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HPLC法測定了廣西12個產區、不同栽培模式下種植的穿心蓮藥材的穿心蓮(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內酯含量和脫水穿心蓮內酯含量。結果表明,新產區藥材穿心蓮內酯和脫水穿心蓮內酯的總量普遍高于舊產區,新產區穿心蓮藥材質量優于舊產區。遮陰不利于穿心蓮藥材中穿心蓮內酯和脫水穿心蓮內酯含量的積累,大棚內套種和林下套種的穿心蓮藥材的有效成分含量相對較低。
關鍵詞:穿心蓮(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產區;穿心蓮內酯;脫水穿心蓮內酯;質量評價
中圖分類號:R2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19-4717-03
穿心蓮(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為爵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全草可藥用,具有清熱解毒、瀉火燥濕等功效[1],臨床上多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菌痢、胃腸炎、感冒發熱及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療[2]。穿心蓮內酯與脫水穿心蓮內酯是穿心蓮的主要活性成分與指標成分[3]。穿心蓮內酯具有抗炎、抗菌、抗腫瘤、抗病毒、保肝利膽等作用[4]。脫水穿心蓮內酯具有抗炎解熱的作用。
穿心蓮產于濕熱的平原、丘陵地區,喜溫暖濕潤氣候,怕干旱,長時間干旱會導致穿心蓮生長緩慢,葉片狹小,過早開花,產量下降[5]。廣西高溫多雨的氣候非常適宜穿心蓮的生長,是穿心蓮藥材的主產區之一。近年來,由于使用量的增加,廣西穿心蓮產區也在不斷地擴大,除了貴港市、興業縣等老產區外,橫縣、馬山縣、隆安縣等地也相繼發展了穿心蓮的產業化種植。本研究通過測定新產區穿心蓮藥材的穿心蓮內酯、脫水穿心蓮內酯的含量,并與老產區藥材進行比較,以確定新產區種植的穿心蓮藥材的質量,為穿心蓮藥材的種植、加工提供技術指導和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供試材料采自舊產區興業縣高峰鄉(玉米地套種)、興業縣沙塘鎮(玉米地套種)、貴港市湛江鎮(玉米地套種);新產區貴港市新塘鄉(玉米地套種)、橫縣云表鎮(玉米地套種)、橫縣云表鎮(桉樹林下套種)、橫縣橫州鎮(玉米地套種)、隆安縣城廂鎮(大棚內套種)、隆安縣那桐鎮(玉米地套種)、隆安縣丁當鎮(香蕉林下套種)、馬山縣白山鎮(裸地種植)、馬山縣喬利鄉(裸地種植)。所有材料于開花前采收,曬干或烘干。
1.2 方法
水分含量測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水分測定方法進行。
2 結果與分析
穿心蓮內酯的HPLC檢測波長為225 nm,脫水穿心蓮內酯的檢測波長為254 nm,檢測過程中采用梯度洗脫的方法進行洗脫,標準品及樣品檢測得到的色譜圖見圖1-3。
不同產區、不同種植模式下穿心蓮藥材水分及其內酯含量的測定結果見表1。結果表明,穿心蓮內酯含量較高的產地為新產區的馬山縣喬利鄉(裸地種植)、馬山縣白山鎮(裸地種植)和橫縣云表鎮(玉米地套種),其含量均在2%以上;含量較低的產地為新產區的隆安縣丁當鎮(香蕉林下套種)、隆安縣城廂鎮(大棚內套種)和橫縣云表鎮(桉樹林下套種),均在0.8%以下。脫水穿心蓮內酯含量較高的產地為新產區的隆安縣那桐鎮(玉米地套種),達到0.751%,較低的為新產區的馬山縣喬利鄉(裸地種植)和橫縣云表鎮(桉樹林下套種),僅為0.107%和0.165%。
舊產區的穿心蓮內酯和脫水穿心蓮內酯的單一成分含量均處于中等水平,但綜合考慮二者含量,發現新、舊產區穿心蓮藥材的穿心蓮內酯、脫水穿心蓮內酯總含量存在較大差異。其中舊產區穿心蓮藥材總內酯含量在1.158%~1.425%之間,而新產區穿心蓮藥材總內酯含量變化幅度較大,在0.929%~3.417%之間。其中,總內酯含量較低的是新產區桉樹林下套種、香蕉林下套種和大棚內套種的穿心蓮藥材,總含量分別為0.929%、1.002%和1.196%。總內酯含量較高的為裸地種植的馬山縣喬利鄉和馬山縣白山鎮,分別達到3.417%和3.057%。表明不同種植模式對穿心蓮藥材內酯成分的積累有較大影響,可能是由于桉樹林、香蕉林和大棚套種栽培時,穿心蓮所受到的光照相對較弱,光照時間相對較短,影響了內酯成分的積累,而裸地種植的藥材能夠充分接觸自然光照,進行充分的光合作用,有利于其體內次生代謝產物的積累。
在相同種植模式下,舊產區穿心蓮藥材的總內酯含量普遍低于新產區。玉米地套種和裸地種植模式下新產區所產藥材的總內酯含量在1.778%~3.417%之間,表明新產區所產藥材質量普遍高于舊產區。
表1結果表明,不同產區穿心蓮藥材中穿心蓮內酯含量高于脫水穿心蓮內酯含量,并且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變化規律,穿心蓮內酯含量越高,脫水穿心蓮內酯的含量可能越低,如馬山縣喬利鄉所產穿心蓮,其穿心蓮內酯含量為3.310%,是所有測定產區藥材中穿心蓮內酯含量最高的,但其脫水穿心蓮內酯的含量卻是最低的,僅為0.107%。
3 討論
穿心蓮內酯與脫水穿心蓮內酯的總含量是評價穿心蓮藥材質量的重要指標,《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一部)規定穿心蓮藥材中二者總量不得低于0.80%。本試驗測定結果中,廣西區內5個地區所產出的穿心蓮藥材均符合要求,藥材質量較好,尤其是新產區所產藥材內酯總量較高,比較適合用于內酯類成分的提取加工。
光照對不同藥材有效成分積累的影響不同[6],本試驗表明光照對穿心蓮藥材的內酯類成分的積累具有明顯影響,充分的光照有助于穿心蓮藥材總內酯成分的積累,但其具體的影響機理還需進一步研究。不同的套種模式下的光照強度和光照時間不盡相同,因此不同的套種模式對穿心蓮藥材質量的影響不同。桉樹林下種植、香蕉林下種植和大棚內套種的穿心蓮藥材因處于弱光、短光照環境下,有效成分積累較慢,藥材的質量相對較差。裸地種植的穿心蓮藥材不受光照的限制,充分接觸自然光照,其有效成分的合成不受光照條件的影響,因此裸地種植的穿心蓮藥材的總內酯含量是最高的,但因為地塊內種植的作物品種比較單一,產生的效益就相對下降。而玉米地套種的藥材,因生長后期玉米已經收獲,對穿心蓮的光照影響已經消除,內酯成分得以正常積累,玉米地套種的穿心蓮藥材總內酯含量相對較高,藥材質量也較高,經濟效益相對較高。因此,選擇正確的套種模式,對保持穿心蓮藥材的質量,提高藥農收入非常重要。
舊產區的穿心蓮藥材總內酯含量相對低于新產區,表明連續種植的土壤可能對穿心蓮內酯含量的積累具有一定影響。因此在發展穿心蓮產業化種植中應該注重新種植產區的開發。本試驗發現,馬山縣所產穿心蓮的內酯總量較高,表明馬山縣較適合種植穿心蓮,是穿心蓮種植的理想新產區。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第7卷)[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2] 郭 蓓.穿心蓮的研究及臨床開發[J].藥學進展,2004,28(12):542-546.
[3]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4] 劉國利,劉永瓊.穿心蓮內酯的研究進展[J].醫藥導報,2006, 25(1):48-50.
[5] 朱玉寶.藥用植物穿心蓮栽培技術[J].中國林副特產,2012(3):60-61.
[6] 閻秀峰,王 洋,尚辛亥.溫室栽培光強和光質對高山紅景天生物量和紅景天甙含量的影響[J].生態學報,2003,23(5):84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