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下害蟲是一類嚴重危害湖北省甘薯生產的害蟲,通過對3種微膠囊劑進行地下害蟲防治效果試驗,結果表明三唑磷微膠囊劑防治效果最好,毒死蜱微膠囊劑次之,30%辛硫磷微膠囊劑較差。
關鍵詞:甘薯;地下害蟲;微膠囊;藥效試驗
中圖分類號:S435.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20-4942-02
Controlling Effects of Three Microcapsulated Pesticides on Underground Pest
of Sweet Potato
LEI Jian1,YANG Xin-sun1,SU Wen-jin1,WANG Lian-jun1,LI Ming-liang2
(1.Food Crops Institute/Hubei Key Laboratory of Food Crop Germplasm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uhan 430064,China;2.Yuan-an Bureau of Agriculture, Yuan-an 444200, Hubei, China)
Abstract: Underground pest is one kind of important pests endangering production of sweet potatoes in Hubei province. Three pesticides in microcapsule were tested to underground pests of sweet potatoes in fiel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sticide with best control effects is Triazophos MC, followed by chlorpyrifos MC and 30% phoxim MC.
Key words: sweet potato; underground pest; microcapsule; efficacy test
甘薯在中國種植普遍,又稱為紅薯、地瓜、紅苕等,是中國僅次于水稻、小麥和玉米的第四大糧食作物[1,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甘薯消費已轉向加工為主、食飼兼用的階段,消費比例大約為工業加工占45%、飼用占35%、食用占20%[3]。危害甘薯地下部的害蟲主要有螻蛄類、金針蟲類、蠐螬類等,對地下害蟲的防治主要是使用化學農藥,然而多用高毒高殘留農藥,不符合農產品無公害生產要求。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微膠囊劑藥劑防治試驗[4-6]。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試驗于2011年6~11月在湖北省荊門市屈家嶺管理區試驗地進行。參試品種為食用型甘薯品種鄂薯7號。參試藥劑為30%辛硫磷微膠囊劑、毒死蜱微膠囊劑、三唑磷微膠囊劑,均由徐州市農業科學院提供。
1.2 試驗方法
試驗于6月中旬在甘薯地下害蟲發生嚴重的地塊用藥,施用方法分別是30%辛硫磷微膠囊劑蘸根、三唑磷微膠囊劑蘸根、毒死蜱微膠囊劑蘸根和毒死蜱微膠囊劑穴施、30%辛硫磷微膠囊劑穴施、三唑磷微膠囊劑穴施,對照(CK)為只用清水不用藥。30%辛硫磷微膠囊劑和三唑磷微膠囊劑折合每公頃用量為15 kg、毒死蜱微膠囊劑折合每公頃用量為0.5 kg,甘薯按常規方法進行栽種。3次重復,每小區為5行,每壟種20株,壟距為0.8 m,株距為0.25 m,小區面積24 m2。移栽日期為6月15日。
收獲時調查地下害蟲為害情況,每小區隨機調查10株,逐個調查薯塊,并按分級標準分級,記載各處理地下部分鮮重及蟲咬率。綜合評價藥劑對甘薯地下害蟲的防治效果。薯塊蟲咬級別按以下標準分級:0級,無蟲咬,薯塊表面光滑;1級,蟲咬孔1~2個,蟲咬深度淺,薯塊表面較光滑,不影響薯塊商品率;2級,蟲咬孔3~4個,蟲咬深度中等,薯塊表面可見明顯蟲咬痕跡,影響薯塊商品率;3級,蟲咬孔5個以上,蟲咬深度深,嚴重影響薯塊商品率。
病情指數按以下公式計算:病情指數=(1級薯塊數×1+2級薯塊數×2+3級薯塊數×3)/(總薯塊數×3)×100
2 結果與分析
收獲時調查甘薯病情指數和地下部分鮮重情況(表1),結果表明,三唑磷微膠囊劑蘸根處理的防治效果最好,病情指數為19.09;三唑磷微膠囊劑穴施處理的效果次之,病情指數為19.94;其他處理防治效果從好到差依次為毒死蜱微膠囊劑蘸根處理、毒死蜱微膠囊劑穴施處理、30%辛硫磷微膠囊劑穴施處理、30%辛硫磷微膠囊劑蘸根處理。
在0.05水平,三唑磷微膠囊劑2種處理與毒死蜱微膠囊劑、30%辛硫磷微膠囊劑2種藥劑的4種處理相比,病情指數存在顯著性差異,可見藥劑三唑磷微膠囊劑防治效果顯著優于毒死蜱微膠囊劑與30%辛硫磷微膠囊劑。
在0.01水平,三唑磷微膠囊劑、毒死蜱微膠囊劑2種藥劑4種處理與30%辛硫磷微膠囊劑2種處理相比,病情指數存在顯著性差異,三唑磷微膠囊劑防治效果顯著優于30%辛硫磷微膠囊劑。三唑磷微膠囊劑2種處理與毒死蜱微膠囊劑2種處理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相同藥劑的不同處理方式(蘸根與穴施)差異均不顯著,說明施用方法對藥劑作用影響不大。
3種藥劑6種處理對于甘薯的地下部鮮重在0.05及0.01水平均不存在顯著差異性(表1),說明3種藥劑對甘薯地下部鮮重影響不明顯。
3 小結
3種藥劑中三唑磷微膠囊劑防治地下害蟲效果最好,毒死蜱微膠囊劑次之,30%辛硫磷微膠囊劑較差,但是相對于對照,3種藥劑降低病情指數效果顯著。相同的藥劑,蘸根與穴施2種處理方式效果相當。3種藥劑及各處理方式對甘薯地下部鮮重無顯著影響。對于地下害蟲防治推薦施用三唑磷微膠囊劑。由于甘薯地下害蟲種類繁多、混合發生、發生期不一、蟲期重疊、危害期長,防治難度大[7],選擇最佳的施藥時期、施用技術和方法進行防治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陸漱韻,劉慶昌,李惟基.甘薯育種學[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
[2] 鄧學良,周文化,付 希.甘薯食品產業發展概況與前景分析[J]. 糧食與飼料工業,2009(5):15-16.
[3] 李秀英,馬代夫,李洪民,等.甘薯良種推廣和莖線蟲病防治[J].中國種業,2001(4):11-12.
[4] 陳建明,俞曉平,陳列忠,等.我國地下害蟲的發生為害和治理策略[J].浙江農業學報,2004,16(6):389-394.
[5] 朱金星.5%紫丹顆粒劑防治甘薯地下害蟲藥效試驗[J].浙江農業科學,2003(1):39-40.
[6] 黃應昆,羅志明,李文鳳,等.甘蔗地下害蟲藥劑防治效果評價[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9,24(5):672-676.
[7] 秦素研,王俊嶺,劉志堅,等.四種藥劑對甘薯地下害蟲的防治研究[J].雜糧作物,2010,30(4):29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