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抗日戰爭后北平光復,北平市政府頒布了集中在稅收、工業、農業、商業、金融業、公用事業六個方面的法律法規。然而,此次法制體系變革與北平經濟之間并沒有產生較好效果的良性互動,這主要表現在法制體系變革的實際效果不盡人意,稅收在其中占據了過于重要的位置等方面。
關鍵詞:抗日戰爭后;北平市;法制體系;經濟;稅收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9-0297-02
晚清以降,隨著天朝的逐步崩潰,中國社會逐步進入了條約體制社會。面對歐風美雨的侵蝕和滋潤,近代中國社會要想重新由邊緣走回中心只有選擇兩條路,即國家近代化之路和民族國家構建之路。在近代中國社會,這兩條路是同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法制體系變革正是民族國家構建的重要內容之一,也為國家的近代化提供了法制上和制度上的保障;同時法制體系變革還是國家近代化的重要內容之一,也為民族國家的構建提供了法制上和制度上的保障。因此,研究抗戰后北平市法制體系變革與北平經濟場景之間的互動則可以更好地折射出戰后中國社會的本質特征。在當代中國,這兩項基本任務也還沒有完全實現,因此研究抗戰后北平市法制體系變革與北平經濟場景之間的互動還可能為當代北京乃至全國的立法、執法等法制體系的建設提供一些經驗和教訓。
一、抗戰后北平市法制體系變革之素描
1945年8月抗戰結束后,北平光復,一切都百廢待舉。為了增加市政府的財政稅收,同時也為了提高北平居民的生活水平,北平市市政府頒布了大量經濟方面的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大都集中在稅收、工業、農業、商業、金融業、公用事業六個方面。
稅收是抗戰后北平市政府推行法制體系變革的中心事項,因此稅收方面的法律法規還是比較完備的。在有關稅收管理上,北平市市政府先后頒布了《北平市佃租委員會組織規程》、《北平市財政局稽征所組織章程及辦事員細則》等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規定了北平市稅收的機構組織、人事管理等一系列事項。在具體稅收征收上,北平市政府先后頒布了《北平市營業牌照稅征收細則》、《北平市屠宰稅征收細則》、《北平市房捐征收細則》、《北平市政府關于印花稅法施行細則》等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就這些具體稅務的征稅標準、征稅方法以及賞罰措施等事項都一一做了規定。
在農業方面北平市政府先后頒布了《北平市農作物耕種工作競賽辦法》、《北平市農業增產工作競賽獎勵暫行辦法》、《北平市政府關于春耕貨款辦法》、《北平市政府減租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規定了競賽辦法、減租方案、貸款優惠措施等事項,并借以提高北平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在商業方面北平市政府首先制定了有關商業登記及管理的法律法規,如《北平市社會局工商業登記整理辦法》、《北平市社會局工商業登記暫行規則》、《北平市工商業管理規則》等等。在市場及攤販管理方面北平市政府先后頒布了《北平市食糧市場章程》、《北平市市場商場管理暫行辦法》、《北平市流動商販管理規則》等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規定了市場管理原則、納稅金額、賞罰方法等事項。
在金融業方面,北平市政府首先頒布了一些規范金融業管理的法規法律,如《北平市銀行章程》、《北平市政府合作金庫章程北平市政府關于商業銀行調整資本辦法的訓令》、《北平市關于加強金融業務管制辦法》等等。這些法律法規規定了金融機構的組織原則、人事管理等事項。另外,針對通貨膨脹,北平市政府為了穩定金融先后頒布了《北平市取締黃金交易暫行辦法》、《北平市政府取締黑銀號辦法草案》、《北平市警察局關于加強金融業務管制辦法》等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規定了金融穩定的措施以及賞罰辦法等一系列事項。
公用事業也是北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北平市政府也頒布了大量有關公用事業方面的法律法規。在自來水方面,北平市政府先后頒布了《水表租金征收辦法》、《出租水表收費辦法》、《北平市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檢定水表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規定了北平市自來水事業的管理機構、股份分配以及賞罰標準等事項。在電業方面,北平市政府先后頒布了《北平市政府管理電料商行規則草案》、《北平市公共電氣設備檢驗規則》、《北平市路燈管理委員會組織規程》等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規定了北平市電業的管理原則、機構組織、人事管理、賞罰方法等一系列事項。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抗戰后北平法制體系變革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去殖民化色彩明顯。由于日偽北京市政府在占領北平期間頒布了大量具有殖民色彩的法律法規,因此抗戰后北平法制體系變革的當務之急就是去殖民化問題。第二,稅收是其法制體系變革的中心事項。抗日戰爭結束后,國共內戰很快開始,因此稅收成為了北平市政府所關注的最重要問題。同時,又由于物價飛漲及社會的動蕩,稅收方面法規法律的變革也十分頻繁,如自來水收費金額三年內變革了六次。但是,戰后北平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急待提高,因此,“在增加稅收和改善人民生活之間保持平衡”[1]便成為了北平市法制體系變革所面對的嚴重問題。
二、抗戰后北平法制體系變革與經濟場景互動之解讀
抗日戰爭勝利以后,由于國共內戰的爆發及美國經濟侵略的加深,北平經濟發展十分緩慢,而從1948—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這段期間則基本上呈現出了崩潰的跡象。
抗戰結束后,北平的公用事業也得到了緩慢的發展。據1 946所國民資源委員會冀北電力公司北平分公司統計,“北平市道路中間懸掛的路燈數為2 829個,道旁電桿上裝設10 945個”[2]。從路燈數的增長上,我們可以看出北平交通事業的發展。另外北平市的自來水業和電業也得到了緩慢發展,以自來水業為例,至1948年全市用水記數達32 035戶[3]。
但是抗戰結束后至1948年北平經濟的發展是十分緩慢的,且經濟結構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根據國民黨經濟部1947年的調查資料,當時“北平的工廠數僅占全國廠數總數的1.93%”[4],數量特別之少。
再讓我們分析分析北平的經濟結構。1947年北平經濟結構較以前相比并沒有明顯的改善,商業從業人數仍占總從業人數的16.456%,農業為二位,占總從業人數12.115%,另外無業人數也達到了總人數的38.47%。這說明在北平法制體系變革推動下的1945—1948年之間的北平經濟發展是非常緩慢的發展。下述的兩個因素導致了這種情況的出現。第一,北平市法制體系變革以稅收為中心,稅收之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據當時的描述,“每一工廠所擔負之捐稅,約有十五種之多,往往一年之利潤不足以供捐稅和攤派”[5]。捐稅不僅種類多,而且稅率十分之重,有的甚至達到了銷售額的50%以上。第二,戰后美國對中國經濟侵略加深的影響。抗日戰爭結束后國民政府為了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而同美國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些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大大有利于美國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在美國經濟侵略的影響下,中國經濟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阻礙。
從1948年開始,隨著國共戰略決戰的到來,北平經濟陷入了崩潰的邊緣,北平的法制體系變革也走進了死胡同。北平經濟的崩潰首先表現在通貨膨脹的嚴重上,北平物價“以民國26年為基數,民國37年的物體指數為37萬倍”[6]。通貨膨脹的嚴重及物價的畸形上漲意味著北平經濟的崩潰。
抗戰后北平法制體系變革與北平經濟場景之間同樣也沒有產生較好效果的良性互動,這主要表現在法制體系變革的實際效果不盡人意,而且還表現為稅收在其中占據了過于重要的位置。當然,造成上述情況出現的原因除了北平市政府缺乏革新的魄力外,還緣于國共內戰所造成的社會動蕩以及美國對北平所進行的經濟侵略。
三、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北平法制體系變革與北平經濟場景互動之啟示
無論是中國傳統史學的“以史為鑒”,還是西方新史學的“歷史現實效用性”都要求我們必須站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點上思考歷史留給我們的啟示。通過對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北平法制體系變革與經濟場景互動的研究,我們可能會得出以下啟示。
第一,社會穩定是實現法制體系變革與經濟場景之間良性互動的重要條件。只有社會實現真正的穩定,政府所主導的法制體系變革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貫徹,經濟才有可能獲得發展。也只有社會實現真正的穩定,政府和民眾才有可能更全心地推動法制體系變革的進一步全面發展。抗戰結束后,由于社會動蕩所造成的北平法制體系變革與北平經濟場景之間的非良性互動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
第二,法制體系變革不僅包括立法體系的變革還包括執法體系的變革。立法工作僅僅只是法制體系變革的第一步,我們還應該關注執法工作,力求實現法制體系變革實際效果的最優化。如果不注重法律的實際效果,那么立法工作僅是一紙空文而已。抗戰后北平市政府在推進法制體系變革過程中如果能更多地關注一下法制體系變革的實際效果的話,北平經濟可能會獲得更快、更好的發展。
第三,稅收只是法制體系變革的一個重要內容而不是基礎內容。稅收是政府用于調節經濟的杠桿,因此其作用和地位十分重要,但這并不意味著法制體系變革必須要以稅收為中心進行。過于關注稅收只會打擊社會生產者的生產積極性,從而不利于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當然也應該兼顧公平。抗戰后北平市政府法制體系變革與經濟場景之間的非良性互動正說明了這一問題。
參考文獻:
[1] 近代北京城市管理法規整理與研究課題組.近代北京城市管理法規研究[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6:254.
[2] 趙晉.北平解放前夕的市政和社會狀況[J].北京黨史,1994,(3).
[3] 北平市政府統計處.民國三十七年第一季公務季報[Z].1948:68.
[4] 李淑蘭.北京近代工業的產生和發展[J].北京師范學院學報,1991,(3).
[5] 李兆侵.北平的手工業——銅錫器[J].工業月刊,5卷3期.
[6] 新民報,1948-03-24.
[責任編輯 陳 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