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神功大師”王林事發,商業奇才馬云在微博中為自己和大師交往辯護:“常有朋友指責我去探視‘非科學’的東西。對未知的探索、欣賞和好奇是我的愛好,即便是魔幻術,挑戰背后的奧秘也快樂無窮。好奇心讓人受益。人類很容易以自己有限的科學知識去自以為是地判斷世界。科學不是真理,科學是用來證明真理的。過度的沉溺信仰和迷失信仰都是迷信,今天我們是后者。永葆好奇。”
馬云的辯護并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科學的發展和進步也需要好奇心,沒有好奇心,就沒有新科技發明的誕生。但是探究科學僅有好奇心還不夠,對違反基本科學常識的常見騙術,還保持所謂的好奇心,則是偽好奇,是無知。
按道理說,馬云有這樣的好奇心,是無可厚非的,這是他的自由和權利。但作為一個社會名人,他的一言一行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名人的影響力是一把雙刃劍,使用到正確的地方,會對社會和他人產生巨大的正能量,但如果用到不恰當的場合,則會導致巨大的負面效應。
氣功在國內的長期存在是一個事實,并且源遠流長,但是從科學上講,其只能是一種以呼吸的調整、身體活動的調整和意識的調整為手段的身心鍛煉方法和養生手段,并不是什么特異功能。
這些年來,氣功宣揚的很多特異功能或者是“神功”已經被科學界普遍認為是偽科學。但馬云對“神功”的迷戀不是第一次了,前些年一度神功蓋世的“養生大師”李一還在養身江湖中招搖時,馬云就是其座上賓。這至少表明他在科學思維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短板。
商業方面的精明,并不意味著馬云在其他方面也是知識的全才,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的。不過馬云也需要進行一下反思,不管他對“神功大師”們如何好奇,如何想探究他們的奧秘,但千萬別成為“神功大師”們利用的道具來愚弄公眾。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有很多社會精英和名流常常被一些“神功大師”所利用,在王林大師這里也不例外。一系列他與各種名人合影的照片,在網絡上引發瘋狂轉發,人們感嘆,竟然有如此多知名商賈、政界人士與“大師”合影及交往,而他們也都變成了王林的道具。
當然,在所謂的“神功大師”隊伍中,王林可能還只能算作一個小字號。多年來,國內“神功大師”如同雨后春筍一般出現,李洪志號稱小時候就能憑氣功穿墻而過,他的這一神話也曾迷惑不少人。更為嚴重的是,李洪志編制的謊言和歪理邪說,直到今天依舊余毒難消。
在這種現象的背后,暴露出來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是:中國人的科學素養依舊十分低下。中國科協有一套科學素養的評價體系,盡管這套評價體系還有進一步改善的地方,但僅依據現有的評價體系,北京市民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也才達到10%,而全國同期水平僅僅只有3.27%,這就是說目前我國有近97%的公民不具基本科學素養,現實令人觸目驚心。
尤為需要注意的是,我國科學素養不達標還包括相當一批政、商、演藝界的知名人士,而這次王林大師的事件則是對此做了個絕好的注腳。這也就能夠解釋為什么平時一些社會謠言總能夠得到廣泛地傳播,一些荒唐的“神功”或者“神功大師”總能呼風喚雨、風生水起。
本次“王林大師”被曝光的各種與名人合影照中,還有幾張他幾乎赤裸僅穿著三角褲頭的鏡頭,這與周圍衣著整齊的大師敬仰者們形成刺眼的對比。現在一些人或許明白過來了,原來這位令人敬仰的大師在很多時候穿的只是“皇帝的新裝“。而現實中,還有多少大師、二師、小師還在繼續穿著“皇帝的新裝”在招搖過市呢!
面對一撥又一撥奇人和奇事,我們需要的是,少一些好奇心,多一些警惕心。馬云這樣的名人,也不能總拿著好奇心作為自己的擋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