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的經濟面臨轉型的壓力,經濟結構受到環境、資源、人口等因素的影響,經濟結構的改革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而經濟結構的轉型對稅制體制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標準。“營改增”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發展轉型的一項重大創新,也是結構性減稅的重要內容。結合試點物流企業的特點,比較分析了征收營業稅及增值稅對物流企業產生的不同稅收影響,并針對試點物流企業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營業稅;增值稅;物流企業;交通運輸
中圖分類號:F812.42;F25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5-0171-02
營業稅具體是指在,我國境內所有進行不動產或者無形資產銷售、提供勞務的企業和個人在運營過程中需要上繳的一種流轉稅。增值稅具體是指提供修理勞務、進口貨物、加工勞務的企業和個人在運營過程中需要上繳的一種流轉稅。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營業稅和增值稅中某些征稅項目重復現象日趨嚴重,并且這種潛在的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明顯,進行營業稅和增值稅的改革迫在眉睫。
2011 年 11 月,針對營業稅中存在的重復征稅問題,財政部與國家稅務總局于聯合下發了《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財稅〔2011〕110 號),并率先在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上海市開展“營改增”試點區域,將發展比較迅速的現代服務企業和交通運輸業作為改革的重點,真正拉開了我國“營改增”的帷幕。隨后,“營改增”試點區域又向其他一線和二線城市推廣開來。
一、“營改增”的必要性
(一)從產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的角度
營業稅作為地方稅種,是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但其負面作用更大,其嚴重制約了產業進一步的細化分工、服務型企業的轉型升級。并且將大部分第三產業排除在增值稅的征稅范圍之外,也制約了服務業的發展。因為每經過一道環節,都會對企業的營業額全額征稅。對于制造業來說,購買服務沒有辦法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意味著其中所含的營業稅不能抵扣,也間接加重了制造業的稅收負擔。
(二)從稅制完善性的角度
在現行稅制的整體框架中,增值稅和營業稅并行,不僅破壞了增值稅的抵扣鏈條,更影響了增值稅充分發揮作用。在20世紀90年代,產業政策當時的著力點在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還處在相對較低狀態,營業稅的稅收弊端還不突出。權衡利弊,并且在稅制改革中,營業稅依然在第三產業保留,并且作為主要的地方稅種,使地方發展第三產業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隨著我國經濟產業化的有效推進,增值稅與營業稅并存導致的問題卻日益凸顯。由于產業鏈條過短,使產業的附加值普遍處于偏低狀態,間接導致我國的第三產業缺乏核心競爭力。
(三)從稅收征管的角度
兩套稅制并行造成了稅收征管實踐中的一些困境,隨著經濟產業化的發展,服務和商品的區別愈益模糊。為了避免多納稅,凡是與營業稅相關的產業和企業,就會選擇 “大而全”的經營理念與模式,盡量減少外購服務。當前,工業設計、技術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對現代經濟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而營業稅卻起了明顯的阻抑作用,這顯然不利于服務外包業和專業化分工的發展,妨礙了產業和企業的技術進步,所以減少營業稅的納稅范圍,其負面影響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同時,用增值稅來代替營業稅,也使針對貨物生產銷售的增值稅擴大到服務領域,更加完整了增值稅環環相扣的抵扣鏈條,增值稅的中性作用能得到更有效發揮,并使稅收流失降到最低。
二、“營改增”對物流企業的影響
(一)試點物流業“營改增”的意義
服務性企業在“營改增”之前適用的營業稅稅率為 5%,按照營業收入全額的5%計算繳納營業稅。調整之后,納稅人根據銷售額(500 萬元為界)的不同,分為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稅改之后屬于小規模納稅人的,應采用 3%的增值稅征收率,并且以不含稅銷售額為計稅依據,企業稅負會下降(由原先的 5%減少為 3%);稅改之后納稅人若屬于一般納稅人的,應按 6%的增值稅計稅率計算繳納增值稅,會加重稅收負擔(由原先的 5%增加為 6%)。
我國物流是一個新興的、跨行業的綜合性產業,主要包括交通運輸業:陸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輸、管道運輸、裝卸搬運等一切凡與運營有關的各項勞務活動;郵電通信業;服務業:代理業、旅店業、飲食旅游業、倉儲業租賃業、廣告業、服務業;轉讓無形資產;銷售不動產。
由于試點物流企業主要提供運輸服務,運輸過程不僅僅是貨物流動的過程,同時也是被運輸貨物價值增值的過程,繳納營業稅款與交通運輸業一樣使用3%的低稅率,而交通運輸業增值稅代替營業稅是發展的趨勢。然而,在現有的稅收制度中,試點物流企業行業覆蓋率過低,可能會引起試點和非試點地區的同行業企業間無法公平競爭或者不同行業之間抵扣鏈條不完整等造成稅負增大問題。
增值稅與營業稅的最大區別就是增值稅的稅收不僅與納稅人的收人水平有關,還與納稅人成本中可以獲得可以進項稅額抵扣的項目有關。在納稅人的成本中可以抵扣的項目所占收入的比重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試點物流業改征增值稅后將承擔的稅負。
“營改增”的意義不僅僅是消除重復納稅,增值稅有一個鏈條式的機制,營業稅改為增值稅,使得增值稅擴大了征收范圍,對完善我國的流轉稅制度更具有積極意義。
(二) “營改增”對物流企業的有利影響
1.外包環節稅負的減少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后,有效的改善了物流企業的納稅期限。增值稅稅率由3%提高到1l%,稅負雖然表面上表現為稅率大幅度增加,但增值稅進項發票的抵扣,有效的減少了物流企業的實際稅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物流企業的發展,使物流企業的競爭力得到了有效增強。為客戶提供各項代理服務是物流企業的主要業務,營業稅的征收導致物流企業增值稅抵扣鏈條的中斷,主要體現在物流企業的倉儲費、代理服務費、保險費等這些費用不能進行增值稅進項稅額的抵扣,所以,“營改增”使增值稅抵扣鏈條值更加完整和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物流企業的稅負。
2.物流企業會計核算的總體水平的提升
在進行試點之前,物流企業營業稅征技術水平相對落后,沒有建立相關的聯網和數據共享。“營改增”實行后,物流企業運用了“金稅”工程,在數據上實現了完整性,在納稅申報上實現了全面性,同時也有效地加強了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和監控。“金稅”工程有效的保障了物流企業的服務項目和外購勞務發票的真實性,為“營改增”提供了技術支持。相對于營業稅的征收方式和手段來說,征收管理技術比較先進,在一定發面提升了物流企業會計核算的總體水平,保障了物流企業會計信息管理的建設。
(三)試點物流企業在“營改增”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物流業務各環節稅率不統一問題仍未解決
我國現行營業稅制度將物流業務劃分為交通運輸業與服務業兩類稅目,運輸、裝卸、搬運稅率為3%,倉儲、配送、代理等稅率為5%。物流業務各環節稅目不統一、稅率不相同、發票不一致,是多年來困擾物流業發展的政策瓶頸。為此,“國九條”明確指出:“要結合增值稅改革試點,盡快研究解決倉儲、配送和貨運代理等環節與運輸環節營業稅稅率不統一的問題。”而《試點方案》依舊對物流行業設置了“交通運輸服務”和“物流輔助服務”兩類應稅服務項目,交通運輸服務按照11%的稅率,物流輔助服務按照6%的稅率征收增值稅。物流企業基本的運作模式是整合各類物流資源,實行供應鏈管理,一體化運作,開展一票到底業務、一站式服務,并且這也符合客戶普遍的服務要求。在實際經營中各項物流業務上下關聯,很難區分交通運輸服務與物流輔助服務,人為劃分不僅不適應現代物流一體化運作的需要,也增加了稅收征管工作的難度。
2.增值稅進項稅抵扣項目難以明確
作為運輸企業主要抵扣項目的燃油、維修、汽車配件等成本的增值稅雖然可以抵扣,但發票數量巨大、發生地分散并且難以實時取得,所以,從根本說,增加了試點物流企業在實際納稅操作過程中的難度。
對于占有企業較大成本比例的過路過橋費、保險費、房屋租金、固定資產折舊費等未納入進項稅抵扣范圍。對于物流企業來說,燃油、汽車過路過橋、人工成本、修理等費用相對固定,但在實務中難以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并且物流企業的人工勞務費占成本支出很大的比例,而人工成本無發票則沒有辦法進行進項稅額的抵扣。
三、物流企業針對“營改增”應采取的措施
(一)選擇供貨商的納稅人身份
“營改增”后,物流企業在購買供應商服務時,應該選擇符合一般納稅人認證資格的供應商那里購買服務和設備以及包裝材料。如物流企業選擇購買交通運輸企業一般納稅人的服務,可以抵扣11%的進項稅額;選擇購買一般納稅人的固定資產服務,進項稅額可以抵扣17%;和小規模納稅人發生業務往來時,向小規模納稅人提出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代開貨物運輸業增值稅專用發票,這樣進項稅就可以進行有效抵扣,使企業充分享受到“營改增”稅后帶來的稅收優惠。
(二) 降低人力成本
“營改增”后,人工成本不能作為進項稅抵扣,在物流企業,人工成本的支出占了大部分的比例,如何節約人工成本就成為物流企業面臨的首要任務。物流企業工作人員的職業素質直接影響著公司的經濟發展,國際物流公司應該加強職業素質培訓,提高員工勞動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使物流企業的人力成本有效降低。
結語
“營改增”不僅使物流企業增值稅進項抵扣的鏈條更加完整健全,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復征稅情況的發生,加細化了我國產業經濟的專業化分工,有效提升了我國產業經濟效率,使我國的稅收體制趨于國際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2011.
[2] 中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在北京等8省市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2]71號,2012.
[3] 孟斯碩.營業稅改增值稅致部分物流企業稅負大增[N].中國證券報,2012-03-12.
[4] 蔡賽梅.淺談營業稅改增值稅后企業的稅務籌劃[J].中國總會計師,2012,(10).
[5] 孫衛.淺談“營改增”對企業稅負及財務指標的影響[J].財會研究,2012,(19).
[責任編輯 王 佳]