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很大,從海淀法庭到中國劇院有多遠?外地人不知道。但是,從白天咆哮公堂,到晚上歌聲嘹亮,這個心理距離有多遠?除了當事人,別人更不知道。
28日晚,在中國劇院聽夢鴿演唱,對一部分觀眾來說,可能是一次很特殊的藝術欣賞,一種很特殊的審美體驗;這種體驗,對人們慣常的審美習慣,可能是一種挑戰和顛覆。
28日白天,海淀法院開庭審理李某某涉嫌強奸一案。作為被告之一的李某某的母親,夢鴿在法庭上只能旁聽,不能發言。可是,夢鴿對被告之一的供述不滿,竟然當庭發火,并與相關律師發生沖突。這是干擾法庭秩序的行為,是違反法庭旁聽規則的。
有報道說,離開法庭時,夢鴿面無表情,神色冷峻。這是可以理解的。兒子攤上這么大的事情,作為一個母親,不煩心,沒有心理壓力,是不可能的。正因為如此,當晚很多人在網上看到夢鴿在中國劇院演唱的劇照時,都被驚呆了,大呼意外:沒有想到夢鴿具有如此強大的內心,可以白天咆哮公堂,夜晚歌聲嘹亮。
當天庭審進行了近8個小時,有媒體記者注意到,夢鴿從法庭出發時已近7點,在7點55分左右,她已經登臺獻唱《祖國永遠祝福你》,不僅神色如常,演唱也無異樣。真為難夢鴿了。在一個小時之內,要把自己的內心狀態從法庭模式切換為演唱模式,必須排除案件的干擾,集中注意力,醞釀出對祖國的深情,并完美地用歌聲向觀眾傳遞這種美好的感情,殊不容易。但是,一些觀眾可能無法排除記憶,耳畔是婉轉的歌聲,想起來的是曲折而狗血的案情,如換律師,上訪;是強奸還是嫖娼?等等;注意力無法集中,辜負了演員的藝術勞動。
有報道說,夢鴿出場時,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李案剛發生時,有傳聞說夢鴿不能再登臺演唱了,這對夢鴿的粉絲和同情者來說,是一個打擊;夢鴿登臺,是對謠言的最好回擊,粉絲們自然感到揚眉吐氣。還有一些觀眾,可能是出于劇場習慣和禮貌。有多少觀眾鼓掌?是不是全場觀眾都鼓掌了?報道沒有說。
(新京報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