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銀行等金融機構對資本充足率的要求減少信用貸款,增加抵押物、擔保貸款。而農戶有效擔保物的缺乏,使其貸款難度增加。而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一種用益物權卻受到法律的限制不得作為貸款抵押物??紤]到經濟發展和現實的需要,法律應適當的放寬擔保物限制,滿足農民的現實需求。
關鍵詞:貸款;擔保;土地承包經營權;新疆;農戶
中圖分類號:F83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2-0122-03
引言
近些年隨著各大商業銀行的在縣域的網點的撤離,農村信用社逐漸成為金融支農的主力軍,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同時我們也要清晰注意到農信社在實際支農中的問題。
一、貸款現狀的簡介
雖然信用社成為支農的主力軍,但是我們在實際中發現,現實的支農中仍存在問題。據費玉娥在2007年的新疆的抽樣6縣的數據顯示,農戶有較高的貸款需求,但是小額貸款的需求滿足度5個縣的滿足度低于50%,最低的只有13.46%。農戶的貸款需求遠遠沒有得到滿足。再如表1,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呼圖壁縣的涉農貸款中的聯保貸款的比例大幅上升11個點,而信用貸款則下降了5.6個點,擔保貸款同比(2009年)增長34%!這說明信用社對于貸款的條件設置走高,貸款的對象傾向于聯保戶和有擔保抵押物的農戶。
二、貸款難的主要原因
造成農村居民貸款難的問題主要因素:一是受困于農業和農村的天然金融環境,二則是受困于擔保物的缺失。
1.農業行業屬性和農村的天然金融環境。首先農業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弱勢行業,即使在現在有發達科技的支持,農業災害還是時常發生,造成農業收入不穩定,同時農業的生產資金運轉周期長、資金的內部積累少,使銀行或信用社對于農業貸款收回沒有信心。其次,2010年新疆第一產業的產值為1 078.63億元,在三大產業的占比僅為19.8%。相比與第二產業產值則顯得弱小,農業的增值率也不足于工業和服務業的增長。相比于第二產業,農業生產的低回報率,也使金融機構對此類貸款沒有興趣,機會成本較高。然后,農村的天然薄弱的金融環境,新疆農村地處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各種條件導致發展緩慢。首先金融覆蓋率低,截至2010年全疆共有農村信用社907家,村鎮銀行為3家,農村合作銀行為16家,而全疆共有88個縣(市)。其次農村的信用環境差,信用評級建設緩慢,符合銀行貸款要求的信用農戶較少。以呼圖壁縣為例,2009年呼圖壁縣總農戶22 478戶,其中認可的信用戶有8 877戶,信用村為28個只占總行政村的55%,而到2010年底,總戶數(包括兵團)為311 401戶,信用戶只有10 884戶,信用村為38個,占總的行政村的40.42%。很多農戶還是認為機構的錢就是國家的錢可以不還,信用的意識極為薄弱,出現機構不相信農戶,存在不借或少借的現象,尤其是在新疆的南疆部分地區,如2010年和田地區全年農村家庭人均純收入為2 753.74元,相比與伊犁直屬縣的5 324.64元和喀什地區的人均的3 269.58元,則顯得要少很多。低收入,對于銀行來說就意味著低的還貸能力,貸款的意愿低。雖然政府一再強調要加大對農業的金融支持,但是農業及農村的這些屬性卻依然阻礙著機構。
2.擔保物的限制。首先是擔保物的限制?;谵r村信用建設的不完善和資本管理的壓力,銀行或信用社對于農戶的貸款,一般都要求有抵押物或質押物。二元經濟的格局、農村長期的經濟發展落后,使得農戶并沒有類似于債券、基金等有價證券,剩下的能夠充當抵押品的就只有固定資產和一些其他權利,但是《擔保法》第37條規定:下列財產不得抵押:(1)土地所有權;(2)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但本法第34條第(五)項、第36條第三款規定的除外。能夠充當抵押品的如第34條:下列財產可以抵押:(1)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著物;(2)抵押人所有的機器、交通運輸工具和其他財產;(3)抵押人依法有權處分的國有的土地使用權、房屋和其他地上定著物;(4)抵押人依法有權處分的國有的機器、交通運輸工具和其他財產;(5)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經發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權;(6)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財產。① 綜合第34條和第37條,農戶擁有的資產中能夠作為擔保抵押的就只有:其他權利(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等),流動性好的耐用消費品(現實中較少)。其次市場的不完善,在貸款前的擔保品的評估,需要專業的評估人才,此時銀行就需要第三方對擔保品進行評估,出于自利原則,評估師會在評估時人為地虛高擔保品的價值,而銀行則要為此承擔風險。農戶的抵押品在發生貸款違約之后,將會被送往市場拍賣,由于農村流轉市場的不發達,致使抵押品變現困難,銀行等金融機構還將因此承擔抵押品的庫存費等。這無疑使機構更加不愿貸款給農戶。
三、意見及建議
1.對于農業、農村金融的政策性傾斜。農業的天然屬性是不可能改變的,農村金融的落后不是哪一家銀行能夠改變的。在這個時候就需要政府搭建好完整的平臺。對于農業通過政策性引導資金流入,如提高農產品的收購價格,加大對于農業的轉移性支付,落實金融惠民工程。完善農業風險轉移,加大農業保險的覆蓋力度,通過銀保合作提高農戶的貸款能力和銀行的貸款意愿。對于農村金融環境的建設,首先加快農村征信體系的建設,加大信用重要性的宣傳教育。信用體系的建成,將會使貸款人注重自己的信用記錄,一旦產生信用污點,將會受到嚴厲的信用懲罰;其次增加基層金融機構如村鎮銀行和農村合作社,這種農戶自己組成機構,對于農戶的貸款支持已經得到證明,而且不良貸款出現較少,應得到推廣。
2.增加農戶可擔保抵押物范圍。從上文已經知道,現在的農戶幾乎沒有可用于擔保抵押的實物資產,而能夠在未來產生現金流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則具有成為擔保抵押品前提。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抵押,是指在不改變土地所有權和用途的基礎上,出讓土地的使用權。
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抵押的可行性分析。(1)法理的可行性。目前的法律對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態度模糊,唐薇、吳越(2012)在研究中指出現行法律對于土地承包經營權存在三種態度:一是明令禁止,在《擔保法》的第37條和《物權法》的第184條;二是間接禁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15條的司法解釋認定承包經營權抵押合同無效;三是避而不談,在《農村土地承包法》的第32條“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采取轉包、出租、轉讓或其他方式流轉”規定直接回避了該問題。但是另一方面,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一種用益物權具有法律上的具有可作為擔保的先決條件,既然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產生收益,就會具有現實的需求,更何況《農村土地承包法》第32條中并沒有說該權利是不能用于抵押,再者既然轉讓都可以,抵押為什么就不可以?而且可以理解為“其他方式”。既然法律上存在模糊,那么可以通過一些金融技術予以規避,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做成其他金融工具進而利用金融工具進行抵押。所以綜上所述,土地承包經營權在法理上是可行的。(2)在現實中的可行性。據了解在《物權法》草案的第五次修改中,曾有這樣的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的,經發包方同意,可以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但是不得改變土地用途?!钡亲詈蟊粍h除,理由是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土地是農民的生存之本。但是據《新疆統計年鑒—2012》的數據分析(見圖1),由于新疆地區發展的不均衡和新疆本身經濟發展的落后,農村人口的收入主要還是家庭經營性收入。但是工資性收入已經開始增加。但是根據圖2我們可以看到三大產業中的,第一產業的從業人口占有比正在不斷地降低,第二產業人口逐年增加,第三產業人口同樣逐年攀升。
從這些數據我們可以認為,農村人口的收入正在多元化,土地作為農民的“安身立命”之本的功能逐漸降低。而農村人口流向二、三產業也就是將有大量的土地閑置,如果將這些土地的承包經營權進行抵押,將給從事其他產業的農民帶來額外的收益,而擁有這些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則可以實現規模化的經營,同樣提高自己的家庭經營收入。對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具體運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 張云華、中國人民大學 李偉偉、伍振軍在寧夏同心縣的調研報告指出,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值得推廣的,指出了同心縣的對于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抵押的具體步驟(成立農戶土地協會—農戶以2/5土地經營權入股—實行互助聯?!獣T借款,協會擔?!`約,協會代償并取得會員的土地承包經營權)。① 新疆農戶完全可以模仿這種模式,增加自己的貸款能力。
雖然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抵押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但是在現實實行中仍需完善以下幾點:實行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的前提是法律完善,目前的試點行為只具有政策意向而無法律依據,這是有隱患的,有法可依才能真正保護農戶的利益。其次,土地承包經營權在作抵押時會要求出具證書,而現在很多農戶并沒有,所以新疆各級地方政府應盡快按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登記,并頒證到戶;然后,對于土地評估的公正性。土地的評估通常是交由第三方,但是,由于農業生產用地的特殊性,目前并沒有專業的機構和人員可以進行評估操作,在現行的試點地方,都是由雙方協議而定或者交由機構評估,這時由于農戶的弱勢性,利益很有可能會損害。所以政府應該組建專門的評估指導機構或者指定評估機構并根據土地質量的層級規定最低的標準,充分保護農戶利益;再次,對于土地用途的監管。在貸款發生之后,機構將擁有某片土地的經營權,由于機構一般不會從事農業生產將會將這片土地交與專門從事農業生產公司。實際經營土地的公司就是監管的重點對象,防止將農業土地用于商業;最后,對于流轉市場的建立。目前新疆并沒有完善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平臺,流轉平臺的不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特殊性又使其變現能力差,就有會造成貸款機構的風險。如果長時間沒有得到處理就還有可能造成土地的閑置。所以完善的流轉市場,不僅能夠解決貸款機構的變現風險增加其貸款的意愿,還能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
參考文獻:
[1] 費玉娥.新疆農戶小額信貸發展研究[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140-143.
[2] 唐薇,吳越.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的制度“瓶頸”與制度創新[J].河北法學,2012,(2):2-71.
[3] 葉敏.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的可行性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1,(15):104.
[4] 丁關良,李賢紅.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內涵界定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6):6-7.
[5] 王冠璽,李仁瑩.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范圍的再探索[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3.
[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