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政府管理理念的變化和醫療保險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醫療保險基金核算應根據不同的業務,采取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相結合的會計核算基礎,以便準確、全面地反映醫療保險基金的實際運行情況,有利于預算管理。
關鍵詞:醫療保險基金;會計核算;預算管理
中圖分類號:F842.68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0-0214-02
一、醫療保險基金會計核算改革的必要性
為了規范和加強醫療保險保險基金的會計核算,維護保險對象的合法權益,財政部于1999年制定《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規定對醫療保險基金的會計核算采用收付實現制,會計記賬采用借貸記賬法。當前,醫療保險基金會計核算基礎為收付實現制,收入和費用的歸屬期間與現金收支行為的發生聯系緊密,能客觀真實地記錄現金流量,反映醫療保險基金實際的結余。但是,以此為基礎的醫保會計核算也存在一些缺陷,難以準確反映當期損益。首先,收付實現制所提供的財務信息不完整,僅按照醫療保險基金的進出情況核算基金收入、支出,無法反映基金收支和當期損益的全貌;收入只核算實際繳納數額,不核算欠繳數,單從賬面上看,無法獲取應收未收基金的信息,難以保證應收盡收;醫療保險基金形成的隱性資產和隱性負債不能在會計賬簿和資產負債表中得到反映,其財務狀況不能真實有效地反映,增加醫療保險基金風險。其次,收付實現制不能全面揭示醫療保險基金的真實信息。如支出只反映實際付款支出,不包括已發生未結算及已結算但未付款的支出,這種核算方式會導致低估當期支出,虛增可供支配的醫療保險基金,無法準確評估當期結余,既造成信息誤導,影響基金收支的真實性,同時也給人為調節收支留下了操作空間。 隨著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以現行收付實現制的會計核算基礎存在諸多不足,現行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基金財務制度所提供的財務信息不完整,甚至出現信息誤導,使社會保險基金的決策、管理、監督等缺乏準確依據,不利于形成公開、透明的監督管理體制,不利于資源的有效配置。醫療保險基金會計核算采用什么樣的會計核算基礎,不應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性質決定,而應與社會保險基金的性質或業務相適應,針對不同險種基金運行特點,采用以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相結合的方式。在實行收付實現制的基礎上,根據基金核算和管理的需要,部分地采用一些權責發生制為核算基礎來彌補收付實現制的局限性,使基金管理更加合理化、全面化。
(一)采用“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相結合的核算基礎,可以真實、準確記錄醫療保險基金的收入狀況和全面掌握參保單位的繳費情況
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執行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相結合的會計核算基礎是可行的,它既可解決現行收付實現制核算基礎存在的缺陷,滿足政府對醫療保險基金實行宏觀管理的需要,又能提高醫療保險基金財務數據的透明度和真實性。如在醫療保險費的征繳方面,對于可以正常收到的醫療保險費,可以按照收付實現制的原則,在款項實際收到時記入收入;對參保單位違反規定不按時繳納醫療保險費,補繳或預繳醫療保險費及應計利息的計提等,應采用權責發生制。經辦機構應設置“應收醫療保險費”科目,待實際收到醫保費時再沖減“應收醫療保險費”科目。“應收醫療保險費”的借方余額即為應收未收的欠繳基金,欠繳基金根據單位設立明細賬,并在會計報表附注中加以披露。只有這樣,才能反映當期醫療保險基金收入的情況,確保醫療保險基金征收的準確性,為決策部門及時調整征繳政策提供科學的決策數據。
(二)采用“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相結合”的核算基礎,有利于全面反映醫療保險基金的運行情況和財務成果
醫療保險基金支出管理是基金管理的重點,在醫療保險基金會計核算過程中,對已發生的定點醫療機構、定點藥店的記賬醫療費,經辦機構可以設置“應付醫療保險費”科目,待實際支付醫保費時再沖減“應付醫療保險費”科目[1]。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完整地反映當期醫療費實際支出的總體情況,進而真實反映出每個會計年度基金結余的情況,同時又能有效地將醫療保險基金的運行績效與醫療保險基金管理經辦機構的責任聯系起來。
(三)采用“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相結合”的核算基礎,為科學、翔實地編制醫療保險基金預算提供了有力依據
隨著醫保基金會計基礎的轉換,要滿足財政管理的要求,預算管理不僅要根據以前一年度的現金實際收入數和現金實際支出數,也要參考那些當取得的收入或承擔的支出而實際尚未收到或無力承擔的債權或者債務,對醫保基金預算采用權責發生制也是一種可行的方法。
(四)采用“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相結合”的核算基礎,是促進醫療保險財務管理科學化、網絡化的需要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廣泛應用,單一的收付實現制已無法對醫療保險基金的收支在醫療保險信息系統應用軟件與財會電算化應用軟件系統同步、同數額進行核算。采用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相結合的會計核算基礎,才能使財會電算化軟件與醫療保險信息系統應用軟件實現接口成為可能,從而促進醫療保險財務管理的科學化、網絡化的需要。同時,也適應將來實現市級統籌后發生的大量的縱向、橫向醫療保險基金往來結算的要求。
二、加強對醫院的醫保管理與會計核算
強化醫保資金管理。醫療保障制度是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要內容。醫保費用的會計核算,對醫療保險基金有著重要影響,對其合法使用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醫療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納入醫療保險范圍的人數起來越多,醫院作為醫療保險制度的主要載體,醫保管理的好壞,關系到醫療保險基金的使用合法性,合規性,關系到醫院、患者的切身利益[2]。醫保資金是醫院主要收入來源之一,財務部門應協同醫保部門共同強化醫保資金管理。醫院的會計核算也應根據醫保資金收支情況采用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相結合會計核算基礎,設立醫療保險資金應收、應付科目,加強應收款項的追收,醫保的回款事項定期整理,及時發現問題并向相關部門反映,將滯留的資金及早收回,從而減少醫院資金周轉壓力。要配備財務管理能力強、業務素質高、責任心強的財務人員來負責醫保結算事務,盡量提高醫保資金的匯款速度,而且應設立專門報賬人員,對當醫保費用超過總控費用時,其實質是無法收回的應收醫療款,要根據現行《醫院會計制度》視為壞賬處理,在清理和核對后,報經主管部門批準,在壞賬準備中沖銷,如果壞賬準備不足,可留作下年度計提后沖銷。
醫院應加快醫保管理體系的建設步伐,優化結構布局,強化醫保會計核算,提高醫保管理部門管理水平、服務質量、服務效率和民眾滿意度,促使院內各項工作協調發展,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醫療服務,為構建和諧醫院,促進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與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三、加強醫療保險基金的預算管理
目前,我國醫療保險基金的會計核算區分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居民醫療保險,是以《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為依據,編制會計報表,進行會計核算,《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中規定:醫療保險基金的會計核算采用收付實現制,會計記賬采用借貸記賬法。主要目的是將醫療保險基金納入國家社會保障預算體系,以實際收支的款項為確認標準,能如實反映國家醫療保險基金預算的收支和結余情況。將醫療保險基金的會計核算應納入政府會計核算體系中,作為政府托管基金,歸屬政府會計的一部分,完善了政府預算編制體系。進一步推行醫療保險基金預算管理體制改革,改進和完善預算支出科目體系,醫保資金實行財政專戶管理,銀行存款賬戶既要開設支出戶又要開設收入戶。收入戶核算收到的醫療保險費收入;支出戶核算醫療基金的支付支出,該戶除從財政專戶存款中撥入款項外,一般只支不收,強化財政監督。建立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一方面醫療保險基金會計核算要加強內部控制與自我約束,嚴格審查醫療保險待遇支付程序,防范基金風險,保證醫療保險資金的安全、快捷;另一方面財政職能部門要加強對醫療保險基金會計核算的有效監督與制約,醫療保險基金的使用年初有計劃,年中有監督,年末清繳財政專戶。嚴格執行預算管理,不斷健全并完善醫療基金預算管理體系,努力使醫療保險基金管理進一步科學化。
參考文獻:
[1] 徐華.新醫院會計制度下的財務工作重點之探析[J].會計文苑,2011,(8).
[2] 于晨.對加強醫院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會計文苑,2010,(10).
[責任編輯 高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