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法學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科,其宗旨是讓學生在法學教學中培養法律思維,樹立法律觀念,成長為真正的法律人。作為職業教育之一的高職教育應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業人才為己任。為克服現階段高職法學教學中的重理論、輕實踐的弊端,實施高職法律實訓教學,結合數十年的經濟法教學和法官、律師職業經歷,構建經濟法實訓課程體系,設計經濟法實訓課程模塊,充實經濟法實訓課程教學內容,組織富有實效的經濟法實訓課程活動。
關鍵詞:高職教育;法律實訓;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5-0152-02
一、傳統法學教學方法的不足——法學實訓教學的缺失
美國著名法學家霍姆斯有句至理名言:法律的生命始終不是邏輯,而是經驗[1]。意為法律的生命根本在于生活實踐(經驗),而不在于邏輯推理。傳統的法學教學方法將學生禁錮在法律理論之中,而無視大量既存的、鮮活的現實生活。這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出來的學生是沒有市場競爭力的,這樣的教學方法致使法學這門學科喪失了活力。
作為大陸法系的代表國之一,我國傳統的法學教育模式中過于強調知識的灌輸,教學中以演繹法進行案例的講解,不重視學生法學應用能力和實際法律案件操作能力的培養,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這種傳統法學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與現實工作要求嚴重脫節,畢業的法律書生空有滿腹經綸卻不知如何應用之,應了中國的古話“茶壺煮餃子——有話說不出”。這是中國法學教育之痛、更是法學畢業生之痛。畢業生難能快速地適應社會,投入到豐富多彩的實際工作中,導致當前中國法學院系的畢業生就業難。實訓課程長期缺失,對于一個實踐性學科的法學來說是學科建設的失誤;實訓課程長期缺失,對于一個應用型職業教育的高職教育來說是職業教育的損失。高職法學教育應體現素質教育、開放教育和能力教育理念,樹立服務學生的思想,構建高職法學實訓教學體系具有時代的緊迫性和現實意義。
二、高職法學實訓教學體系的構建
2004年4月教育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教高[2004]1號) 明確提出高職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的發展道路”的發展思路。高職院校要“堅持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法學專業作為高職教育中的一門實踐性的獨特學科,有必要從高職教育目標出發,構建高職法學實訓教學體系。
(一)法學實訓教程的選編
傳統法學教材編寫大多重視理論的闡釋或內容龐雜,如楊紫烜和徐杰教授主編的《經濟法學》(第三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共5編31章內容 ,如李昌麒教授主編的《經濟法學》(第4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共四編31章內容。這樣的教材無論是對只有64學時,亦或是對于高職專業的學生們顯得格外地厚重。法學實訓課程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是科學合理的實訓教程的編寫,保證法學實訓教學的順利進行有據可依。首先,要根據課時、學生的實際,制定合理科學的實訓教學大綱,這個大綱要在法學實訓的進行中與時俱進地進行修編;其次,在法學實訓教學大綱的基礎上,設計實訓課程的模塊;再次,在實訓課程模塊的基礎上,充實內容并形成適合本校、本專業的實訓教程。
(二)法學實訓師資的培養
新的教學環境,要求具有扎實法律理論功底、法律實務經驗的專業教師,這是法學實訓教學中活的因素。基于扎實的法律理論素養和豐富的實務經驗傳授法學實訓中的理論知識,指導法學實訓中的實務工作,幫助法學實訓中的經驗總結和提升,這樣的實訓教師保證了法學實訓教學的順利、有序開展。法學實訓師資建設,可以聘請實務部門的律師、法官來校兼職;同時,鼓勵本校的教師從事實務工作,在律師事務所、企業法律顧問等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實務工作能力。
(三)法學實訓課程模塊的設計
模塊式課程是一種由國際勞工組織(ILO)研究開發的兼有學科課程和經驗課程長處的課程結構類型,全稱是“職業技能模塊組合式(簡稱NES)課程”,常用于職業技能的培訓。模塊式課程的優點是靈活性大,針對性強及拓展性好。由于模塊式課程可以以搭積木的方式對模塊進行刪減、增加和組合,所以這種課程結構可以較好地根據學習者已有的經驗、知識和技能靈活實施個體化教學。針對性強表現在由于課程是完全按照職業領域的工作標準來開發的,因此培訓的效果十分明顯。最后,由于模塊式課程能夠比較方便地結合職業領域的最新發展成果隨時編寫新模塊替代舊模塊,因而這種課程的拓展性能也就非常好。也正因為這些特點,近年來模塊式課程開發的思路大受贊譽,而且在中高等職業教育領域及成人教育領域也應用得越來越廣[2]。根據法學14門主干課程設計法學實訓課程的模塊,稱之為母模塊(或初階模塊),并在各母模塊項下根據其具體情況建立子模塊,如在經濟法學母模塊項下設計了消費者權益保護、競爭法等子模塊,而在商法母模塊項下可以設計商法主體、商事行為等子模塊。同時,伴有單項模塊和復合模塊的交叉,如作為法學14門主干課程的民法、刑法、經濟法、商法模塊等為單項模塊,而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民法與民事訴訟法等為復合模塊的設計。各年級學生可以根據課程的開設、學習情況,循序漸進地參與到各母模塊與子模塊、單項模塊與復合模塊的學習中。在法學實訓課程的選擇上,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專業方向和學生的興趣所在指導學生有所側重地參與具體的實訓模塊。如書記官方向可以多選擇文書寫作模塊的實訓。這樣,一方面其法學理論知識越來越全面,另一方面其法學實踐應用能力越來越綜合,既具備其專業方向的理論知識又擁有實踐操作能力。
(四)法學實訓課程教學內容的充實
當前,法學教學多重視理論教學,缺少實踐環節。學生往往學了一個學期的法學課程,對于理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對于實務問題卻常常束手無策。因此,有必要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法學實訓學習。首先,是面對龐雜的教材內容進行取舍,以實訓導向和培養目標為原則,精心組織教學內容,實現理論和實訓教學的有機統一。其次,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應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可以學習借鑒姚建濤的“五環教學法” (設疑—閱讀—討論—釋疑 (精講)—練習)組織教學,在法學實訓教學中應用[3]。再次,考核評價應用化。要改變傳統法學閉卷考核學生理論知識的單一方式,在考核中,增加檢測學生法學實際應用能力的實訓部分考核。在實訓考核中,可以選取模擬場景、文書制作、辯論等形式。
(五)富有實效的法學實訓課程活動的開展
首先,根據學生的專業和興趣,分派學生去法院、律師事務所、企業觀摩、實習,親歷法院案件的審理、律師案件的代理、企業法務案件的處理。其次,充分發揮模擬法庭的再現功能。一改以往學生根據枯燥的教材案例模擬案件,實訓歸來的學生可以分角色將其在法院、律師事務所、企業所學所見再現模擬法庭。再次,充分利用現有診所式教學的成功經驗,將其作為法學實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法學實訓教學法在經濟法教學中的實踐
(一)就經濟法學實訓教程選編而言
目前高職經濟法教學中普遍使用本科的經濟法教程,如筆者所在的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選用高等政法院校法學主干課程教材之一的李昌麒教授主編的《經濟法學》(第四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為理論課的教程。在理論課的講授中,在既定的課時下較全面的介紹課程體系重點講授實訓課程部分的章節。而在實訓課程中重點安排第三編市場秩序規制法律制度的內容,如反不正當競爭法律制度、反壟斷法律制度、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制度、產品質量法律制度、廣告法律制度等法律制度。結合學生在法院、律師事務所和企業接觸的具體案例和身邊熱點問題,編寫實訓教程,并用模擬法庭重現之,建立經濟法實訓課程的體系和案例庫。內容選取上突出重點,體系安排上適應培養目標。
(二)就師資力量而言
筆者所在的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具有豐富的“雙師型”的教師,很多教師在律師事務所做律師、在企業做法律顧問,更有多位教師被聘為哈爾濱仲裁委的仲裁員。而筆者本身曾任法官多年、教學多年、律師從業多年,是法學實訓教學的力導者和踐行者。
(三)就經濟法的實踐教學而言
筆者根據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的學生所學專業方向并結合學生擇業意愿對學生進行分組:法官、書記官方向的學生安排去法院進行實訓;律師方向的學生安排去律師事務所進行實訓;法律事務、文秘專業的學生安排去企業等進行實訓。在法院,學生親歷經濟法案件的審判過程;在律師事務所,學生們參與經濟法案件的代理過程;在企業,學生參與公司等經濟談判、糾紛處理等。在這些實訓中,學生們接觸到第一手的案件材料,通過大量的事實材料的分析和提煉,找出其中的法律問題,并運用所學的經濟法理論知識解決之。在這些實訓中,學生們投入到各自的法官、律師、企業法律顧問(公司法務)的角色中,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主動,學生們積極地利用網絡等資源收集、整理資料,基于各自的角色熟練地運用法律。在這些實訓中,學生們發現自己理論知識的欠缺并及時補上這一課,這時候,學生的理論學習一改以往教學中課堂上的填鴨式教學的被動,學生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積極主動地補上理論課的內容。在學校的模擬法庭等場所,參加實訓的學生們模擬再現各自實訓的內容,并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提升自己的理論和實踐能力。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高職法學實訓教學方法要與其他教學方法有機結合,才能產生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大力開展高職法學實訓教學法同時,也要兼顧其他教學法的應用,并根據具體學科的特點有所側重。只有多種教學法的有機結合,明確了學習和擇業的方向,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才能有效實現高職法學教學的目的,實現高職法學教育的既定目標。
參考文獻:
[1] 本杰明·卡多佐.司法過程的性質[M].蘇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2] 艾振學.高等職業教育法學專業實訓課程開發初探[J].遼寧商務職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46.
[3] 姚建濤.“五環教學法”在法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成人教育,2008,(5):143.
[責任編輯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