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會計基礎工作是會計工作的基本環節,也是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會計基礎是現代會計學的重要分支,研究會計學的根本問題,闡明會計基本理論、基本辦法和基本技能。主要對加強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的思考進行研究。
關鍵詞: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會計法;內部控制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2-0150-02
一、加強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的的意義
1.有利于執行財務標準制度和維護財經紀律。新會計準則不僅對會計機構的設置和會計人員的任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而且對會計主管、會計和出納的業務分工和相互制約關系也作了具體的規定,這就從組織上保證了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來履行會計的監督職能。從原始憑證的審核到會計檔案的建設,都將企業會計監督貫穿于經濟活動的全過程,能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各種違紀違法現象的發生。
2.有利于加強財務管理和提高經費的使用效益。會計工作能對各項經費作出準確、及時的反映和有效的控制,它所提供的各種信息,既反映了企業的財務收支活動、預算的執行情況,又為管理者提供了決策的依據。企業經濟管理要充分發揮會計信息的作用,而這又依賴于規范的會計基礎工作。新會計準則不僅對原始憑證的要素內容、審批手續、會計賬簿的登記、報表的編制要求及其他特殊情況都作了詳細規定,而且對各級的資金狀況、預算執行情況、家底經費情況等也作了具體的會計分析要求,同時對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提出改進措施。這些都為進一步加強經費管理和提高經費效益采取措施,提供了正確決策的各種依據。
3.有利于保證會計工作質量,提高工作效率。新會計準則針對企業會計基礎工作中比較薄弱的環節,如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帳簿、編制會計報表等作出了詳細而具體的規定,這些環節雖是會計最基礎的工作,但卻是最容易出現不規范甚至混亂的地方。為此,新會計準則進行了具體規定,有助于會計人員正確掌握,從而保證了企業會計工作質量,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強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對策
1.深入開展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人員的法制教育與法治聯系起來,互相促進。要定期組織會計人員和相關領導人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引導每個會計行為者自覺履行《會計法》的各項義務,積極承擔自己應盡的社會責任,把權力和義務結合起來,樹立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會計從業人員合法利益的利益觀。同時要引導會計從業人員自省自律。切實增強金融從業人員自省、自律、自重意識是培育、提高道德素質的重要環節。因此,要引導廣大金融干部職工自覺接受職業道德的引導、規范,自覺檢查自己的言行,思考自己的得與失、對與錯,自覺糾正言行偏差,按照金融會計職業道德要求,逐步完成從自發到自覺,從外表到內心、從被動到主動、從他律到自律的行為轉變,從而使自己的道德修養提高到一個新境界。
2.加強原始憑證的取得、填制及審核的規范性。目的是通過對原始憑證的取得、填制、傳遞、審核以及錯誤的更正這一重要會計核算環節的約束,以便順利開展會計核算工作。合理設置會計賬簿。新《會計法》對會計賬簿的設置、登記、對賬、結賬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這從而為會計信息的加工、處理提供了具體的規范,并明確了會計管理工作的重點。所以我們對新《會計法》必需認真學習,學懂、學透,真正領會實質,在工作中加以運用。
3.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建設。要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系統性,使內部控制貫穿企業全程,保證會計基礎工作的系統性和全面性。多樣的內部控制手段更加有利于會計的監督工作。建立完善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獎罰制度。建立明確的獎罰制度,每年對會計基礎工作進行評級,對驗收合格的單位通報表揚和物質獎勵,對驗收不合格的單位要通報整頓,保證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化。
4.加強和完善會計法。修訂后的《會計法》加大了對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為了更好地發揮會計法的強大作用,一定要有配套的法規加以配合,應該相應修訂刑法、公司法和證券法,特別是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力度,發現作假要采取果斷的懲罰措施。優化會計職業道德環境,制定和完善會計職業道德規則以及加強會計職業道德的教育;加強會計法制建設,為會計監督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完善會計法和相關的法律條文的同時,應該注意既規范外部監督如國家、社會和公眾的監督,又完善內控和獎懲機制,改善會計監督內部環境,內部控制機制是一種約束機制,它是對權利和責任的約束。會計準則作為會計管制的一部分正是為了均衡信息使用者和提供者的利益而產生的。由于會計準則具有經濟后果,準則制定過程實際上就是一種利益協調過程。因此,準則制定機構對會計信息的處理與披露作出規范時,應保持中立、客觀、公正的立場,合理確定企業披露足夠的相關信息,減少信息的不對稱,以均衡、協調企業管理當局與使用者雙方的利益以及信息使用者之間的不同利益,從而使有關各方的正當利益得到維護。
5.完善法律監督體系.使會計信息管理工作有法可依。要建立以審計監督、稅務監督、行政監督為主的外部監督體系和內部審計為主的內部監督體系,完善內部控制機制。外部監督,充分發揮社會中介機構的作用;其次要改變目前會計師事務所接受被審計單位的委托并向其收取費用,以避免他們與被審計單位合謀。內部監督,首先,建立以強化內部管理為中心的會計管理體系,加強內部控制,完善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其次,在法人代表的直接領導下,由審計部門依據有關法規對企業的財務預、決算及與財務收支有關的一切經濟活動和經濟效益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審查,監督企業執行內部財務制度,利用內部審計經常性、全面性和及時性的特點為企業自身的經營目標服務,以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合法性。
6.進一步完善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使會計信息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在完善會計制度、制定會計準則時,應盡量克服或減少其本身的不確定性,最終確定的會計準則應對未來會計環境的變化有科學的、超前的分析和預測,使會計的發展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和持續性,避免未來環境的不確定性對會計產生過多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于玉林.基于會計學發展戰略的會計基礎理論研究[J].企業經濟,2012,(5).[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