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升溫和交易日益頻繁,其交易中出現的稅收問題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關注。房地產企業涉及的稅種多,稅負占收入的比例相對其他一般企業而言較大,這就從客觀上為納稅籌劃提供了較大的空間。所以,稅收籌劃對于房地產企業來說是其降低成本、增加利潤、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房地產企業;土地增值稅;納稅籌劃
中圖分類號:F812.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5-0169-02
一、土地增值稅的征收規定
土地增值稅是對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地上建筑物及其附著物并取得收入的單位和個人,就其轉讓房地產所取得的增值額征收的一種稅。
土地增值稅的稅率是以轉讓房地產的增值稅率高低為依據,按照累進原則進行設計的,實施分級計算。
二、土地增值稅納稅籌劃方法
(一)利用“起征點”選擇最優納稅方案
根據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的規定:房地產開發的納稅人建造普通標準住宅出售,增值額未超過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和開發成本之和的20%的可免征土地增值稅,超過20%的,應根據其增值率分級適用不同稅率計算應納稅額。按照這一原則,納稅人在建造普通住宅出售時,應考慮增值額帶來的收益和放棄起征點的稅收優惠所增加的稅收負擔兩者的關系,避免增值額稍高于起征點而導致的得不償失。
例:某房地產開發企業(位于市區)建成一批普通標準住宅代售,除銷售稅金及附加外的扣除項目金額為100萬元。假如,銷售該商品房的收入為X萬元,則銷售稅金及附加為:X×5%×(1+7%+3%)=5.5%X萬元,此時全部可扣除項目金額為:100+5.5%X(萬元)。
1.納稅規定,增值額未超過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和開發成本之和的20%的可免征土地增值稅,即增值額/扣除項目金額≦20%,即[X-(100+5.5%X)]/(100+5.5%X)≦20%,解方程得X≦128.48萬元。說明售價128.48萬元為該企業可以享受起征點免稅的最高售價。此時可扣除項目金額為100+5.5%×128.48=107.07(萬元)。凈收益=128.48-107.07=21.41(萬元)。
2.納稅人如果想通過提高售價獲取更大收益。根據稅法規定,當增值率高于20%,低于50%時,應該按照30%的稅率繳納土地增值稅。上例中假設房屋售價提高Y萬元,則此時允許扣除項目金額為:107.07+5.5%Y,增值額為:128.48+Y-(107.07+5.5%Y)=21.41+94.5%Y,應納土地增值稅額為:(2l.41+94.5%Y)× 30%,若企業想通過提高售價獲取更大收益,則必須使:Y>(21.41+94.5%Y)×30%即Y>8.86 (萬元)。也就是說,最低售價應該為128.48+8.86=137.34(萬元),企業才能獲得更大利潤。
綜上所述,當該商品房售價X<128.48萬元時,該房地產企業可以享受到起征點的稅收優惠照顧;而當128.48萬元
(二)巧用利息支出選擇最優納稅方案
我國土地增值稅制度對房地產開發中作為財務費用的利息支出有兩種不同的列支方法:一是在商業銀行同類同期貸款利息范圍內據實扣除,同時對其他房地產開發費用按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和房地產開發成本的5%以內計算扣除,即允許扣除的房地產開發費用為:利息+(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房地產開發成本金額)*5%以內;二是對不能按轉讓房地產項目計算分攤利息支出或不能提供金融機構證明的,可按上述合計數的10%以內計算扣除包括利息在內的全部費用支出,即允許扣除的房地產開發費用為:(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房地產開發成本金額)×10%以內。
由于土地增值稅是以增值額與扣除項目金額的比率大小按相適用的稅率累進計算征收的,扣除項目金額越大,增值額越小,兩者的比率越小,適用的稅率越低,稅額也就越小。因此,納稅人應先預計轉讓房地產可分攤利息支出,按照規定的兩種扣除方式衡量并選擇扣除費用較大的方式。
例:B房地產公司轉讓一處房地產,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和房地產開發成本為100萬元,假設利息費用為A,規定的第一種扣除方式的扣除比例為5%,第二種方式扣除比例為10%。令A+100×5%=100× 10%,解得:A=(10%-5%) ×100=5(萬元)。
所以,當預計利息A>5萬元時,按第一種方法計算的允許扣除的房地產開發費用>5+100×5%=10萬元,第二種方式計算的可扣除金額為100×10%=10萬元,故應該采用第一種方式。同理,當預計利息<5萬元,方案一允許扣除的開發費用<5+100×5%=10萬元,方案二可扣除金額=100×10%=10萬元,此時應采用第二種方式;當預計利息=5萬元,兩種方法均可。
(三)利用分散收入法選擇最優納稅方案
土地增值稅采用以增值額為基礎的超額累進稅率,而增值額是納稅人轉讓房地產所取得的收入減去規定扣除項目金額后的余額,因而通過分散收入,減少增值額,顯然是可以起到節稅作用的。分散收入的方法通常有:
1.分離銷售公司。例:C房地產開發企業準備出售一幢房屋以及土地使用權。房屋的市場價值是800萬元,其所附各種附屬設備的價格約為200萬元。允許扣除項目金額為500萬元。
(1)假如該企業和購買者整訂合同時,對房屋價格和附屬設備的價格不加區分,則銷售稅金及附加=(800+200)×5%×(1+7%+3%)= 55萬元(5%的營業稅、7%的城建稅和3%的教育費附加),全部可扣除項目金額=500+55=555(萬元)。增值額=800+200-555=445萬元增值率445/555×100%=80.18%,按規定適用40%的累進稅率,應繳土地增值稅稅額=445×40%-555×5%=150.25萬元。
(2)假如該企業和購買者簽定合同時,僅在合同上注明800萬元的房地產轉讓價格,同時簽訂一份附屬辦公設備購銷合同,則銷售稅金及附加=800×5%×(1+7%+3%)=44萬元(5%的營業稅、7%的城建稅和3%的教育費附加),全部可扣除項目金額為:500+44=544(萬元)。增值額=800-544=256萬元,增值率=256/544×100%=47.06%。按規定適用30%的累進稅率應繳土地增值稅稅額=256×30%=76.8萬元。
可見,分開單獨處理少納土地增值稅73.45(150.25-76.8)萬元。另外,由于購銷合同適用0.3‰的印花稅稅率,比產權用轉移用的稅率要低,也可以節省不少印花稅,可謂一舉兩得。
2.簽訂分售合同。這種方法的做法是:當所開發的住房初步完工但還沒有安裝附屬設備以及裝璜、裝飾時,房地產開發企業便和購買者簽訂房地產轉移合同;當附屬設備安裝完畢或裝潢裝飾完畢后,房地產開發企業再和購買者簽訂附屬設備安裝及裝璜、裝飾合同,這樣該企業則只需就第一份合同上注明的金額繳納土地增值稅,而第二份合同上注明的金額屬于營業稅征稅范圍,不用計征土地增值稅。營業稅的稅率比土地增值稅的稅率要低得多,這樣就使得納稅人的應納稅額有所減少,達到了節稅的目的。
例:D房地產公司出售一棟房屋,房屋總售價為1 000萬元,該房屋進行了簡單必備設施。根據相關稅法的規定,該房地產開發業務允許扣除的費用為400萬元,增值額為600萬元。(不考慮除其他稅種)
若該公司按1 000萬元售價直接開具銷售合同,則增值率=600/400×100%=150%,應繳納的土地增值稅=600×50%-400×15%=240(萬元)。
但是如果將該房屋的出售分為兩個合同,一份為房屋出售合同,不包括裝修費用,房屋出售價格為700萬元,允許扣除的成本為300萬元;另一份為房屋裝修合同,裝修收入300萬元,允許扣除的成本100萬元。此時土地增值率=400/300×100%=133%,應繳納的土地增值稅=400×50%-300×15%=155(萬元)。
由此可見,采用第二種方案應交稅比第一種方案少240-155=85萬元,顯然采用簽訂分售合同的方法更有利。
土地增值稅的籌劃還可以在其他方面進行分析,要說明的是,在增加房地產開發費用時應注意稅法規定的比例限制,同時還應結合各省的實際情況進行籌劃。
參考文獻:
[1] 蓋地.稅務籌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張瑋.淺談房地產企業土地增值稅稅收籌劃[J].財會之窗,2010,(5):173-174.
[3] 李文,李暢.土地增值稅納稅籌劃——以房地產開發企業為例[J].會計之友,2010,(4):40-42.
[責任編輯 王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