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應以培養學生的崗位技能為中心。基于此,高職院校的英語專業教學應以市場就業為導向,以崗位技能培養為核心,構建語言+專業+技能的模塊化教學體系,培養市場需要的一專多能的復合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高職英語;崗位技能;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0-0147-02
隨著中國對外貿易不斷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化,社會對外語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可社會的反饋卻令廣大英語工作者倍感尷尬。僅以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據近幾年用人單位的反饋,90%以上的用人單位抱怨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專業知識欠缺,看不懂產品英文說明,不能有效地與外國客戶進行商務函電往來,不能與外商有效洽談業務。而85%以上的學生卻反映專業課程不能適應崗位工作所需,雖然學了多年的英語,卻不能用英語進行有效交流。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們的教學。高職院校商英專業教學到底存在哪些瓶頸制約因素?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培養目標是什么?教學核心與重點是什么?本文從分析高職院校商英專業教學現狀與存在問題入手,探討改革高職商英專業教學的應對措施,提出高職院校的商英專業教學應以市場就業為導向以崗位技能培養為核心,構建語言+專業+技能的模塊化教學體系,培養市場需要的一專多能的復合技能型人才。
一、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現狀
盡管高職教育近幾年來得到了國家高度重視和大力提倡,存在著良好的發展勢頭,可高職院校的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1.生源多層次,學生水平參差不齊。高職院校的生源比較復雜,主要有兩種:一是普通高中畢業生,具有一定的英語基礎,但整體水平不高;二是從中專、技校、職業高中升入高職高專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只在初中階段學過3年英語,英語基礎非常差,對英語不感興趣。
2.教材難統一,英語教學眾口難調。一是高職英語教材繁多,良莠不齊;二是學生生源復雜,知識結構與認知水平不一,因此,很難找到普遍適合高職學生使用的英語教材。
3.設備欠先進,教學效果前提不保。苦于資金不足等因素,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語音設備簡陋,教學資料缺乏,多媒體教輔設備奇缺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英語教學,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4.師資不穩定,缺乏“雙師型”教師。多數高職英語教師教學工作繁重,無法到企業鍛煉,獲得崗位工作經驗。同時,由于待遇、發展前景等各種原因,高職院校英語師資流失現象較為嚴重。
二、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很多高職院校盲目跟風,沒有清晰的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教學計劃頻繁更改,缺乏可持續性發展。
1.教學計劃難制定。盡管目前各類高職院校在專業培養目標上已經逐步形成特色,專業課程的設置安排逐步趨于規范。但培養目標如何制定仍不明確。目標過低,學生專業技能無法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目標過高,大部分學生又無法達到目標要求。理論課與實踐課如何安排也存在問題。與理工科類專業不同,語言類課程的實踐教學操作難度大,實踐工學結合有一定難度;市場對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使得教學計劃的修訂頻繁,計劃缺乏系統性、科學性和針對性。
2.教學目標不明確。很多高職院校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沒有考慮到學情、就業行情等因素,教學目標顯得粗、泛、大。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培養目標應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解決商務活動中的種種問題如撰寫商務函電、開展商務談判、舉辦商務活動等的能力。但是目前高職英語教師側重的仍是諸如語音、語調、語法等英語語言基本知識,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多數英語教師英語語言文學科班出身,缺乏其他相關專業知識有關。
3.教學設施不充足。目前很多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硬件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無法滿足新的辦學理念的需求,從而影響了英語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4.語言與專業難兼顧。一方面,學生基礎差,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展高層次教學有難度;另一方面,高職院校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為主,英語教學應主要為掌握某種專業或技能服務。既要提高學生的英語基礎,又要培養學生專業技能,這不僅對課時安排與課程設置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也對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除英語專業知識外還要精通國際貿易、財經、物流、談判等多方面的知識。
三、對策研究
1.明確教學重點,確定培養目標。高職商英專業應始終以市場就業為導向,充分展開市場調研,統計分析學生的就業領域,針對學生就業崗位群開設相應課程,構建語言+專業+技能的課程體系,與企業聯系實行定單式培養,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2.選取恰當教材,調整教學內容。教材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前提與工具。高職院校的專業英語教材應該在考慮其專業特色的基礎上,突出其崗位特點,增加與學生今后工作崗位相關的素材,并輔以相應的實訓活動,而不宜過于專業化與學術性。教材內容應避免與基礎英語教材內容相重復,其設計應有利于在課堂上開展交互活動。
構建以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為目標的英語課程,以職業技能為核心調整教學內容。進口設備、儀器等的說明書和使用手冊,國際通用技術標準,正在使用的成熟技術和先進技術的原始資料,計算機的操作指令,專業軟件的使用說明,商務談判技巧,開立信用證,報關等崗位需求都可納入高職英語教學內容,使英語更好地與專業結合,便于學生更好就業。
3.改進教學方法,改革考核模式。高職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培養學習者使用英語進行交際和獲取相關信息的能力,而不是單純的語言知識積累。教學應結合專業內容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課堂教學與實訓活動應以學生為中心,倡導研究性學習。在考核方法上,應改變傳統的單一期末閉卷考試形式,結合交際測試理論和職業資格評估模式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多角度(聽、說、讀、寫、譯)、多層面(語言、商務、技能;個體、小組)、多測點(項目完成的各個階段、最終的結果)、多場域(校內理論學習、校外頂崗實習)的“多維”立體式評估,全方位評估學生的語言知識、商務知識、交際能力和國際商務能力等,從而達到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全面的評估。
4.積極推行“雙證書”制。所謂“雙證書”制是指英語專業等級證書+某種專業技能證書如報關員證、會計證、跟單員證等。用人單位往往更注重實際工作能力與相關職業經驗。因此,高職院校學生的取勝之道在于擁有某種專業技能資質證書。
5.大力加強“雙師型”師資建設。高水平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是高質量教學效果的保證。一方面,高職院校要不斷引進既有實踐能力又有較高理論水平的高素質教學人才來充實師資隊伍,完善師資結構;另一方面,學校應提供政策保障,消除教師顧慮,鼓勵教師定期到基層企業實習鍛煉,熟悉其運作環節,索取最新市場信息。比如,各院校應創造機會讓英語教師做外銷員、商務師、導游、翻譯等以提高自己的職業資質,充實理論教學。此外,學校還要提供教師學習深造的機會,以提高專業理論水平,指導課堂教學。
結語
由于高職院校在辦學層次、辦學規模、生源結構、培養目標等方面的特殊性,英語教學必須做出相應的改革。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學除了培養學生英語語言聽說讀寫譯等基本技能外,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崗位技能,增加實訓比重,將課程教學與相關崗位證書結合起來,為社會培養真正一專多能的生產一線高級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 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2] 夏紀梅.影響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相關因素[J].外語界,2000,(4).
[3] 周燕.英語教師培養亟待加強[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6).
[4] 張迎雪.高職英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6).
[5] 梁悅.淺談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遼寧商務職業學院學報,2004,(4).
[6] 金亞秋.新世紀高職英語教學面臨的問題和對策[J].成人教育,2004,(2).
[責任編輯 仲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