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方經濟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不過,在教學大綱設置方面存在忽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傾向。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角度出發,針對課程銜接、教材建設、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指出應從分層次教學、強化案例教學、改進考核方式等方面,增加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2-0057-02
引言
西方經濟學是對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是經濟管理類相關專業基礎課程。西方經濟學依研究對象,可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通過學生對于西方經濟學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價格理論、博弈論、經濟增長及波動等知識。在本科階段,要求應用供求分析框架分析經濟現象,理解宏觀經濟政策工具及其應用范圍,培養經濟學直覺,為后續相關課程學習打下堅實基礎。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深入理解和駕馭市場經濟基本運行規律成為必然趨勢,學習反映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西方經濟學重要性凸顯。20世紀80年代,西方經濟學課程就成為中國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的核心課程,在二十多年的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中國西方經濟學的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不過,相對于中國《高等教育法》中載明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強的高級專門人才培養要求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趧撔滦?、應用性人才的培養要求,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方法改革迫在眉睫。鑒于此,筆者結合個人多年的西方經濟學授課實踐及思考,提出有利于提高學生創新、應用能力的教改方案。
經濟管理類教師和學生已認識到西方經濟學的重要性,但該課程涉及到數學基礎、實證分析等知識,課程體系復雜,講授難度大。許多學者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等角度,對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蔡秀玲、鄧春寧(2007)結合中國西方經濟學的教學實踐,提出應處理好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封閉式教學與開放式教學、基礎教學與實踐教學、結構式教學與創新性教學幾個方面的關系,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李丹(2011)則從課程教材建設、考核分析改革等角度,分析如何提升學生的經濟學分析能力。衛志民(2011)鑒于中國大量應用西方教材,缺乏對中國經濟發展實踐關注的現實,提出應努力運用中國經濟實例闡述西方經濟學基本原理,并據中國國情對西方主流教科書的內容進行取舍、調整,編著以學生為本的教科書,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獨立思考和邏輯思維能力。詹新宇,蔣團標(2011)指出在西方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應做到語意模型、幾何圖形和數學模型三位一體的“意、形、神”相結合,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田國強(2005)則對西方經濟學基本框架作出了總結,認為規范的經濟理論框架有五個組成部分:界定經濟環境、設定行為假設、給出制度安排、選擇均衡結果、對結果進行比較評估,為經濟學的學習提供了參照系。方鴻(2012)總結了中國非經濟類專業開設西方經濟學課程現狀,認為存在教材使用性、針對性差,課程考核不合理等方面問題,并提出一些相應改進措施。劉越(2012)進一步從培養學生經濟學思維、加強方法論、教學方法與手段多樣化、創新考核方式、教師備課要充分等角度,分析改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的建議。
一、西方經濟學教學過程中主要問題分析
1.課程設置的銜接問題。西方經濟學課程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一般是在大二下學期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學習之后開設。大多數高校西方經濟學課程設置為96學時,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各48學時,微觀經濟學中信息經濟學、激勵理論、公共品供給;宏觀經濟學中開放經濟宏觀均衡、宏觀經濟流派限于教學時數,教師難以有充分時間介紹相關理論。學生在論文寫作及復習考研過程中只有自學相關理論新進展。在西方經濟學日益數學化的今天,數學在經濟學中得到廣泛應用。本科層次的中級西方經濟學需要相應的數學基礎,令人遺憾的是,各校由于學時限制,在高等數學講授過程中,往往只講到不定積分,例如,對于在經濟學中已得到廣泛應用的常微分方程基本不講。這對后續經濟學學習產生了不利影響,降低了學習效果。尤其是經濟學高級課程的學習,需要更為深厚的數學基礎,因此,在課程培養方案的設計中,應強化數學課程的訓練,為高級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
2.西方經濟學教材建設問題。教材是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的載體,教材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在教材中強化經濟現象的分析與解讀,有利于提高經濟學的分析、理解能力。目前,國內西方經濟學教材更側重理論介紹、相關定理證明,缺乏相關經濟現象的解讀與分析。特別是現有教材主要集中于中級水平教學,以在國內大學中應用范圍較廣的高鴻業主編的《西方經濟學》為例,就屬于中級水平教材。相反,在國外西方經濟學教材體系建設中,有成熟的初級、中級、高級教材,教材目標定位明確,為分層次教學打下了堅實基礎。
3.教學手段、方法落后。西方經濟學課程更側重于經濟學經典理論的分析及介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習慣于介紹相關理論分析框架,解釋相關模型、圖形。缺乏對于相應理論分析工具的經濟學含義的解讀。師生互動缺乏,為應付考試的需要,學生被動地記筆記。相應地,對經濟學工具如何用于分析經濟現象,培養經濟學直覺則相對缺乏。
二、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建議
1.設置分層次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專業、數理基礎的強弱,因材施教,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增設初級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課程,強化對經濟學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及訓練。鑒于現有教材體系,基本以中級教材為主,初級教材比較缺乏。使用范圍較為廣泛的教材以曼昆所著《經濟學原理》為主,該教材具有很好地經濟學直覺培養和訓練。不過,該教材經濟現象及案例分析以美國本土案例為主。因此,我們應組織力量編著能夠反映中國經濟轉型實踐的初級教材顯得尤為迫切。在編著初級教材的基礎上,對各專業學生進行分層教學,經濟學專業在先修初級課程基礎上,再繼續學習中級課程。非經濟學專業,只需學習西方經濟學初級教程,培養經濟學直覺,采用經濟學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
2.強化案例教學,提高創新能力。生動有趣的案例,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提升學習效果。例如,用簡單的供求曲線分析為什么“看病貴、看病難”從經濟學角度難以成立??床≠F的問題表達的是價格上漲,可以尋找近二十多年醫生、護士等供給變化相關數據,再尋找就診人數變化的統計數據,通過比較供給和需求的變化,醫療服務價格上漲的原因。從基本的供求定律來看,價格上漲將引導資源向醫療部門轉移,增加醫療服務供給,進而降低醫療服務價格。為什么上述價格機制難以起作用呢?關鍵在于價格機制發揮作用的條件受到制約,醫療行業的行政管制,限制了資源向該行業轉移。進而才會出現“看病貴、看病難”的現象。通過類似案例分析既可以加深對供求定律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在理論應用于分析現實時,應注意經濟分析中假設條件變化的重要性。
3.改進考核方式?,F有的考核方式,多以期末閉卷考試方式為主,往往造成學生對于課程學習集中于期末考試前幾周時間,影響學習效果。試卷內容也以知識要點考核為主,缺乏聯系實際的案例分析,閱卷過程也以標準答案為主,該考核方式注重的是學生知識記憶能力。因此,在試卷設計環節,應增加現實案例分析類題型,注重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經驗表明,在經濟學學習過程中,課后習題的訓練有助于幫助學生提高相關知識點理解程度,提高學習效果。同時,我們也應將考核日常化,例如,對日常的課后作業,適時進行批改、總結,給予反饋。對于階段性學習任務的完成,應進行階段性地考試,保證學習效果??己诵问揭矐鄻踊绮捎谜n程論文,案例分析形式,應用西方經濟學理論工具分析經濟現象,并進行課堂討論,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思考、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效果。
4.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方法上,應改變滿堂灌形式,注重案例教學、情景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正如,有學者認為,應在教學過程中,熟練運用經濟學的“三種語言”(生活語言、經濟語言和數學語言),營造妙趣橫生的經濟學課堂,引導學生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劉金石、劉方健,2011)。首先,用生活的實例,嘗試著用經濟學的語言進行表達和轉換,從生活中品味經濟學,這樣可使經濟學概念變得更為形象、直觀,易于理解。其次,在學生養成經濟學思維習慣之后,嘗試著讓學生將其轉化為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用圖形及函數關系進行表達,進而通過構建模型進行經濟學的研究和學習。
在教學手段上,在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內容完善的同時,改進多媒體課件表達形式。引入課程網絡互動式教學,組織教師在線答疑,搭建第二課堂,提高教學效果。雖然多媒體課件在圖、聲、形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但是,我們也應注意到過于依賴課件的現象。傳統板書能夠讓學生清晰地理解圖形和數學的演繹步驟,更好地理解經濟模型背后的含義。因此,應綜合運用多媒體課件及板書,發揮各自優勢,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蔡秀玲,鄧春寧.關于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6):43-46 .
[2] 方鴻.高校非經濟類專業經濟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12,(3):32-34.
[3] 李丹.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專業西方經濟學教改探討[J].中外企業家,2011,(4):153-154.
[4] 劉越.提高西方經濟學本科課程教學效果的路徑[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2,(9):19-25.
[5] 劉金石,劉方健.教學方式創新:運用經濟學的三種語言[J].中國大學教學,2011,(9):87-89.
[6] 田國強.現代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框架與研究方法[J].經濟研究,2005,(2):113-124.
[7] 衛志民.關于經濟學教科書中國化的幾個問題[J].中國大學教學,2011,(10):87-89.
[8] 詹新宇,蔣團標.西方經濟學“意、形、神三步走”教學法及其實踐[J].教學研究,2011,(7):39-43.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