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的迅猛發展,帶動了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但是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卻存在水平不高的問題,整個建筑行業的安全管理已經成為國家密切關注的重點,闡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現狀;措施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2-0209-03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的建筑業也獲得了快速發展,2001—2010年,中國建筑業總產值保持快速增長,年平均增長率為22.5%。建筑業吸納了城市和農村的大量富余勞動力,不僅直接拉動了國民經濟增長,還帶動著相關產業的發展,成為經濟繁榮的重要支撐點之一。在國民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嚴峻的安全生產形勢與國民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凸顯出來,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中國建筑行業的死亡率、工傷率居高不下,是繼煤炭、交通領域之后的又一大事故高發行業,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必須加強安全管理與采取安全技術措施,這樣才能保證工程順利進行。
一、安全管理的核心及地位
建筑業的規模逐年增加,已經成為繼工業、農業、貿易之后的第四位支柱產業。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關系到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需要。沒有安全的保障,便沒有職工的高度積極性,就沒有施工生產的高效益。因此,安全管理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綜合性的系統科學,也是非常嚴肅細致的一項工作。確保安全目標實現的前提是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樹立“以人為本、關愛生命的思想,項目經理部應建立安全管理體系和安全生產責任制。專職(兼職)安全員應持證上崗,保證項目安全目標的實現。
項目施工安全管理貫穿整個施工過程,是項目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領導重視、全員參與,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安全管理目標的順利實現。項目施工安全管理必須強調領導重視,全員參與,過程控制,并密切結合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貫標運作,工作從細,重在落實,切忌表面文章,杜絕工作中走過場,“報喜不報憂”,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困擾現場安全管理理論與實際操作脫節成兩張皮,出事前萬事大吉,事后“諸葛亮”、“馬后炮”的局面。無論工程大小與否,項目施工均應設置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在施工全過程中,不宜更換或調動,項目安全管理人員與土建、安裝工程師同樣應受到重視,享受應有的待遇。
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現狀
由于中國居民對改善居住環境有著迫切的需求,建筑行業片面追求規模發展,而忽視了安全管理工作,時有安全事故發生。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對這一問題有清晰的認識,對此筆者分析了中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現狀和問題,具體如下:
(一)對安全缺乏管理的意識和重視
在市場競爭的大潮中,建筑施工行業內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所以在施工項 目的競標中有的企業將報價一降再降。而以低價中標的施工單位只能在安全管理費用上節省開支,有的甚至忽略了安全管理的投入,對自身的安全管理抱著一種得過且過的心理,在相關的安全保障物資和設備上上無法做到有效保證,安全管理的能力自然無法滿足實際需要 。所以越來越多的建筑施工事故會發生,而一旦發生,都是無法挽回的嚴重后果[1] 。
(二)施工人員安全教育不到位
施工企業對施工人員的安全教育只停留在傳統的安全管理方式上,安全問題沒有深入人心,施工人員安全生產意識薄弱、麻痹大意、自我保護能力差,這就導致了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現象的發生,增加了安全事故隱患。例如,2009年3月23日上午,三亞市港門村一路,這里有兩處建筑工地,均是村民的住宅樓房。工人們忙著攪拌水泥、砌磚,都沒有戴安全帽,而腳手架上不斷落下雜物。升降機忙碌地運送著材料,旁邊并沒有設置隔離設施,也沒有提示標志,一名沒有戴安全帽的工人在操作,在他的旁邊便是雜亂的電線。腳手架上的工人也都沒有系安全帶。他們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專業教育和培訓,缺乏應有的安全知識,安全意識淡薄。因此,很容易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2] 。
(三)施工現場安全檢查存在不足
近年來,雖然中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有了顯著的進步,但每年逾千人死亡、逾百億元直接經濟損失的現狀仍然提醒著我們:建筑施工安全工作函待進一步加強和突破。安全管理人員工作不到位,安全檢查流于形式,甚至在安全管理上作秀,玩文字游戲,使安全隱患不能得到及時發現和排除。一些監理單位沒有嚴格按照《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的規定認真履行安全監理職責,還停留在過去“三控二管一協調”的內容和要求上,重質量忽視安全,不熟悉、不掌握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規范標準,因此不能有效地開展安全監理工作,監理職責和安全監管形同虛設。另外,施工安全資料不規范和不標準也使得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開展面臨問題。不少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分項交底和安全教育針對性不強、不全、不準或與現場實際不符。這樣安全技術交底不到位,施工安全活動記錄不真實,就給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帶來了原則性的錯誤和隱患[3] 。
三、改進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在施工現場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和制度
加強對建筑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是關鍵環節,要由施工單位的具體項目負責人員領導,組織專門的安全管理隊伍或是部門,由專人具體負責實施,確保施工 現場的安全管理設施能夠正常運行,確保施工人員按照安全規范進行施工作業,從而確保整個施工的安全生產。例如,在關鍵和危險位置設置警示標志,警示不同工種作業人員提高安全認識;對施工機器和設備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對施工人員的具體操 作作業進行監督指導,有的工人不按安全操作規范操作,對此要進行嚴厲禁止和批評教育。
任何一個企業想要長久的發展都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筑施工企業也是如此,尤其是其安全管理工作更是需要完備的管理制度來保障實施,而且一定要將安全管理制度有效的執行下去,才能真正發揮安全保障作用。在制度完善中要強化責任制,明確管理人員和具體施工人員的安全責任,這也能從一個方面 提高他們的安全管理意識,只要建筑施工從上到下遵守安全規章制度,就能防患事故的發生。
(二)監督安全管理的落實和加強檢查工作
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對整個施工項目自始至終都有保障作用,建筑施工的活動時間長,尤其要重視安全管理的落實是否長效,一定要時刻注意防范,因為每 個環節都關乎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所以,施工單位要定期不定期地進行安全檢查,對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發現問題要及時糾正。建筑施 工的安全檢查要加強幾點:第一,檢查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況,要保證施工活動中安全生產的意識,還要組織施工人員接受安全教育,高度認識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降低事故發生的隱患;第二,檢查施工現場的安全保證設備是否運行良好。主要是對生產的機器設備和安全設施的使用進行檢查,看是否有帶損生產運轉的狀況,要提醒施工單位和人員注意對機器的保養和維修,保證安全施工[4] 。
(三)加強對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的安全培訓
對安全教育工作應建立定期的安全教育制度并認真執行,由專人負責監管。要對施工人員做好安全培訓教育,充分發揮安全會議、廠報、有線電視、黑板報等多種媒體的作用,強化宣傳效果,針對建設施工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的實際情況,區分層次,突出重點、兼顧普遍,采取多種方式做好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對特種作業人員(電焊工、電工、起重工等)要結合工種進行崗前安全教育,從而進一步增強工人的自我保護能力和防范事故能力。建筑施工人員必須經有關部門做好安全防護、救護等基本的安全知識培訓并合格后方可上崗。
建筑施工的施工人員是安全管理的對象,也是確保安全的責任主體,只有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才能促使他們在生產施工中更加注意安全,才能減少事故的發生。而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對整個建筑施工隊伍有著深刻的影響作用,所以提高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建筑施工單位應當定期、 不間斷地組織對相關人員的安全培訓,注意培訓要有重點、有針對性,教育培訓工作要有計劃性,要形成連貫性,要以發揮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的安全防護積極性為 目標,提高建筑企業整體的安全管理水平[5] 。
(四)加強對監理單位、施工現場監理人員的監督管理
加強施工過程中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提高施工人員的操作技術、建立嚴格的檢查制度是確保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工程質量的關鍵。通過工序分析掌握重點,如砌磚工程的砂漿飽滿度、灰縫水平度及厚度、拉結筋的布設;又如混凝土澆筑時的振搗插點及振搗時間。這樣使監理人員在以后的工序監控中有了明確的標準及重點目標。而檢查承包商質量管理體系的重點在于人員是否各就其位、責任是否明確到人。務必要落實質檢員及收料員人選。因為在實踐中承包商出于節約管理費考慮。常會有質檢員與施工員、材料員與收料員相替代的情況,但這兩類工作責任常有相矛盾的地方,十分不利于質量控制的實施。
(五)嚴格施工現場安全管理,落實施工現場防護要求
安全生產說到底與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發生直接關系。圍繞所建的房屋,對建造過程中所采用的施工生產手段,對建造的結構形式過程中,房屋增高,臨邊洞口增多,在建結構邊緣未封閉的生產活動空間,多種作業人員生產位置的不固定,制造產品的技術手段,使用工具,作業架的不同,使用機械,施工升降機、起重高塔、施工用電、車輛運行,施工現場的整體環境,堆料、道路、生產作業層的安全防護條件等等,都存在安全生產、安全施工問題。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突出安全文明的施工。施工現場整體環境應具有文明施工的狀態,現場布置井井有條,作業層面井然有序,完工樓層,場清料凈,體現現場施工的文明施工管理的水平,也是施工企業現場管理對外展示的一個“窗口”和形象。而更重要的是施工安全生產的防護要求,即貫徹施工安全技術標準、規范執行力度的問題。施工安全生產條件和防護包含三個方面,一是施工設備的安全性:即施工機具、設備的安全裝置是否齊全有效、正確使用,如攪拌機、砂漿機、塔吊、施工升降機、龍門架提升機、施工用電等的安全裝置等及正確操作使用情況;二是安全生產作業設施的安全性:如施工用腳手架、吊架、挑架、爬架、掛架、模板支架等是否編制方案,用料檢查、經過計算,搭設驗收,這些設施的安全性,往往與材料、計算、構造、管理有關;三是作業環境的安全性:針對高空臨邊(屋面和樓板、梯口周邊)各種洞口(樓板預留洞口、電梯口、通道口)防護是否設置規范。解決好這三個方面,對于避免高空墜落、物體打擊、觸電死亡、機械傷害可起很大的防范作用。現場安全生產防護不到位,安全生產作業條件不滿足工人安全作業要求,未按技術標準要求進行,責任在安全生產的組織者、管理者。只有嚴格執行安全技術標準、規范,搞好施工現場安全防護,為工人生產作業提供安全生產條件和安全作業環境,才能達到保護勞動者安全生產的目的,這是施工組織管理者必須認真重視和應予實現的要求[6] 。
6.加強政府監督,強化參建各方監管,營造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
建設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是社會管理的一個重大問題,為此國務院頒布的第393號令《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以法規的形式,明確了中國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工程建設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法律依據。政府負有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責任,工程建設參建各方也負有監管的責任,這也是工程建設參建各方的職責所在,共同營造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和氛圍。工程建設活動中,施工企業自身的安全管理是重要的基本因素,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設單位對安全生產的影響也具有決定性的因素,已經導致或左右施工安全生產的“蛻化”。2009年4月4日中國建設報專題報告第六屆中國企業高峰論壇《從建筑質量安全的角度探討最低價中標》報告中談到“《最低價中標》給建筑企業的發展帶來很大障礙和虧損,企業創新投人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不能及時應用,屬于落后狀態,使建筑安全,質量受到影響,得不到保障。就等于犧牲工程質量,犧牲安全……給市場帶來不和諧,不穩定因素,使建筑業出現了一些不好的苗頭,給市場造成了混亂”。對于這種情況應該予以扭轉,并應以立法形式確定下來。
四、結束語
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關系到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需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作業環境的不安全因素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們相互交錯,管理難度極高,給施工建設安全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各個相關主體,應充分認識到施工安全工作任重道遠,需要各責任主體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 鄭廣民,李繼文,閏青松.施工安全管理現狀及對策分析[J].建筑界,2013,(2):30-31.
[2] 劉金娥.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在建筑施工過程中的應用研究[D].沈陽:東北大學,2008.
[3] 常慧.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問題及控制措施的探討研究[J].建設工程安全理論與應用,2012,(20):97-100.
[4] 孫將平,楊潔,鄒勝勇.建筑施工業安全生產體系研究[J].科技傳播,2011,(15).
[5] 王力爭.中國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J].建筑安全,2006,(7):31-34.
[6] 王德軒.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福建建筑,2008,(8):88-89.[責任編輯 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