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麥后直播棉不同密度試驗及其與麥套棉經濟效益的對比分析,初步探明麥后直播棉的生長發育規律,篩選出麥后直播棉適宜的種植密度為9.0萬株/hm2,此密度下產量可達3 738.0 kg/hm2;麥后直播棉經濟效益優于傳統麥套棉。
關鍵詞:麥后直播棉;密度;生育特性;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S562;S35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13-2996-03
近年來,隨著棉田種植結構調整,麥后棉(主要是麥后移栽棉)在長江流域棉區發展迅速,麥后棉的研究成為熱點[1-5]。目前麥后棉選用的品種以雜交棉為主,采用營養缽育苗移栽方式種植,一方面所選品種多為中熟,缺乏早熟類型;另一方面因苗齡長,培育壯苗困難,導致栽后遲發晚熟減產嚴重。為了探索麥后棉輕簡化栽培新途徑,減輕棉農生產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棉田綜合效益,特開展麥后直播棉的試驗研究。通過分析麥后直播棉的生長發育規律和不同密度群體的經濟效益,為組裝其配套豐產栽培技術,促進糧棉增產增收提供技術支撐,并為今后機械化采收配套農藝技術提供技術儲備。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及材料
試驗于2011年在湖北省天門市漁薪鎮漁薪村二組進行。試驗前作為滿幅小麥,品種為鄭麥9023;麥后直播棉供試棉花品種為富棉1號,由國家半干旱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提供,屬短果枝類型短季棉品種。麥套棉供試棉花品種為雜交棉KB02,由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提供,為中熟品種。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4個不同密度處理,分別為6.0萬(A)、7.5萬(B)、9.0萬(C)、10.5萬(D)株/hm2,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24.0 m2,8行區,行距0.6 m,根據密度調整株距,試驗區四周設置保護行;以同一農戶同一田塊的麥套雜交棉為生產對照,以比較二者的經濟效益差異。
1.3 田間管理
小麥6月2日收獲后,試驗田施肥、翻耕、整廂、開溝,6月9日棉花直播、澆水,6月16-20日定苗、補苗,6月21日人工除草,8月10日打頂。
病蟲防治:6月22日、6月29日防治蚜蟲、盲蝽蟓;7月15日、7月29日、8月15日防治棉鈴蟲、斜紋夜蛾。
施肥:底肥施45%復合肥750 kg/hm2;提苗肥施尿素150 kg/hm2;花鈴肥施尿素75 kg/hm2。6月29日、7月29日、8月15日分別用螺效王、鋅硼鉀肥葉面噴肥3次。
化學調控:6月29日、7月15日分別用縮節胺30 g/hm2進行調控。
1.4 調查內容
1.4.1 生育動態及農藝性狀調查 定苗后每個小區掛牌標記連續的10株棉花,觀察生育進程;于9月15日對株高、果枝、總果節、單株成鈴數和脫落率進行調查。
1.4.2 產量記載 分小區單收計產,然后折算為公頃產量;同時每個小區選定10株單獨計產,以考察植株單鈴重。
1.4.3 棉田綜合效益分析 對比分析麥后直播棉和麥套棉棉田綜合經濟效益。
2 結果與分析
2.1 麥后直播棉富棉1號的生育進程
通過定株觀察,麥后直播棉從播種到吐絮共91 d,其中播種至現蕾35 d,現蕾至開花20 d,開花至吐絮36 d,全生育期149 d。季節上,麥后直播棉不影響下茬小麥滿幅播種。
2.2 不同密度處理麥后直播棉的農藝性狀
不同密度處理間麥后直播棉各農藝性狀差異較大(表1)。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株高相應增高,果枝數呈減少趨勢,單株成鈴數減少,脫落率先增加后減少,單鈴重減少。成鈴以秋桃為主,各處理秋桃占成鈴數的69.1%~76.7%,無伏前桃。成鈴以第一果節為主,成鈴率均在90%以上,部分棉株第二果節有少量成鈴。
2.3 不同密度處理麥后直播棉的產量
由表2可知,隨密度增大,子棉產量相應增加,其中處理D產量最高,為3 883.5 kg/hm2,較處理C、B、A分別增產3.89%、9.15%、24.21%。經方差分析,各處理間差異顯著,進一步對各處理進行新復極差檢驗,處理D與處理A之間差異極顯著,處理C與處理A之間差異顯著,其他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
2.4 麥后直播棉與麥套棉經濟效益對比分析
對麥后直播棉(密度為9.0萬株/hm2,即處理C)和麥套棉種植模式全年棉田綜合經濟效益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表3)表明,扣除物化成本及人工費外,麥后直播棉全年棉田效益27 384.1元/hm2,較麥套棉增加15 436.7元/hm2。其中,小麥每公頃產量6 487.5 kg,比麥套棉增加了2 341.5 kg,扣除物化和人工成本,麥后直播棉種植方式下小麥純收入比麥套棉種植方式增加3 363.8元/hm2;麥后直播棉每公頃子棉產量3 738.0 kg、經濟效益30 801.1元,比麥套棉產量減少352.5 kg、經濟效益減少了2 904.6元,但物化投入和人工費用每公頃分別減少了6 577.5、8 400.0元,故純收入比麥套棉增加了12 072.0元/hm2。
3 小結與建議
3.1 麥后直播棉經濟效益優于傳統麥套棉
從試驗的情況來看,麥后直播棉與傳統麥套棉相比,前茬小麥產量明顯增加,棉田用工顯著下降,物化投入大量減少,棉田整體效益明顯提升,具有省工節本、降耗增效的特點。有利于增加糧食播種面積,增加糧食產量;有利于實現糧經作物的協調發展,保障主要農產品的供給;有利于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兩型”社會的發展,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
3.2 麥后直播棉適宜密度
試驗結果表明,隨著密度的增加,子棉產量增加。考慮到2011年7~9月雨水較常年偏少的氣候特點,要注意合理的密度范圍,以9.0萬株/hm2左右為宜,防止密度過大、后期雨水偏多,形成水發旺長,造成田間陰蔽過大,通風透光條件差,影響產量和品質。
3.3 麥后直播棉管理要點
一是搶收前茬搶播種,積極造墑,確保一播全苗;二是加強苗期管理,搞好中耕松土除草,早間苗、定苗,防止苗擠苗、草荒苗現象;三是根據棉苗前期生長較慢、搭架困難、后期長勢較旺的特點,搞好水肥運籌、化學調控,做到前促后控、早控勤控,確保穩長健長。
3.4 建議
在發展麥后直播棉過程中,要根據品種、種植模式的特點,重視農機與農藝的配套,提高植棉機械化水平。還需要進一步開展適宜麥后直播的棉花品種篩選、合理密度、化學調控、科學施肥試驗示范,集成組裝配套高產栽培技術。
參考文獻:
[1] 楊長琴,劉瑞顯,郭文琦,等.麥棉兩熟不同種植方式棉花生育特性及產量構成[J].江蘇農業學報,2011,27(5):944-949.
[2] 易福華,華國雄,王鑒遠.機械化麥后直播棉早熟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江蘇農業研究,2000,21(2):47-52.
[3] 王國英,吳亞紅,羿國香.湖北短季棉麥后直播不同密度試驗[J].江西棉花,2010,32(3):19-22.
[4] 陳建平,張 萼,王海洋,等.麥后棉品種、密度和種植方式對皮棉產量的影響[J].江蘇農業學報,2011,27(1):31-35.
[5] 余隆新,榮義華,張教海,等.麥后移栽棉生產現狀及技術對策[J].湖北農業科學,2009,48(11):2682-2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