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第三方評價是推動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具有評價主體的多元性、獨立性、專業性和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性等特點。高職院校應真正重視第三方評價,在應用第三方評價時要保證第三方評價機構的獨立性和專業性、構建科學合理的第三方評價機制,并能以第三方評價為契機,構建“校企合作”長期發展機制。
關鍵詞:高職;教育質量監控;第三方評價;應用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2-0068-02
在中國高職教育傳統的評價體系中,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門系統內部的評價,屬于“自己評價自己”,評價主體單一,缺乏有效的外部監督和制約機制,無法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和公正,公信度不高。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
事實上,一些發達國家的教育管理早就建立了第三方評價制度,引入了第三方評價機構。美國的專業性教育評估機構就有很多,在教育管理和教育發展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美國的高等教育質量有目共睹的,這與他們有完善的高等教育第三方評估體系的監督和引導是分不開的。
2011 年9 月,教育部下發《關于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的通知》(教職成[2011]11 號),明確提出,2011—2012 年中央財政支持的1 000個左右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要“建立就業(用人)單位、行業協會、學生及其家長、研究機構等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的第三方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制度”。于是,獨立于學校及其部門之外的第三方被正式引入高職院校教學評價體制之中,并將成為推動未來高職教育發展必不可少的一個趨勢。
一、第三方評價的內涵及特點
高職教育評價體系按照評價主體的不同,可以分為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兩種。內部評價包括第一方評價和第二方評價。第一方評價是指教育舉辦者的自我評價,包括教師、督導、院領導等做出的評價;第二方評價是指教育系統內上級對下級所作的評價,在涉及到一些重大問題時,其客觀性、有效性和公正性難以保證。
外部評價,即第三方評價,是指獨立于教育行政系統之外的第三方的評價,通常包括獨立第三方評價和委托第三方評價。獨立第三方評價是指由教育舉辦者組織的評價,評價主體包括行業組織、企業、同行、學生及其家長、政府、獨立機構等。委托第三方評價是指教育舉辦者委托外部專業評價機構進行的評價。
第三方評價與內部評價相比,有著其獨特的優勢。
(一)個評價主體的多元性
第三方評價打破了傳統評價體系中評價主體單一的缺點,教育質量的好壞,不再由教育部門一家說了算。實現了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使評價更加全面和客觀。
(二)評價主體的獨立性
第三方評價的評價主體是獨立于被評價對象之外的,兩者無隸屬和直接的利害關系。評價主體能不受干擾獨立地進行評價,避免了在發現問題、分析原因和做結論時避重就輕、不做出客觀評價。
(三)評價主體的專業性
第三方評價機構擁有專業的評價人才和評價技術,具有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優勢。在評價內容的選擇、評價指標的制定、評價數據的處理、評價結果的判斷等方面擁有相應的理論基礎和專業化工具,可大大提高評價的科學化水平,且有利于增強評價結果的權威性。而且第三方評價由于其評價人員的專業性及科學性,可以有效利用資源,控制成本,實現收益最大化。
(四)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性
第三方評價主體的多元性、獨立性和專業性的特點有助于保障評價過程的公開、透明,從而可以提高評價結果的公信力,使評價結果客觀公正。
二、高職教育質量評價為何要引入第三方評價
(一)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
在高職教育質量評價中引入第三方評價后,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不再由學校或者上級部門說了算,而是把教學質量置于社會監督之下,從而督促高職學校客觀認識人才培養結果,并以此自加壓力,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改進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深化內涵建設。
(二)提升高職專業產業服務能力的需要
與第一方、第二方評價相比,第三方評價的重點是突出行業企業的主導地位。企業是高職教育服務的需求主體,構建第三方評價體系,增強企業在教育質量評價中的話語權,更利于高職院校及時、準確地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情況,進而調整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模式,更好地服務于地方區域經濟。
(三)提升高職專業吸引力的需要
提升專業吸引力是實現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而專業是否具有吸引力最終將由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所決定,即專業吸引力取決于企業的需求。構建第三方評價體系,由企業的需求決定學校的專業設置方向,有利于增進民眾對高職專業的了解和信任,從而提升高職教育和高職專業的吸引力。
三、應用第三方評價應注意的問題
(一)真正重視第三方評價
很多高職院校還沒有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有些院校因為教育部要求中央財政支持的高職教育專業必須要建立第三方評價機制,才勉強把這個項目的建設提上日程。但是也只是把第三方評價作為一個可有可無的,做出來備查的項目,沒有從根本上重視第三方評價,資金安排作為院內配套完成,經費少之又少,致使項目實施者只能紙上談兵,項目無法正常實施。而隨著教育管理工作精細化程度的提升,教育行政部門集“運動員”、“裁判員”角色于一身的內部評價已越來越難以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第三方評價將是推動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充分重視第三方評價體系的構建,否則將很難在高職教育中立于不敗之地。
(二)保證第三方評價機構的獨立性和專業性
在一些發達國家的教育評價模式中,很多是通過獨立于教育部門之外的第三方專門評價機構實現的。這些機構能真正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從社會滿意度等方面去評價教育的有效性,其評價意見既非行政命令,也非高校自我感覺,更加事實求是、客觀公正。
客觀說,引入第三方評價機構進行教育評價,其優勢在于能夠做到專業性、科學性和準確性。為確保評價目標實現,獨立性應當是評價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過去的傳統評價中,由于利益關聯因素,無論是評價的內容、項目還是程序,往往很難做到公平,其結果也就缺乏真實性,這樣的教育評價,難以全面真實地反映高職教育的現狀和問題。
其次,第三方評價機構的專業技術水平如何,是否能拿出科學的評價方案,得出客觀的、準確的結論。也是決定了第三方評價好壞的關鍵性因素。
(三)構建科學合理的第三方評價機制
第三方評價要想取得預期效果,必須以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為前提,確保評價機制能真實全面地考查評價對象。一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首先,要認真制定評價方案:什么時候評價,評價對象有哪些,誰來實施評價,評價渠道如何選擇,評價程序具體如何操作等一系列問題都要予以重視,每一個細節都要認真對待;其次,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是關鍵:在制定評價指標體系時,應遵循“科學性和實用性”、“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凸顯專業特性”、“突出人才培養績效評價”、“評價主體認同”等基本原則,可以將整個評價指標體系的測評維度擬定為“專業建設情況”、“資源開發與利用”、“人才培養過程與控制”、“人才培養績效”四個方面。在此基礎上,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擬定測評內容和測評標準;最后,要充分注重和合理利用評價結果:評價不是目的,改善人才培養質量才是最終的目標。學校必須充分重視和合理利用評價結果,對人才質量綜合評價報告進行分析和反饋,并根據反饋情況不斷改善教學質量。建立畢業生信息化管理系統,實施畢業生職業發展監控。
(四)以第三方評價為契機,構建 “校企合作”長期發展機制
在進行第三方評價時,學校與行業企業共同探索人才培養的過程,建立健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高職院校應該從專業設置的論證、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教材的選擇、教學大綱的制定、課堂教學的實施、教學效果的檢驗、畢業生的跟蹤調研等多個方面開展與行業企業的深入合作,并以此作為契機,探索和構建 “校企合作”長期發展機制。
參考文獻:
[1] 楊麗偉.中國第三方評價的應用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2,(8).
[2] 周應中.高職專業第三方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2,(5).
[3] 劉志峰.高職教育實施第三方評價的主要問題與改進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12,(19).
[4] 陳壽根.高職教育專業評估制度的構建[J].教育發展研究,2011,(13).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