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日本自衛隊前航空幕僚長田母神俊雄在接受香港《亞洲周刊》訪問時表示,中國空軍訓練仍為日本自衛隊30年前水平。在他看來,中國空軍訓練時“向右”、“上升”等飛行指示均由地面通過無線電對飛行員進行指揮,進行這種仿真信號型的訓練是無法戰勝經過現代化訓練的日本自衛隊的。一旦電波遭到干擾,無線電就會出現噪音,無法收到清晰的指示,這樣就打不了仗。目前中國空軍的水平僅此而已。
從地位上說,航空幕僚長相當于他國的空軍司令。因此田母神俊雄論斷還是有一定權威性的。但是空軍是一個高技術的復雜軍種,空軍訓練又有大量的專業語匯,而田母神俊雄在接受訪談時肯定還存在翻譯對原始信息的損害,例如《亞洲周刊》中出現一些諸如“仿真信號型的訓練”這些莫名其妙的詞語,因此田母神俊雄具體要表達的意思,還要看其日文或日語的原始訪談材料。不過從總體來看,田母神俊雄對中國空軍的訓練不大瞧得起。那么中國空軍真實的水平是什么樣,我們可以從公開的一些資料中研判一下。
首先我們要承認從建國后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空軍的訓練時間和西方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這主要是由于過去大量裝備殲七、殲六這類二代甚至一代戰機。由于這類飛機載油量有限,發動機耗油量又大,機械故障較多,而中國的軍費有限,造成空中飛行時間不能滿足訓練需要。但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有實力裝備大量三代戰機的時候,這個情況馬上就會得到改觀。美國空軍專家理查德·哈羅蘭在美國《空軍》雜志2012年2月刊上撰寫文章稱,隨著新一代戰機的揭幕,中國空軍邁入了一場全新的革命。 在飛行訓練上,如今的解放軍空軍據稱每年要求飛行員飛滿200小時,與上世紀60到70年代每年24小時的飛行訓練相比,這已經實現了巨大的提升。在這方面,解放軍空軍正在接近美國空軍的標準。中國空軍那種陳舊的裝備、受人質疑的訓練和過時的概念都已經一去不返。
除了空中的飛行以外,中國空軍還使用各種模擬訓練器來強化飛行員的訓練。例如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研制了高過載條件下的動態飛行模擬訓練器,首次將飛行模擬控制臺與離心機雙重控制結合等,從而實現了高過載條件下的動態飛行模擬訓練。2012年,空軍指揮學院作戰仿真實驗室還研制成功“空軍航空兵戰術級作戰仿真系統”,在國內首次實現了武器平臺、戰術以及戰役仿真系統的一體化訓練,能夠通過虛擬智能,實現了大機群的模擬對抗。使用模擬器的費用要遠低于實機訓練,但訓練的效果卻十分接近,可以迅速提高飛行員對裝備的熟悉和作戰運用能力,使部隊飛行員在最短的時間內,充分發揮武器裝備的作戰效能。如果加上模擬器訓練時間,中國空軍飛行員的訓練時間可能就是一個更為驚人的數字。通過充分貼近實戰的訓練和各種地面輔助模擬設備,外媒認為中國空軍飛行員接近美國空軍的標準絕不是夸張。
因此從客觀角度來看,中國空軍在主戰裝備和相關輔助訓練設備上,和美國等北約國家已經基本處于同一檔次。因此這也就為中國空軍訓練難度迅速接近或達到北約國家訓練標準奠定了基礎。說中國空軍一下子就趕上美國的水平是不現實的,但說中國空軍還是日本30年前的水平,日本航空自衛隊前高官也過于自大。日本30年前F-15J還沒有裝備,F-2更是沒影的事,難道現在中國空軍殲十一、殲十訓練水平還不如日本當時的F-4?
反觀日本航空自衛隊,根據日本自衛隊官方網站對一些飛行員的介紹,可以發現日本F-15J等三代機飛行員的平均飛行小時數也就在160小時左右。這個標準在日本上世紀90年代末全面裝備F-15J的時候比中國空軍要高得多,但現在就已經拿不出手了。實事求是來說,日本不是不想加大訓練的強度,但事故頻發的后果卻難以承受。據日本媒體報道,2011年7月,日航空自衛隊一架F-15戰機曾在沖繩附近海域發生墜機事故,同年10月F-15J又在石川縣發生了油箱墜落事故,導致多人受傷。鑒于此,日航空自衛隊暫停了F-15戰機在全國的飛行訓練。然而F-15戰機復飛僅3周后,2011年11月又在日本宮崎縣境內發生零件脫落事故。此外,日本F-2戰機2007年以來也曾發生數十起零部件掉落事故。由于日本財政的惡化,為了保證起碼的領空安全,日本只能要求航空自衛隊“妥善使用”現有戰斗機,盡量維持一定的規模,盡可能延長使用時間。如果日本要加大訓練強度,現有的主力F-15J壽命就更會縮短,在日本沒有大規模裝備新一代戰機的情況下,這幾乎是一種揮刀自宮的行為。
從表面上看,日本航空自衛隊的沒落是由于國內經濟的不景氣,沒有充足的采購和訓練經費。但實際的問題是缺少制造國產先進戰機的能力,這很大程度上是美國限制的結果。日本引進F-15J應該是日本搭建現代化戰機生產體系的一個絕佳機會,但日本并沒能利用上世紀80年代經濟發展強悍的時候,從美國方面爭取更多的國防航空工業自主權,反而在美國的壓力下,終止了FSX戰機的開發工作,轉而生產出F-2這樣一個不倫不類的F-16變種。直到現在,日本的航空工業也是美國的配屬品,更缺乏先進戰斗機一整套設計、開發、生產、測試體系。現在日本的心神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如果日本能夠走完FSX的一整套開發流程,其國內軍機的制造生產能力就會上一個新臺階。日本即使不進口美國戰機,也完全可以通過開發改進型國產戰機來和周邊抗衡。現在目前日本開發心神這類第四代戰機基本不可能,只能購買美國F-35,具體性能還要看美國的臉色。而中國依靠殲十一的引進、殲十的開發生產,建立了強大的軍用航空業,現在已經發展到了技術井噴階段,不但出現殲十B、殲十一B、殲十五等改進戰機,而且達到了同時開發兩種隱形戰機、一種隱形無人戰機的程度,這與日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日本的經濟實力和軍用航空工業實力,決定了他今后將很難和中國空軍正面抗衡。這也是日本政府在熱炒釣魚島問題,海上保安廳、海上自衛隊咄咄逼人的同時,不斷找美國求助的真正原因。即便是再狂熱的日本右翼分子,也能從數字中看到日本空中力量的劣勢。一旦發生摩擦沖突,單靠日本自己不但偷雞不成還可能遭受更嚴重的損失。而出于美國的需要,日本可以擁有強大的反潛和反導力量,但掌握強大空中力量并不符合現在美國的利益。因此在美國主導的思路下,日本空中自衛隊想翻身就更困難。日本現在真正的出路,是從右翼的狂熱氛圍中解脫出來,不要總想著打打殺殺,占別人便宜,否則到時候沒人來救可找不到后悔藥。
(環球網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