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調查了播期與鏟除蘆頭措施對二年生和三年生中藥防風(Saposhnikovia divaricata)的抽薹率及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通過調整播期,并配合第二年秋末或第三年春初鏟除蘆頭措施可以有效控制三年生防風早期抽薹。播期為7月20日處理的三年生防風抽薹率可控制在4%以下,產量達到14 899.73 kg/hm2,折干率為32.96%,每公頃產值可達11.79萬~14.73萬元。在防風人工栽培中,每年切斷蘆頭并調整播期可有效控制植株抽薹、延長生長年限。
關鍵詞:防風(Saposhnikovia divaricata);播期;鏟除蘆頭;抽薹率;產量
中圖分類號:S567;S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20-4977-03
Effects of Sowing Date and Eradication of Reed Head on Bolting and Yield of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WANG Zhi-hui1,SONG Jin-hui1,FENG Sheng-xia2,WANG Hong-wei3
(1. Hebei North University, Zhangjiakou 075000,Hebei,China;2.Huailai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Bureau,Huailai 075400,Hebei,China;3. Zhangjiakou Agriculture Bureau,Zhangjiakou 075000,Hebei,China)
Abstract: Effects of sowing date and eradication of reed head measures on bolting and yield of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djusting the sowing date and eradicating the reed head at late autumn of second years or at early spring of third years could effectively control early bolting of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gravn three years. The bolting rate could be below 4%. The yield, dry weight rate and production value reached to 14 899.73 kg/ha, 32.96% and 117 900~147 300 yuan per hectare at sowing date on July 20th, respectivly. In the cultivation of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eradicating reed head and adjusting sowing date could control the bolting of plant and extend years of growth.
Key words: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sowing date; eradication of reed head; bolting rate; yield
防風為傘形科植物防風(Saposhnikovia divaricata)的未抽花莖植株的干燥根,是治療外感風寒的常用中藥,也是許多中成藥的主要原料和我國傳統的出口藥材,年需求量在2 000 t以上[1,2]。近年來由于大量采挖及草原開墾,野生資源已近枯竭[3],因此在適合防風生長的荒坡地或耕地進行人工栽培成為從根本上解決市場需求的有效途徑。但人工栽培防風在種植第二年或第三年會大量抽薹,最高可達90%以上;抽薹后根部隨之木質化,嚴重影響藥材的品質和產量[4,5]。本研究針對防風生產中存在的未熟抽薹問題,通過調整播期與鏟除蘆頭,尋求降低防風抽薹率的有效措施,為河北省壩上地區栽培防風,控制其抽薹提供技術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于2010~2012年在農業部張北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進行,所用材料為野生防風人工馴化兩年生種子,供試土壤為沙質栗鈣土坡梁地。
1.2 試驗設計
試驗共分6個播期(5月10日、6月20日、7月20日、7月30日、8月10日和8月20日)處理,每個處理12次重復,小區面積為1.98 m2。播種后澆水覆膜(黑膜),出苗后揭膜。第一年(2010年)除施有機肥(52 500 kg/hm2)與過磷酸鈣(270 kg/hm2)做底肥外,生育期間不再進行肥水管理;第二年(2011年)除草2~3次,不施肥、不澆水;第三年(2012年)于6月中旬追施1次尿素(300 kg/hm2),配合澆水1次,以促進地上部的生長,7月中旬與8月初分兩次追施復合肥(450~600 kg/hm2),促使防風根的生長。
1.3 測定項目
第二年在各播期處理中分別選取3個小區調查其抽薹率,并于秋末收獲這3個小區進行測產,然后于第二年秋末和第三年春初分別對各處理中的3個小區采取鏟頭措施,剩余3個小區作為對照,調查第三年各小區的抽薹率。
抽薹率=(抽薹植株數/小區總植株數)×100%
于第二年和第三年秋末各測取3個小區防風的根鮮重、根干重(由鮮樣直接曬干),記錄數值并計算折干率。根據小區產量折算每公頃產量。
折干率=(根干重/根鮮重)×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播期對兩年生防風抽薹率的影響
播期處理對兩年生防風抽薹率的影響見表1。由表1可以看出,隨著播期的推遲防風生長第二年抽薹率顯著下降,播期推遲至7月20日,防風抽薹率降至2.19%,與5月10日的44.31%和6月20日的25.87%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與其他播期處理差異不顯著。由此說明,單從抽薹率角度來看,兩年生防風的最佳播期為7月20日。
2.2 鏟除蘆頭對三年生防風抽薹率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鏟除蘆頭措施對抑制三年生防風抽薹有顯著效果。不同播期各處理與對照間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但鏟頭時間對抽薹率的影響差異不顯著。春季和秋季鏟頭對不同播期防風抽薹率的影響趨勢一致,即各處理抽薹率均隨播期的推遲而有所下降,其中與5月10日播期處理相比,6月20日播期處理的防風鏟頭后抽薹率下降幅度不大,秋季鏟頭和春季鏟頭后抽薹率分別下降0.42和0.22個百分點。從7月20日播期處理開始防風抽薹率快速下降,秋季鏟頭處理由6月20日的5.73%降至3.42%,下降2.31個百分點,春季鏟頭處理由5.68%降至3.10%,下降2.58個百分點,之后降幅逐漸減緩。說明防風抽薹與根部生物量有關,即防風只有在根系生物量達到一定大小時再經過一段時間的低溫處理才會抽薹開花。
2.3 播期與鏟除蘆頭對防風產量的影響
不同播期處理下防風生長第二年和第三年的產量和折干率見表3。防風生長兩年的產量以5月10日播期處理最高,為9 141.87 kg/hm2,與其他處理差異達顯著水平,且折干率最高,為27.44%;隨播期的推遲,防風的產量和折干率均呈下降趨勢。防風播種后第三年的產量以7月20日播期處理最高,為14 899.73 kg/hm2,與其他處理差異達極顯著水平,此處理的折干率也相對較高(32.96%)。綜合考慮產量和折干率可以得出,高寒區防風生長的最佳年限為三年,于第三年秋末(10月上旬至中旬)收獲防風,其產量可以達到14 899.73 kg/hm2,折合干重為4 910.95 kg/hm2,按最近兩年市場價24~30元/kg計算,每公頃產值為11.79萬~14.73萬元。
3 小結與討論
目前中藥防風人工栽培的關鍵就是控制抽薹。但由于農田水肥條件優良,中藥防風人工栽培后生長較快,表現翌年抽薹的二年生特性[6],而壩上地區生長季短(無霜期100~110 d),一年生防風根量很小,兩年生防風抽薹率過高,因此一般栽培方式難以產出優質藥材。已有研究通過使用肥料、農藥及植物生長調節劑來控制傘形科植物抽薹的問題[7-9],并取得一定效果。隨著我國中藥材GAP的實施與推廣,《中藥材規范化種植研究項目實施指導原則及驗收標準》已明確禁止使用有機合成植物生長調節劑。因此栽培防風的產量與質量二者形成矛盾,只有在生產中解決這一矛盾,防風栽培才能達到優質、高產。
本試驗通過調整播期,并配合第二年秋末和第三年春初鏟除蘆頭措施,不僅可延長防風的生長年限,而且可有效控制三年生防風早期抽薹的現象。其中播期為7月20日的三年生防風抽薹率可控制在4%以下,產量可達14 899.73 kg/hm2,折干率為32.96%,每公頃產值為11.79萬~14.73萬元。在防風人工栽培中,建議每年鏟除蘆頭,可有效控制植株抽薹、延長生長年限,達到豐產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2] 趙 敏.防風種子中內源抑制物質活性的研究[J]. 中草藥,2004, 35(4):441-444.
[3] 孫志蓉,杜永航,李 月,等. 防風產地及品種變遷的研究[A]. 中華中醫藥學會第十屆中藥鑒定學術會議暨WHO中藥材鑒定方法和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
[4] 王建華,樓之岑.防風揮發油的化學成分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1987,22(6):335-338.
[5] 孫 暉,孫小蘭,孟祥才,等.防風抽薹對藥材質量和產量的影響[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08,10(2):101-104,108.
[6] 劉 娟.中藥材防風的栽培技術[J].遼寧農業科學,2005(1):56-57.
[7] 丁德蓉,盧 進,陳興福,等.肥料種類對白芷早期抽苔與產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1999,24(1):23.
[8] 張恩和.生長抑制劑對當歸早期抽苔阻抑效應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1999,24(1):18.
[9] 徐繼振,劉效瑞,荊彥民,等.甘肅當歸提前抽苔的防治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1999,24(11):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