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超級稻桂兩優2號為供試品種,設5個種植密度研究不同密度下桂兩優2號的群體質量。結果表明,種植密度較大有利于植株抽穗期前葉面積指數提高、干物質及氮素積累,因而夠苗快,莖蘗數峰值出現早,有效穗數多;但成熟期的葉面積指數、干物質積累量、氮素積累量及產量以中低密度(基本苗密度為54萬苗/hm2)處理為好。
關鍵詞:超級稻;桂兩優2號;種植密度;群體質量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13-2992-02
桂兩優2號由廣西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育成,是廣西首個通過國家農作物審定委員會審定的超級稻品種,屬感溫型兩系雜交稻組合。在作物栽培學中,良種是高產的根本,良法是實現高產的手段[1-3]。據統計,在水稻增產過程中,栽培技術改進占2/3,而品種更新的作用僅占1/3[4]。如何使超級稻充分發揮自身的超高產潛力是品種育成后必須進行的工作。為了充分發揮桂兩優2號的“超級”優勢,特開展桂兩優2號種植密度對群體質量的影響試驗,以為超級稻的栽培調控和群體控制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供試水稻品種為桂兩優2號,由廣西稻豐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提供。
1.2 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2年(作早稻種植)在廣西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水稻試驗田中進行,試驗田土壤屬壤質黏土,有機質27.2 g/kg、堿解氮85 mg/kg、速效磷30 mg/kg、速效鉀73 mg/kg、pH 5.7。
試驗設5個種植密度,其基本苗密度分別為45萬、54萬、63萬、72萬、81萬苗/hm2,分別用E1、E2、E3、E4、E5表示,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共15個小區,小區面積16 m2。用PVC板建構小區,板插入田土13 cm,地上部分剩余20 cm,接口處用薄膜密封,防止水肥滲漏。氮肥施用尿素(含N 46%)554 kg/hm2(根據上年肥料試驗結果設定),按基肥∶分蘗肥∶穗肥=5∶3∶2施入;磷、鉀肥用量分別為過磷酸鈣(含P2O5 12%)450 kg/hm2、氯化鉀(含K2O 60%)300 kg/hm2,磷肥全部作基肥一次施用,鉀肥按基肥、分蘗肥各50%施用?;试谝圃郧?~2 d施入,分蘗肥在返青后施用,穗肥在幼穗分化的1~2期施入。按節水要求進行水分管理,移栽時田間泥皮水,返青期淺水層,分蘗期田間保持濕潤至淺水層。在分蘗盛期統一曬田控苗,復水后干濕交替管理至成熟,其中在幼穗分化第六期(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盛期)和抽穗期等水分敏感時期田間保持淺水層。
1.3 調查內容與方法
1)每小區選定5個點,每7 d調查1次分蘗數,并計算每平方米的莖蘗總數。
2)在拔節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每小區先調查30穴的莖蘗總數,計算30穴的莖蘗數的平均數,根據平均數每小區取3穴代表性植株,用葉面積儀測定葉面積,計算葉面積指數,葉面積指數=單株葉面積/單株種植面積。葉面積測定完成后,將植株分成莖、葉、子粒3個部分(拔節期分為莖、葉2個部分),用牛皮紙包好,放入烘箱中,105 ℃殺青30 min,將溫度調至80 ℃烘干至恒重,然后在1/100電子天平上稱重,計算干物質積累量。然后將稱重后的植株干樣粉碎,過60~80目的篩網,裝入封口袋中,用奈氏比色法[5]測定氮素含量。
3)成熟期按以下方法調查各性狀:有效穗數為調查干物質時調查的30穴的有效穗數,取代表性3穴調查每穗總粒數和結實率;從小區實收稻谷中取1 000粒稻谷測定千粒重;產量按小區實收產量折算成每公頃產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密度下桂兩優2號莖蘗動態變化的比較
在同等肥力條件下,密度越大,夠苗越早。由圖1可以看出,密度較大的E3、E4、E5在移栽后35 d時莖蘗數最多,密度較小的E1、E2直到49 d時莖蘗數才達到峰值。對于桂兩優2號這種株型較緊湊的水稻品種,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數。
2.2 不同密度下桂兩優2號葉面積指數、干物質積累量及氮素積累量的比較
抽穗期以前,桂兩優2號的葉面積指數、干物質積累量及氮素積累量總體上以密度較大的E3、E4、E5處理較高;成熟期則是種植密度較小的E1、E2處理較高(表1)。成熟期E1、E2處理葉面積指數差異不顯著,但都顯著高于E3、E4處理;成熟期E1、E2、E3、E4處理間干物質積累量及氮素積累量差異均不顯著,以E2處理最高,分別達到15 119.10 kg/hm2和163.14 kg/hm2,以上4個處理氮素積累量均顯著高于種植密度最高的E5處理。
2.3 不同密度下桂兩優2號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比較
結果(表2)表明,不同種植密度對桂兩優2號各產量構成因素沒有顯著影響,5個密度處理的穗數、每穗粒數、結實率、千粒重差異均不顯著。產量以E2處理最高,顯著高于E1和E4 處理。進一步說明密度過低和過高都不利于獲得高產。
3 小結與討論
在施肥一致的條件下,種植密度大有利于植株抽穗期以前的葉面積指數提高、干物質及氮素積累,因而夠苗快,莖蘗峰值出現早,有效穗數多;但成熟期的葉面積指數、干物質積累量、氮素積累量及產量以中低密度處理為好。從各指標及經濟效益等各方面綜合考慮,桂兩優2號應以基本苗密度為54萬苗/hm2(E2處理)最好。
參考文獻:
[1] 胡瑞強.水稻良種良法配套技術研究[J].種子世界,2010(9):26-27.
[2] 萬禮根.淺析水稻良種良法配套技術[J].吉林農業,2010(11):115.
[3] 閆樹合,傅 玉,唐努爾·努爾哈買提.玉米良種良法配套高產栽培技術[J].種子科技,2012(5):39-40.
[4] 蔣彭炎.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理論與技術講座(1):糧食問題與稻米生產[J].中國稻米,1994(1):41-43.
[5] 趙世杰,史國安,董新純.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導[M]. 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