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加強農村和諧文化建設。以全國文明村——遼寧省鳳城大梨樹村為例,對該村的和諧文化建設狀況進行調研分析,總結出大梨樹村在和諧文化發展的有益經驗。在黨的十八大號召文化強國的大背景下,大梨樹村的和諧文化建設的措施和成果,對中國農村和諧文化建設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和諧文化;典型案例;大梨樹村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2-0025-03
引言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睆娬{“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黨的十八大部署的宏偉目標。中國是個農業大國,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發揮億萬農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力軍作用,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農村,經濟發展是根本,文化建設是關鍵。目前,農村的貧困不僅表現為經濟的貧困,而且表現為文化的貧困,二者互為因果,相互影響。解決農村貧困問題,不應該只關注經濟和物質的目標,而應同時重視文化和精神的提升,它直接關系著農民這個貧困主體的自我覺醒和自我發展。從某種意議上說,農村文化建設比物質經濟建設更重要,也更困難。
大梨樹村隸屬于遼寧省鳳城市,位于鳳城市西南10公里處,行政村總面積48平方公里,22個村民組,共4 800人。大梨樹村作為全國文明村、全國十佳和諧村、中國十大特色村、全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示范村,在苦干、巧干、實干的“干”字精神指導下,已摸索出了一條以集體經濟為主導,農、工、商、貿、旅游一體化,兩個文明齊發展的小康之路。形成了村風文明、鄰里和諧、實干興業的新農村發展格局。大梨樹村不僅在經濟上、政治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更在新農村文化的建設上取得了開創性的成就。作為基層農村和諧文化建設的典型,本文以該村為例進行調研分析,對中國農村和諧文化建設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一、和諧文化的內涵及對農村發展的意義
(一)和諧文化的內涵
和諧文化是指以崇尚和諧、追求和諧為價值取向的思想文化,是以和諧為思想內核和價值取向,以倡導、研究、闡釋、傳播、實施、奉行和諧理念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形態。建設和諧文化可以為建立和諧社會提供廣泛的積極的社會思想基礎,文化現象和文化性狀包括思想觀念、價值體系、行為規范、文化產品、社會風尚、制度體制等多種存在方式,因此我們也可以說,凡是促進社會和諧,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文化,都可以統稱為和諧文化。
(二)和諧文化建設對新農村發展的意義
新農村和諧文化建設能夠通過在農民心中建立起共同的理想信念,廣大農民群眾形成一個超越彼此利益關系的群體,實現相互之間的多贏。通過社會主義新農村和諧文化建設,幫助農民發展多種多樣的社會文化活動和建立農村文化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社會文化活動,提高農民對于社會道德、職業素養、家庭倫理、民主法制的認識,從而提高農民之間的相互交流溝通,增進農村社會的凝聚力,推進農村社會建設,促進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加強新農村和諧文化建設,對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樹立國民正確的道德觀,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和諧融洽的社會氛圍,增強社會主義道德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二、大梨樹村和諧文化建設現狀
(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大梨樹村建成800平方米村史館、毛澤東像章陳列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培訓基地;擁有藥王谷廣場、村史館廣場、文化體育廣場,共占地33 000平方米。投資1 000萬元,建成6 000平方米的文體宮,成為農民開展文體活動的主要場所,該文體宮氣派宏偉、設施完善,承辦了全省第五屆農運會閉幕式和部分比賽項目;建設了占地4萬平方米的北方影視城,拍攝了《繼父》、《小姨多鶴》等15部電視?。桓慕ㄐW教學樓2 200平方米,開辦幼兒園、學前班,設立圖書室、青少年活動中心和兒童游樂園,促進了青少年全面發展。
(二)文化生活建設
大梨樹村擁有老年腰鼓隊1支,秧歌隊17支,理論、技術骨干隊伍12支,分別負責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村網站和旅游網站等,組建了自己的藝術團——大梨樹農民藝術團。大梨樹村每年都搞文藝活動,或者體育比賽。2005年,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來大梨樹村慰問演出;2007年,承辦遼寧省新農村建設文化節;2008年,舉行大梨樹村老年運動會;2009年,承辦鳳城市文藝聯歡會;2010年,遼寧省農村運動會在大梨樹村召開;2011年,中國CBA籃球比賽的部分賽事由大梨樹承辦;2012年7月,鳳城廣播電視局組織鳳城的專業文藝團體與大梨樹農民藝術團合作,舉辦現場直播的電視文藝晚會《走近大梨樹——慶祝建黨八十五周年文藝晚會》。整臺晚會的文藝演出由大梨樹農民藝術團擔綱,演出了八角鼓彈唱《干字當頭譜新篇》、舞蹈《山里紅了》、快板舞蹈《俺們的家鄉大梨樹》等節目。
(三)精神文明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營造農村文明向上的文化環境,這些都要求有與其相適應的高素質農民,因此精神文明建設也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1.思想道德素質方面。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大梨樹村黨委為了改變村民在貧困時期的精神狀態,制定提升村民素質方案。村黨委把提高村民素質的目標定為:讓全體村民都成為真正一流的現代農民。在傳統農民向現代農民轉化的進程中,重要的是全面素質的提高。黨員干部帶頭發揚艱苦奮斗、改革創新、科學發展的“干”字精神;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同時,將文明村組、和諧家庭創建與道德模范、文明標兵、致富能手評選活動相結合。通過切實可行的措施,營造知榮辱、講文明,熱心奉獻集體,愛心凝聚和諧的良好風氣。2009年,大梨樹被評為遼寧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科學文化素質方面。提高素質,除思想觀念的更新外,必須實現農民知識技能化。大梨樹村先后建立了圖書館和農技推廣站,投資90萬元建設了科技示范園,推廣新項目、新技術。建設了全地區標準最高的太陽能校舍,不僅開展普通教育,同時還是普及科學技術,培訓村民的基地。聘請專家、教授進村指導,使村民在家里便得到了專家的培訓。此外,村里還先后派出180多名本村的技術骨干去外地進修。村民大都有從事種植、運輸、養殖、商貿、工程技術等技術專長,科技示范戶高達650戶。大梨樹村已經成為丹東市的科普示范村。引進高級技術管理人才來大梨樹村工作。村黨委和村委會先后聘請了4位有一定專長的人擔任村里的顧問,參與村里的管理事務。村里還專門修建了別墅式的專家樓,以吸引外來人才。這些人才的到來,一方面增強了大梨樹村的管理、技術力量,另一方面這些人也影響和帶動了大梨樹村民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
三、大梨樹村和諧文化建設分析
大梨樹村的和諧文化建設是否落到實處?村民能否真正在和諧文化建設中受益?對此我們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村民進行隨機訪問。調查問卷可以真實反映大梨樹村的和諧文化建設情況,其目的在于分析大梨樹村在和諧文化建設中有效、值得學習和借鑒的經驗和方法。
問卷主要包括被調查者的個人基本情況,如性別、年齡、學歷等;其次包括對文化基礎設施滿意程度建設、文化生活參與程度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實施程度等進行調查;最后,聽取被調查村民的建議和看法。
其調查結果如下:
(一)文化基礎設施方面
在對大梨樹村和諧文化建設狀況的隨機調查中(如表1所示),88%的被調查村民認為大梨樹文化基礎設施狀況良好,12%的被調查村民認為該村文化基礎設施狀況一般,不滿意文化基礎設施的比率為0。該項調查結果顯示大梨樹村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村民的認可。正是因為大梨樹村良好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為和諧文化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文化生活方面
在文化生活方面(如表1所示),64%的被調查村民很滿意該村的文化生活,24%的被調查村民選擇比較滿意,只有12%的被調查村民選擇一般,選擇不滿意的比率為0。觀看文藝演出平均每年5次以上的占24%,平均每年3~5次的占24%,平均每年1~2次的占32%,沒有看過演出的占20%。村民主要的文化娛樂活動調查結果顯示,觀看電視節目雖然仍是農民主要的娛樂方式,但是隨著村里豐富多彩文化娛樂活動的開展,已經有26%的村民參與到村里組織的文化活動中去,選擇上網、讀書看報的村民達22%。這是一個良好的趨勢,說明大梨樹村的村民正在從傳統的農民向現代農民轉換。
(三)精神文明方面
在對精神文明建設是否能跟得上經濟建設的調查中,高達92%的被調查村民認為該村的文化建設能跟得上經濟建設,對和諧文化建設很滿意;只有8%的被調查村民認為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與成熟的經濟建設還有一定差距。由此可以看出,大梨樹的精神文明建設在群眾中取得了良好的反響。
四、大梨樹村和諧文化建設的經驗借鑒
(一)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響應黨的號召
大梨樹村的和諧文化建設,謹遵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等相關文件的要求,同時結合村情制定切實可行的和諧文化建設方案。這在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也將大梨樹村的和諧文化建設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二)搞好經濟建設,增強和諧文化建設的硬實力
大梨樹村在和諧文化建設取得的成果,與該村雄厚的經濟實力是分不開的。村黨委緊緊圍繞村級集體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團結帶領群眾勤干、苦干、巧干,千方百計發展經濟。大梨樹村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不忘發展文化,把大量的資金投入到和諧文化建設上,建設多種高標準的文化基礎設施。
(三)廣泛開展健康、有益的群眾文化活動,承辦各項大型活動
大梨樹村組建各種文藝隊、知識隊,開展積極向上的文體活動,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同時也提高了農民的參與熱情。其次,大梨樹承辦各種大小賽事,不但開闊了村民的眼界,同時也提升了大梨樹村的知名度。
(四)將和諧文化建設和旅游業巧妙結合,創立文化品牌
大梨樹村作為國家生態旅游區,擁有花果山、藥王谷、聯珠三湖、大梨樹影視城等景區。大梨樹村將和諧文化的思想融入到旅游業中,巧妙地將兩者結合,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在花果山可以學習大梨樹人艱苦奮斗的干字精神,在藥王谷可以學習中華傳統的醫藥文化,在聯珠三湖景區可以領略中國大好的河山風光,增強民族情感和愛國情懷。在新農村景區可以實地考察改革開放的新成果,了解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際情況。
參考文獻:
[1] 年海艷.遼寧省大梨樹村發展模式調查[J].中國發展,2011,(2):56-60.
[2] 劉佳鑫.論社會主義新農村和諧文化建設[D].長春:長春理工大學,2010.
[3] 華舒.大梨樹英雄史詩[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10.
[4] 倪雪梅.精通SPSS統計分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166.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