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外貿易是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外語在國際貿易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有著良好的國際語言環境和外語氛圍的城市,必將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者,同時會極大地提升城市的國際競爭力,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闡述外語在對外經濟發展的地位和作用,同時對如何營造優質的外資投資、對外貿易環境,更好地為對外經濟發展服務提出有益的建議。
關鍵詞:外語;經濟發展;地方政府;投資環境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2-0090-03
一、對外經濟的重要性
中國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進出口總額逐年增加,2001年全年進出口總額為5 090.5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2 661億美元,進口額為2 435.5億美元;2007年全年進出口總額為21 738.3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12 180.2億美元,進口額為9 558.2億美元。中國對外貿易發展增長速度連續六年保持在20%以上,進出口總額增長了4.27倍,在世界貿易總額中居于第三位。
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對中國經濟的增長做出了很大貢獻,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在發展的廣度、深度和速度上都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時期。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在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外經濟有力地促進了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彌補了中國建設資金的不足、加強了重點項目和國民經濟薄弱環節的建設;引進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經驗,填補了中國某些技術的空白,使一些重要產品的生產技術日趨現代化;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積累了資金。吸收外商直接投資辦企業,擴大了國家的利稅來源;擴大了勞動就業,有利于安定團結局面的鞏固和發展。通過對外經濟貿易活動政府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這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也是不能低估的。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有力地配合了中國的外交工作,對創造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的良好國際環境也作出了貢獻。
二、外語在對外經濟中的作用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對外語類人才的需求也與年俱增。現代交通和通信技術的發展讓人感覺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地球猶如一個大“村落”。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與溝通越來越緊密,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體育等方方面面。而這些交流與溝通的一個前提條件是,必須解決語言上的障礙。世紀之交,中國申奧成功,“入世”道路打通,上海將成為2001年世界博覽會的舉辦城市,這無疑為外語人才提供了極好的就業機會,然而這些則是全球化進程的幾個大的插曲。全球化的進程勢不可擋,為使用外語提供了可能的環境,也使外語學習成為社會的迫切需求。體現這個時代特色的全球化是建立在語言交流基礎上的經濟全球化,無論是世界經濟的信息化,還是世界經濟的市場化、自由化,沒有構成交流的語言,將是一化不化;要想從一化不化到一化百化,外語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視。
三、建立外語服務平臺,促進涉外經濟發展的策略
(一)注重外語人才的培養和引進
1.依托高校,發展社會外語教育培訓。萊蕪職業技術學院是我市唯一的高等學校,我市要充分利用萊蕪職業技術學院的外語師資力量,學校的教學設施,努力培養為萊蕪涉外經濟發展服務的國際化、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開拓出國留學、專業進修、出國(境)高級外語培訓等多層次外語培訓研修渠道。
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外語培訓。本著“政府推動、學校組織、企業參與、群眾受益”的原則,鼓勵高等學校、社會培訓機構、專業翻譯公司與國外培訓機構合作,面向社會不同人群,有計劃地組織外語公益培訓;鼓勵有條件的單位自發組織開展外語培訓、外語角等活動。組織高校的外語教師、學生成立外語志愿者服務團隊,聯合其他社會相關機構,長期為行業單位、社區提供外語服務。對社會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形成合力,力爭為萊蕪外語環境建設提供強大、持久的動力。
2.有目的地引進外語人才,特別是小語種人才的引進。到2013年,我市進出口市場達到151個,同比增加6個。亞洲市場是我市主要出口市場,2012出口42636萬美元,在我市的對外貿易及對外合作中,除去英語外,韓、日等小語種的人才需求較大。政府可以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范圍和業務需求,幫助企業聯系相關高校有針對性地引進及培訓小語種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3.建立外語人才資源庫。外語人才的培養和儲備需要長期的準備和積累,以萊蕪職業技術學院、萊蕪市翻譯家協會、萊蕪市外語培訓機構為基礎,廣泛開展外語學習交流,逐步建立外語人才庫,搭建起外語人才和企業之間的橋梁,使我市的外語人才人盡其才、人盡所用,使涉外企業之間做到最大限度的外語人才資源共享,促進萊蕪市對外服務的水平和效率。
(二)加強外語語言環境建設
1.抓好學校外語教學。一個城市良好的外語氛圍的創造,要從學生抓起。做好學校外語教育教學、課程建設與改革。充分借鑒國際成功經驗,探討改革外語教學方法和考試制度,采用先進教學手段,積極進行雙語教學及多語種教學試驗。鼓勵中、小學開展外語教學試驗,有計劃地推行從小學到大學階段的系統外語教學,著力培養學生的外語應用能力。加強師資尤其是中、小學外語師資的培訓力度,更新外語教學理念,提高外語教學能力。創造有利條件,吸引高質量外籍教師參與外語教學工作。
2.組織市民喜聞樂見的外語活動。建設高水平的國際語言環境,首先需要提高市民的整體語言能力。通過提高外語人口基數,使大部分市民掌握一定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具備相當的外語應用水平和對外交流能力。可以充分利用圖書館、會展中心、公園等公眾場所,定期舉辦“市民講外語系列公益講座”、“市民講外語系列競賽”、“中小學生外語口語、演講比賽”等系列活動,形成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精品外語活動。鼓勵企業、學校等教學資源參與舉辦大型群眾性外語學習活動,激發市民外語學習的熱情,提高普通市民的日常外語交流能力。
3.以窗口部門和服務行業為突破口,全面提高外語服務水平。以交通、旅游、商業、郵政、金融、衛生、文博、公安等行業和部門為重點,帶動全市服務行業和窗口部門外語水平的全面提高,促進外語在政府對外交往活動中的普及。部分部門尤其是涉外服務部門,要制定行業英語服務無障礙標準、外語和國際交往知識培訓計劃、考核體系,建立行業外語人才庫,鼓勵編制行業外語規范用語叢書,開展行業內外語比賽和學習交流活動,采取分級培訓、重點提高的方式,將外語水平與上崗、考核、獎勵措施等掛鉤,逐步提高從業人員對外服務水平。
四、增強城市公共設施對外服務功能
(一)規范公共場所雙語標識
根據公共場所雙語標識英文譯法國際通用準則,有步驟地設置、修改和規范道路交通、旅游景區、博物館、商業場所、文化設施、地鐵公交、醫療衛生、體育場館、環衛設施等公共場所和設施的圖標,編輯增加萊蕪特色產品、特色景點、特色文化等英文的說明書,介紹文本。規范各類場所菜單的英文譯法。大力推廣菜單英文譯法標準,全面推動全市餐飲、賓館飯店、文化娛樂等相關單位英文菜單的普及和規范。規范全市組織機構、職務職稱英文譯法。通過培訓、交流、檢查等活動督促全市各相關單位加強對各自名稱、所屬單位、所屬處室及人員職務職稱的規范使用工作。
(二)研究構建多語言服務平臺,完善城市外語咨詢服務系統
1.完善多語言咨詢服務系統。在市級綜合服務中心、涉外管理部門和服務單位增設中、英雙語服務熱線、信息導航系統和查詢電話,為來我市的外國人的工作、生活提供便利的咨詢服務,聽取并收集外國人對萊蕪建設現代化都市的意見和建議。
2.設立多語言電話服務熱線。發揮高校專業力量,研究建立統一的多語言服務中心,提供服務全市的多語言翻譯服務,為在萊蕪的外國人解決實際困難。
3.建立多語言網絡服務系統。在“萊蕪在線”等網站建立首都多語言網絡服務系統,第一時間用多種語言發布城市法規政策、經濟文化動態、生活服務信息等最新資訊,提供信息查詢服務,為在京外國人切實提供幫助。
4.提高旅游咨詢中心的外語服務水平。在外國游客聚集的旅游景點增設旅游咨詢中心,提供雙語咨詢服務,以及包括導游手冊、景點介紹、地圖、時刻表等在內的多語言印刷品和宣傳中華文明的書籍刊物。其他有條件的旅游景點可提供多語言服務,滿足國內外游客多樣化需求。
5.提高外語專業服務市場規范化程度。規范外語翻譯市場,積極促進翻譯協會、外語培訓機構協會等行業協會組織的建立,通過行業協會組織加強萊蕪市外語服務產業的自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不斷提高翻譯公司和社會外語培訓市場的規范化程度。
(三)加大媒體雙語化建設力度
1.開發制作外語類廣播、電視節目。開發外語廣播、電視節目。積極在報道中增加雙語內容,與外語教育專家和外語培訓機構合作錄制外語教學節目,為市民學習外語和了解外國文化提供服務。
2.提高平面媒體雙語化水平。市屬報紙增設雙語欄目,進一步加強雙語新聞報道力度。努力提高雙語報道質量。發揮新媒體作用,利用互聯網、手機等為媒體雙語化發展搭建平臺。
3.出版發行外語書籍。鼓勵各類院校和出版機構編寫、更新一批面向市民和不同行業人群的教材和音像制品,出版適應國際化人才需要的雙語專題出版物,加大外語學習書籍和報刊的出版量及發行量。增加中、外文對照的日常用語手冊發行量,供來京外國人學習漢語。
五、大力挖掘社會外語人才資源,組建一支高素質、國際化的外語志愿者隊伍
通過公開招募、自愿報名、合理使用的方式,廣泛吸納立志于社會公益事業、具備外語技能的中外青年和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參與開展形式多樣的城市國際語言環境建設志愿服務活動。
(一)建設“萊蕪市國際語言環境改善工作志愿者”隊伍
以市民講外語志愿者隊伍為基礎,組建“市國際語言環境改善工作志愿者”隊伍。向社會公開招募志愿者,在廣泛招募高校學生志愿者的同時,重視吸引離退休外語人才、高校外語教師等專業人士,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建立和完善服務基層的志愿服務活動的組織機制和管理機制。建立志愿者資料庫,儲備一定規模的外語人才,保持志愿者隊伍相對基本穩定。
(二)服務市民外語普及活動
組織志愿者深入社區、街道、窗口行業和機關,開展形式多樣的外語培訓活動,在鞏固市民講外語活動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幫助普通市民、窗口行業從業人員和機關干部進一步提高對外交流水平和國際交往意識。
(三)參與各類大型國際活動
組織志愿者在全市大型涉外活動和大型外語學習活動中發揮作用,承擔任務。通過工作實踐,不斷增強志愿者的服務意識,提高志愿者的服務能力。
(四)加強志愿者培訓
通過集中培訓、社會實踐、交流觀摩等方式,使志愿者了解國際交往禮儀、外國風土人情、飲食習慣、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知識,提高志愿者的綜合素質。舉辦專題國際研討會,開展志愿者國內外交流觀摩,建設一支符合國際標準,國內一流的志愿者隊伍。
參考文獻:
[1] 郁文蕾.外語教育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0,(5).
[2] 錢偉.外語人才對四川經濟發展的作用[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8,(12).
[3] 李聞梅.外語人才對保定經濟發展[J].財經界,2010,(3).
[4] 王曉秋.談英語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J].經濟視角,2008,(5).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