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團學工作是育人工作的重要環節,在學生成長成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高校團學組織工作中也出現了一些諸如思路守舊、職責不清、重點不力的問題,“一體兩翼三重點”團學工作模式不僅是一種工作思路,更是一種工作模式,它的構建則有效解決了團組織工作中的問題,對團組織工作開展,學生成長成才都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團學工作;模式;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2-0203-02
高校團學工作是高校長期開展的一項日常工作,同時也是一項重要的育人工作。高校團學工作的工作主體是各類團組織,工作對象是廣大青年團員,工作媒介是各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校園活動,工作過程一方面是各類團組織通過各種校園活動教育廣大青年團員,另一方面是廣大青年團員通過各種校園活動接受教育的同時鍛煉自己的各種基本技能或培養自己的興趣特長。新時期以來,高校團學工作雖然獲得了長足進步,實現了較快發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不同層次、不同地方、不同時間內,還存在著一些看似老生常談,實則非常現實的問題,筆者試探討“一體兩翼三重點”團學工作模式對這些問題提出對策。
一、高校團學工作的現狀思考
1.組織有激情,但時間一長易乏神,沉浸瑣事不脫身。高校團學工作的主體是各級各類團組織。從學校團委到學院分團委或團總支,再到各年級各班團支部,團組織發揮著團學工作的主體作用。高校各級各類團組織在從事組織和宣傳工作的過程中非常有激情,因為團組織是學校黨群組織中最年輕和最具有青春活力的組織。但在具體的工作中,各級各類團組織主體往往沉浸于具體事務,缺乏全局的調控和宏觀的思考,團組織工作缺乏清晰的思路和特色的成果[1] 。
2.成員有活力,但貫徹執行易乏力,自身定位不明確。高校團組織所屬還有學生會和社團及班委會和班級興趣小組等。他們在各級各類團組織的組織和宣傳工作以外的日常工作或校園文化活動等發揮著中堅的作用,是團組織最具有活力的群體。但他們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還存在著貫徹執行不力、定位不明確的現狀。比如學院的團總支學生會和社團之間的關系,學生會職責主要在完成學校學生會的日常工作任務,社團職責主要在開展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但在實際工作中,社團要組織大型的特色校園文化活動力量不夠,必須要社團掛靠的學院學生會支持,兩者都參與的過程中就出現了互相扯皮和模糊定位的傾向[2] 。
3.工作有內容,但千篇一律易乏味,特色創新不鮮明。高校團組織的工作內容不僅形式多樣,而且內容豐富。但這些內容和形式往往都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還相同,盤點一下的結果是千篇一律,沒有眼前一亮、心里一動的特色活動項目,所以我們經常聽到團學工作要有特色、有影響、有亮點的呼吁。筆者認為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原因還是沒有理清工作思路,沒有具體工作抓手。
二、高校團學工作“一體兩翼三重點”模式構建
高校團學工作有主體、有隊伍、有內容,但是由于上述現狀及問題的存在,迫切需要高校團學工作主體即學校各級各類團組織創新工作思路,構建工作模式,使團學工作出新出彩出成效。筆者結合團學工作一線的實際,理出“一體兩翼三重點”的團學工作思路,并將之貫徹于具體的團學工作,使之規律化、程式化,形成了“一體兩翼三重點”的工作模式。
1.“一體”。團學工作的“一體”就像飛機整體架構中的機身,它指的是團組織自身建設。團組織的自身建設包括組織建設和宣傳工作,以及黨組織或上級團組織交給的各項日常工作。黨組織和上級團組織交給的各項日常工作是團學工作的工作常態,團組織一定要保質保量地圓滿完成。團組織的組織建設是團組織加強自身建設的主要方面,是增強各級各類團組織戰斗力的關鍵。團組織要定期召開團委會議、團總支會議和團支部會議,通過會議傳達上級指示、分配任務、安排工作、學習交流等。各級各類團組織還要召開主題民主生活會。同時還要做好團費收繳工作,團校教育工作及推優和團員素質拓展工作。除了黨組織或上級團組織交待的日常工作和自身的組織工作之外,高校團組織的宣傳工作也是加強其自身建設的極其重要的方面。團組織的宣傳要建設一批上下聯通無障礙的堅強宣傳隊伍,隊伍里要有宣傳骨干,有宣傳聯絡員,同時要積極主動地挖掘和利用校內外各種媒介,比如海報、展板、報紙、期刊、網絡及網絡中各種形式,深入廣泛地將團組織的工作宣傳好,展示團組織的組織力、戰斗力和影響力。
團組織的自身建設要通過集體智慧,將之規范化、制度化、效率化,使團組織日常工作、組織工作和宣傳工作走上科學化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2.“兩翼”。“兩翼”就像飛機整體架構中的兩翼,具有使飛機上升的作用,在團組織中它指的是學生會和社團。學生會和社團就像高校團委或團總支的兩翼,機身固然非常重要,但沒有兩翼產生的升力,飛機就不會起飛,所以兩翼對于高校團委或團總支來說就是團學工作運行起來的動力。高校團委和團總支的日常工作和特色工作都是靠學生會和社團來具體執行而完成。學生會的基本任務簡要地說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完成校團委或團總支交待的各項日常工作,另一方面是在校團委或團總支的指導下,樹立主體意識,發揮“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效能,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有益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校園文化活動。高校學生會的日常工作除了團委或團總支交待的任務,還有來自學校宣傳部、學生處、招生就業處各職能部門的相關辦公室下發的各種具體工作。因此,高校學生會的部門也與實際相靠近,比如宣傳部、紀檢部、助貸部、就業部等。
社團是高校比學生會更為活躍的群眾性組織。它是高校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是高校第二課堂的引領者,是高校發揮育人職能、使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有益補充。學校的學生整體的精神面貌和創造力主要是通過社團文化活動來實現。但諸多高校往往重視學生會而忽視社團。國家相關政策也影響了社團工作的積極性,如每年選調生的報名條件明文規定報名的學生需要做班級學生干部滿一年或一年以上,但社團干部不在此列。事實越發顯示高校的校園文化活動不但需要學生會組織,更要依靠各式各樣的社團組織。近年來,很多高校每年都舉辦社團文化節、科學文化藝術節等,這些“節”的核心還是社團承辦的特色校園文化活動。因此,高校應該將社團文化活動視為實踐教學的重要一環,可以將其學分化,配備專業指導教師,結合專業開展特色活動,實現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內涵式發展。
作為高校團委或團總支的“兩翼”,學生會和社團還要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合作化、機制化、平衡化,使高校團學工作組織走上正規化的可協調發展道路。
3.“三重點”。“三重點”就像飛機整體架構中一前兩后的三個輪子,起著飛機起飛和落地的支撐和平衡作用,“三重點”是高校團學工作的主要內容。高校團學工作應該以“三重點”為抓手,抓實抓好抓牢靠。“三重點”其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團學工作的中心工作和核心任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結合當前青少年的思想活動特征和文化傳播的具體特點,充分挖掘和利用學校所在地方的文化資源,以其新鮮性和多樣性吸引、教育廣大青年學生。信陽師院歷史文化學院依托專業,充分挖掘整理革命老區信陽的紅色文化資源,對廣大青年學生進行紅色教育,弘揚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
“三重點”其二是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是大學生身在校園而接觸社會、參與社會工作和活動的一個主要途徑。高校每年都會組織大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但諸多社會實踐活動往往因為找不到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徑而往往流于形式,比如到一個地方做一場演出,或做一個調查,拍一些照片,發幾篇新聞就算完成任務。信陽師院歷史文化學院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實行項目征集制,征集項目時實行貼近重大節日、貼近地方現實、貼近學生實際的原則,優選方案,高度重視,認真落實,及時總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祖國六十華誕之際,信陽師院歷史文化學院團總支創新活動方式,暑期他們與信陽日報社聯合開辦“我與祖國同歲”專欄,訪談了不同職業的六位60歲老人,通過他們的講述讓學生見證了祖國六十年來的巨大變化,學生跟記者一起學會了采訪、寫作和攝影的技能技巧。
“三重點”其三是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文化活動更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大舞臺,也是學校整體精神面貌的重要組成部分。信陽師院歷史文化學院校園文化活動主要依托社團品牌項目,以品牌活動項目帶動社團發展,帶動校園文化活動繁榮。該院經緯史學社打造了“我來講歷史”學子講壇,文化創意社打造了大學生創意市集,紅色文化研習社打造了紅色文化資源調查,助學家教協會打造了社區家教服務。這些品牌活動結合專業特點,著眼于提高學生專業技能,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活動內容,創新了活動形式,也為學生的專業實踐提供了校園實戰平臺。
作為高校團學工作的“三重點”,不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還是校園文化活動,都要著眼于內涵發展,著眼于學生成長成才,有創意、有特色、有影響、有實效。
三、高校團學工作“一體兩翼三重點”模式的構建意義
高校團學工作“一體兩翼三重點”的思路在實踐中規律化、程式化,使之成為一種常態,就會形成一種模式。團學工作就像一架飛機,要有機身、機翼和機輪方能構成一個整體,才能正常起飛和落地。因此,我們也可以將“一體兩翼三重點”團學工作模式稱之為“飛機型”團學工作模式。“一體兩翼三重點”團學工作模式的構建,有利于理清團學工作思路,把握團學工作全局及進程,避免無序化;有利于整合團學工作隊伍,提高團學工作力度和效果,避免形式化;有利于抓住團學工作重點,增強團學工作特色和影響,避免一律化。
參考文獻:
[1] 陳凝.新時期團學工作新思路初探[J].長沙大學學報,2010,(6):130.
[2] 劉楠.高校團學工作的創新與發展[J].科技信息,2010,(20):64.[責任編輯 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