的個體捕食率較高, 捕食量較大。
2.3 中華大蟾蜍食物量
統計102只中華大蟾蜍(分8組)的食物量結果見表3。從表3可見,縉云山中華大蟾蜍不僅食性廣而且食量很大,飽食時,胃腸重(胃腸組織及其內容物總和)與體重之比(胃腸重/體重)可達0.188 6。
縉云山中華大蟾蜍胃腸重/體重與體長和體重關系、食物重/體重與體長和體重關系數學模型見圖1、圖2、圖3、圖4。縉云山中華大蟾蜍體長(x,cm)、體重(w,g)與胃腸重/體重(y,g/g)的相關方程分別為y=0.524 4e-0.134 7x,y=0.295 0e-0.004 5w;縉云山中華大蟾蜍體長(x,cm)、體重(w,g)與食物重/體重(F,g/g)的相關方程分別為F=0.063 3e-0.104 7x,F=0.034 7e-0.004 7w。試驗數據與方程擬合良好,說明中華大蟾蜍個體的體長、體重與取食量關系密切。
3 小結與討論
縉云山地處中亞熱帶的四川盆地,植被豐富、地貌復雜、雨量充沛、氣候溫暖,中華大蟾蜍食物來源豐富、食性復雜, 食物主要為昆蟲綱、甲殼綱、蛛形綱、腹足綱動物。攝食的昆蟲涉及13目,以膜翅目、鞘翅目和鱗翅目為主,取食昆蟲種類多于撫州市的澤蛙[9]、貴陽地區菜地內的中華大蟾蜍[2]。
縉云山中華大蟾蜍飽滿指數最低為0.5,最高為7.2,平均為4.0;充塞度多為3級和4級, 占中華大蟾蜍標本總數的41.2%,可見縉云山中華大蟾蜍的個體捕食量大。縉云山中華大蟾蜍不僅食性廣且食量大, 飽食時,胃腸重/體重值可達0.188 6。縉云山中華大蟾蜍胃腸重/體重和體長、體重密切相關;食物重/體重和體長、體重密切相關,說明中華大蟾蜍的食量受個體大小的影響極為明顯。這與肖調義等[6]對桂東野生棘胸蛙食性研究結果相似。102只中華大蟾蜍攝取的食物總數為1 053個,其中害蟲932個, 益蟲56個, 益害不明的65個,有益系數為83.19%,與鄒壽昌[10]報道的徐州市郊稻田內中華大蟾蜍(有益系數90.14%)相近,高于金線蛙[1] (Rana plancyi Lataste,有益系數45.45%)、棘腹蛙[7](Rara boulengeri Guenther,有益系數68.31%),低于合征姬蛙[3](Microhyla mixtura Liu et Hu,有益系數95.08%)。
由研究結果可見,中華大蟾蜍食性廣、食量大、有益系數高,有益程度高,應加強保護。
參考文獻:
[1] 盧祥云,韓曜平,邱 挺.蘇州地區金線蛙食性的初步研究[J].四川動物,2000,19(2):51-53.
[2] 辜永河,聶捷夫.貴陽地區菜地內中華大蟾蜍食性分析及捕食觀察[J].動物學雜志,1985,20(2):9-12.
[3] 石 靈,崔 盛,孟 艷.商城產合征姬蛙的食性分析[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2(1):78-80.
[4] 蘇炳之.廣東31種兩棲動物食性的研究[J].兩棲爬行動物學報,1985,4(4):313-319.
[5] 薛清清,姚 丹,唐 晨,等.福州地區澤蛙食物多樣性的初步分析[J].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0(3):67-69.
[6] 肖調義,趙玉蓉,王紅權,等.桂東野生棘胸蛙食性的初步研究[J].水利漁業,2003,23(5):21-22.
[7] 袁鳳霞,溫小波.鄂西棘腹蛙的生活習性及其食性的初步研究[J].動物學雜志,1990,25(2):17-21.
[8] 周 偉,潘曉賦,歐曉紅,等.昆明滇蛙和昭覺林蛙食物比較及益害評價[J].動物學研究,2007,28(1):28-34.
[9] 周亞平.撫州市澤蛙的食性[J].動物學雜志,2001,36(5):43-45.
[10] 鄒壽昌.徐州市郊大蟾蜍生態的初步觀察[J].動物學雜志,1966,6(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